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观教学智慧,让学生“言”出精彩

2015-09-10 07:22顾艳萍
考试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交流语言数学

顾艳萍

当代哲学大师海德格尔富有诗意地指出:“语言是人口开出的花朵。”那么,什么是数学语言呢?数学语言有别于一般社会交际中使用的语言。数学语言指用来表达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活动的专门用语,是储存、传递和加工数学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它是为了解决专门的数学科学任务和适应描述数字领域的对象的一套文字、符号和图形系统,它拥有一套专门的词汇库和语法规则。数学语言具有简练、严谨、准确、抽象和形式多样的特点。数学教学要求充分发挥汉语语言及数学语言的特点,尤其是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学语言,以清晰、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严谨精细的教学内容,揭示思维过程,交流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想象、思维、记忆、表达、意志等方面的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指导学生学会数学表达的策略。

一、激发兴趣

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因为不开口老师就发现不了问题,学生就得不到锻炼。有的学生之所以能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正是因为他想说,有说的欲望。也有的学生因为性格内向、胆小害羞,不愿在大庭广众面前说话,久而久之就没有了说的欲望,当然就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说话训练要求,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树立信心,激发表达欲望,创造练习机会(如自言自语、小组讨论、全班汇报等),提供新颖话题(演讲数学故事或童话、汇报讨论结果、交流思路想法、说说参加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与经历、谈谈帮助他人的“友情提示”等),鼓励学生从“小声说”到“大声说”,从“不敢讲”到“大胆讲”,从“要我说”到“我要说”,逐步培养他们语言表达的兴趣与能力。

二、示范引路

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力争做到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符合规范、准确无误,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模仿学习的范例。有一次,我在指导学生练习读、写万以内的数时,试图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说一说读数、写数的法则,但事实无情地告诉我:学生根本不会用数学语言讲述读数、写数的法则,即使允许他们用生活语言来说也讲不清楚、说不全面。追根溯源,一是平时缺乏这方面的训练(抽象和概括、尽量使用数学语言);二是新授时,我没有提供过概括万以内数的读写法则的实例。第二次练习时,我先示范,然后把读数、写数的法则写了出来,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这样会说的学生才渐渐多了起来。

实践表明,数学语言规范的教师,他的学生表达能力较强,表达较准确、清楚、简练。有些教师偶尔把不规范或不科学的语言带进课堂:“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乘以2”,“任何整数都可以化为分母为自然数的假分数”,“0除以任何数都得0”等,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造成概念不清、思维混乱。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施以良好影响。

数学语言是最精确的。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言论和行动就是无形的课程资源,是供学生学习的教材和引导学生前进的航标。

三、指导纠正

对于学生发言中的种种现象,如啰啰唆唆、杂乱无章、抓不住中心、语言不规范、说话不完整等,或引导其他学生指出来,或由教师直接道明。如编题时学生说“泰山去的人数比黄山去的人数多多少?”“六月底比五月底用的水多多少”……遇到此类情况,有的教师习惯和学生绕圈子、“捉迷藏”,反复指名学生说(事实上也说不好),不但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有时还会给其他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教师应直接告诉学生可以这样说:“去泰山的人数比去黄山的人数多多少人?”“六月份比五月份多用水多少吨?”总之,发现问题要及时给予纠正,不能让不准确或错误的观念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印象。

另外,对于概念揭示、法则归纳、公式推导、思路分析等一些有难度的表达,一方面可直接告诉学生,这句话应该怎么说,然后让他们学着说、跟着练。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解决词语匮乏的问题,应适时提供关联词语及其表述方式。例如,表示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表示归纳推理的“是……是……它们都是……”表示类比推理的“……有……有……它也可能有……”又如应用题教学思路分析中的“根据……和……可求……加上……最后可以求出……”“要求……需要知道……和……已经知道……”“……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等关键性词语及句式,可以直接提供给学生,引导他们按照格式要求练习。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听课中经常发现有些老师总喜欢把本可以直接教给学生的“规定性知识”让学生去“发现”、“探索”,结果可想而知,学生除了在原地“绕圈子”外,什么也没有发现,什么也没有得到。教师不教给方法,学生永远不会说;教师不严格要求,学生就难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自我实践

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发展。这里所说的语言环境,除了“教师”因素外,主要指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宽松、和谐和高效的实践锻炼机会。主要做法有:一是小范围交流。同桌或前后同學之间的交流非常方便,是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最常见的方法。如口算46—28时,可让学生叙述思路:先算46减20得26,再算26减8得18;先算46减8得38,再算38减20得18;把28当做30,先算46减30得16,再算16加2(多减去的2)得18。简单几句话相互启发、交流,既掌握方法,又巩固思路,发展思维,同时增加课堂训练密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讨论时由小组长主持讨论、记录员记录结果。当学生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学生意见分歧较大、揭示规律性知识、解答开放性问题时,都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由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积极教育资源加以利用,组织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每个学生带着自己的认识倾向、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参与到集体学习中。组内不同学生智能、基础有差异,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取长补短。尤其学困生能在组内得到更多帮助,因为来自同龄人的帮助有时比老师的帮助更有效。当一个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一旦能主动完成任务,就会更主动地思考、倾听、表达。三是让学生做课堂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回忆出本课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定能逐步学会小结。如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经过回忆、整理后,纷纷举手发言。就连一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和后进生也很积极。经常进行这样的课堂小结,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发展学生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更多机会,丰富课堂,锻炼学生。表达让学生体验到快乐;表达使数学不再枯燥;表达让课堂更精彩、活力四射。

猜你喜欢
交流语言数学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有我语言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