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信息技术有效课堂,培养学生自主乐学精神

2015-09-10 07:22周蕾
考试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信息技术

周蕾

摘 要: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新理念,作者结合昆山市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展示课活动,就如何构建信息技术有效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乐学精神提出“六大着力点”。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有效课堂 自主乐学精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发人深省。适逢昆山市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展示课的开展,笔者与来自国际学校的孙迪老师就《图片的处理》,分别采用美图秀秀和Photoshop组织教学。结合本次活动,笔者就如何构建信息技术有效课堂,培养学生自主乐学精神提出“六大着力点”。

一、有效的教学目标——灵魂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更是构建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灵魂。笔者认为只有抓好“三要”,才能为有效教学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

1.要有针对性。教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面对不同的班情、学情,教师应量体裁衣,提高教学目标的针对性。

2.要涵盖四维。构建信息技术有效课堂,要制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创新相互渗透的四维目标。

3.要有操作性。教学目标的制定应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信息技术课堂重在过程的学习,因此要求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不应混沌抽象。

二、有效的教学内容——根本

教学内容是构建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根本,教学内容的组织及其取舍尤为关键。笔者认为做到准确有重点,全面又融合,顺应与发展,是构建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重要突破口。

1.准确有重点。教师应根据学情开发课程资源,大胆取舍教学内容。图片处理的相关内容难易有别,笔者与孙迪老师并非每个环节都充分展开,而是针对重难点,精讲精练,实现有效突破。

2.全面又融合。教学内容不应拘泥于教材教参,而是应实现知识、能力和道德修养有机地融合。笔者在获取月历前景素材时,采用现场摄影取景,教导学生要尊重他人肖像权的责任意识。

3.顺应与发展。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新兴学科,所教内容更应顺应时代发展,贴近学生生活。对比同类软件,笔者运用教学的美图秀秀软,由于界面直观,操作简单,更富有青春朝气。

三、有效的教学方法——关键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构成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关键。教师要教得轻松,学生要学得愉快,笔者认为应在适宜和灵活上下工夫。

1.适宜。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不一定要快速直接,但必须是最适宜的。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了解美图秀秀和Photoshop图片处理的功能,笔者与孙迪老师在教学中都采用自主探究法。虽然自主探究法牺牲了课堂时间,但在学生在主动探究、发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2.灵活。教学方法,千变万化,切忌墨守成规。教学无法完美复制,教师应根据学情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在讨论处理图片偏暗的问题时,如果有学生会,笔者就打破传统课堂的禁锢,改让学生作小老师上台演示,从而不仅激发学生展示自我的欲望,而且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四、有效的操作行为——提升

实践操作是信息技术课堂的主阵地,有效的操作行为是提高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效率的有力保证。

1.重视操作前的讨论与分析。操作前的有效讨论,可起到解放思想,激发活力,使学生快速融入新课氛围的作用。孙迪老师以日常生活照片作为导入,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围绕“你觉得有什么欠缺”、“有什么好的办法补救”等一系列问题交流讨论。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得出图片因拍摄环境与条件造成的不完美,通过图片处理进行修改,从而顺利开启本课的学习。

2.重视操作中的观察與辅导。在课堂中进行操作练习时,教师应在巡回观察中发现并集中解决一些典型的群体问题。而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提高他们的成绩,个别辅导则更有效。笔者和孙迪老师都注意到群体教学和个别辅导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都积极运用实践,取得不错的效果。

3.重视操作后的交流与反思。操作完成后,教师不能急于收尾,要做好交流与反思,总结与提炼。笔者在操作完成后,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点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反思自我,吸取他人经验,提高审美情趣。随后对图片处理流程进行总结:图片处理的流程包括组成分析、搜集图片、处理图片和合成图片,从而使个案提升到一般处理方法。

五、有效的课堂提问——导向

提问能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快思维活动。笔者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首先要经过设计提炼,学生才能知其意明其理。其次,提问得有价值。“一石激起千层浪”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思维拓展出广阔的空间。最后,还要倡导多元与开放。如笔者在讲解“抠图”时,就开放思考时间,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抠图是什么”、“为什么要抠图”、“如何抠图”。某些教师会碍于课堂效果及课堂时间,在提问不久就自问自答。学生没有经过思辨就装入脑袋的问答,从教学角度看就是一个大问题。

六、有效的教学评价——指挥

全面客观的评价是进一步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是构建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指挥。教师应在评价的目的、方式、内容上做文章。

1.评价目的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是改进,是为了激起学生对学习进行回顾、反思,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孙迪老师展现了两位学生分别用套索工具和磁性套索工具选取图片后的效果,让学生自己评价,从而巧妙地引导学生在处理图片时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处理。

2.评价方式要多样性。评价方式多样化能集思广益,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笔者在作品评价的环节中就采用教师主评,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等方式。评议者在自评或评价他人时,也会对图片处理有进一步的认识,进而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建构起到有效促进的作用。

3.评价内容要全面。评价内容不局限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应用与协作,还要关注作品的制作是否另辟蹊径。在笔者讲授图片的旋转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大多使用任意旋转功能,所以对使用基础旋转而达到同样效果的学生,要及时捕捉到这一亮点,多给予赞美与鼓励,肯定他的另辟蹊径。

“六大要素”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要将“六大要素”整合到日常教学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如此才能逐步构筑信息技术有效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乐学精神。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