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2015-09-10 07:22何群
考试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创新能力

何群

摘 要: 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巧设质问,充分利用各种知识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兴趣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获得进行创新所需要的大量的知识,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关键词: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教育策略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创新教育是指把壮大生命、提高人的创造性当做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并在全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加强学生各种创新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和教师的创造性都得到有效提高的教育。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只要能在教学中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探究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就可以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今天,将化学领域的高科技信息、新的科技成果、新的材料和化合物、新的化学反应等应用于更广阔的科技空间。

一、创设情境,营造创新气氛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具有“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巧设质问,充分利用各种知识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使学生在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驱动下愿意发现问题、积极探究、主动解决,循环渐进地开启创新的动力源泉。在教学中巧问善诱是营造这种氛围的最好方法。问,要问得恰当,问到关键处;问,要问得适宜,问到当问处;问,要问得有梯度,由简入难,难度适中。让学生时时有问题可想,并设想种种解决方案,从而使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学生的大脑中开展,最终使学生形成开放式的创新思维。

二、激发兴趣,诱发创新精神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曾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和探索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兴趣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获得进行创新所需要的大量的知识,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誘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实验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点火实验;银镜反应的实验;钠、钾、铜的焰色反映实验;酸碱中和时使指示剂变色的实验等,都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鼓励质疑,加强创新意识

“思”源于“疑”,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质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而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发问,必须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思维时间)、空(思维空间),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注意教学的民主性,废除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等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自然、民主、平等和具有科学气息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问、敢猜想,畅所欲言。当学生发问时,即使有时是不恰当的,也不能批评和任意抹杀,而要善于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及时表扬,让学生经常有享受成功的心理体验。在肯定其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上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创新、质疑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品质。

四、引导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求异,是创优,但“异”不等于“新”和“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创造能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前者是科学家等杰出人物的创造力;后者对个人来说是新颖、独特的,而中等学校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思维积极的学生对教科书产生疑问的情况经常发生,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些疑问,有意识地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在条件允许和可能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通过实验验证或否定疑问。如讲到《原电池》一节时,有的学生抓住锌片上有气泡的现象不放而忽略原电池形成的基本事实。我们首先提示他们注意观察的重点是铜片上气泡和电流指针的偏转,思考、分析铜片上气泡的来源,认识到锌与酸的反应形成了原电池。同时肯定他们发现新问题的敏锐性,帮助他们分析锌片上仍有较多气泡的原因:一是H+直接从锌片上得电子的阻力还不够大,二是锌片本身可能含有杂质形成了腐蚀电池。接下来引导学生对所发现的原电池的缺点加以改进:如果使锌板不与酸液直接接触,那么不就彻底消除锌板上的气泡了吗?于是将锌板移入另一个盛有ZnCl2溶液的水槽中,但此时没有电流产生。怎么办?还需要架设一座“盐桥”,这样一个更好的原电池诞生了。这些因产生疑问而进行的实验设计是经过一番思考的,这个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对于“好奇,喜欢标新立异”的学生,只要实验条件允许,就不要过多约束或指责他们,再好的创新思想如果得不到验证,代之以简单的否定或肯定及不能让他们心悦诚服的解释,那么,这些宝贵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将被扼杀。所以教师应因势利导,鼓励他们设计出实验方案,经过审查对不妥当之处稍加指导,让他们修改,然后开放实验室,放手让他们实践自己的实验方案。

总之,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而要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把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落实在基础知识点的教学上,要依据本学科的特点,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机会创设情境,开展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是培养综合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赵静.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评价[J].科技创新导报,2010(07).

[2]赵囡.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2(03).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创新能力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