新课程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2015-09-10 07:22贾展
考试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阅读期待

贾展

摘 要: 在学生拥有主体地位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从接受读物的第一个信息开始,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学习。

关键词: 阅读期待 启动情感 张扬个性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实践有很多形式,其中读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实践形式。读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不仅是学生搜集和吸纳信息的过程,还是阅读理解的过程,更是信息处理后反馈表达的形式。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在长期语文教学中,深感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之弊,常常为之困惑、苦恼,为此我进行不懈探索,寻求阅读教学的新境界。现我就近年的实践,谈谈体会。

一、加强朗读,提高阅读能力

朗读是把握词语的关键一步。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感受阶段,抽象思维还很薄弱,向他们讲解词语的意思,往往显得枯燥乏味,很难让他们接受,如果在适当点拨的基础上再加以感受理解,那么不僅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而且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更直观形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指导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结合上下文反复揣摩,渐渐领会其意是较为妥帖的方法。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二、提高阅读质量

从阅读功能看,阅读是搜集、筛选、发现信息的过程;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在学生拥有主体地位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如见到标题)时,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做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自然,学生从接受的信息中产生的内驱力强弱、有无,对其内在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有无或强弱起关键作用,对其阅读行为是否进行和怎样进行产生重要影响。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呢?

1.适当煽情。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学习。当然,教师要煽情、要动情,不是任意地让感情泛滥,要以自己独特、真挚、强烈、坦荡的情怀与学生见面,叩击学生的心弦,使自己、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

2.驰情其中。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1)启动情感。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得需外力的推动。这种外力须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像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如从课文中选取一个美好的场景,一个或几个角色的鲜明形象,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于是孩子情感的小河荡漾起情感,对新课学习产生一份关注,形成一种期盼欲望,期待着故事将怎么发生,将怎么一步步进展。

(2)牵住情感。儿童的情感总是处于运动状态,可以由生成——发展——稳定;也可以由生成——淡化——泯灭。在学生初读课文入情后,教师需倍加珍视,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只要教师巧妙地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就必然会渐渐涌动起来。

(3)推动感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孩子的面部表情,从朗读声调,从发言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孩子心头涌动,这是阅读成功的契机,应及时把握,并顺势将阅读过程推进课文精彩片断词句,使学生全神贯注那些深浸着作者情感的词句,读出其神韵。

二、张扬个性“差异”

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应。只要没有方向性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观点和见解,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另外,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思维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在传授学法时尽可能提供更多学习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让他们把不同看法、独特见解都表述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阅读。语文教学一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二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现在有的教师很注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学习语文,这种做法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语文教学中开展活动、做游戏,要以学好语文为基础。我们提倡“快快乐乐学好语文”,要在“好”字上做文章,不过分在“乐”字上做文章。阅读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教师应用自己智慧的火种,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脸通红、眼发光、手直举、嘴常开”。阅读课文后,还需在整体上对课文自觉进行品评鉴赏,最终实现课文语言内化。读罢课文后,引导学生掩卷深思,从写作技巧、思想内容、知识信息等方面自觉总结收获,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21世纪的阅读教学应更开放和更具有活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阅读教学中努力提高阅读质量的尝试仅是开始,阅读教学能否焕发更强生命力,还须不懈探索和实践,找到更多方法。

参考文献:

[1]郑晓娟.让学生的思维插上创造的翅膀[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1).

[2]金玉徐.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素质的培养与阅读能力的提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

猜你喜欢
阅读期待
浅谈引领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
让阅读浸润学生的心田
演绎“阅读期待”的精彩
词语导入课堂,有“形”有“效”
阅读期待
浅谈利用“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期待:回归文本的价值体验
怎样用阅读期待激发小学生阅读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