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新角色

2015-09-10 04:14王海燕
考试周刊 2015年25期
关键词:布谷鸟音符音乐作品

王海燕

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现代音乐教学中,教师如何使自己处于最佳位置,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使音乐教学成为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力量呢?对此,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一谈我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激活学习动机,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引导孩子打开艺术殿堂的大门。

音乐本身是一门艺术,而音乐课教学则是一门研究艺术的科学。教师要运用科学方法,使接受艺术教育的人得到尽可能多的艺术熏陶。从某种含义上讲,教师就如同一位影视作品的编导,只有把剧情编排得吸引人,才能使观众买账。因此,激发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并使之主动地不断进步,应该成为当前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以多种灵活生动的形式导入所学内容,使学生自然地、愉快地、没有心理负担地进入学习状态,即开发兴趣。

例如:学习附点音符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在音乐王国中,除了音符的不同组合能构成优美的旋律外,音符还有很多好朋友帮助它共同完成任务。像“-”、“·”都是音符最亲密的朋友。但它们很淘气,一会儿跑这儿,一会儿跑那儿,它们跑到不同位置,就会使音符高低长短发生不同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是怎么与我们做游戏的。

同时,我认为音乐课的导入应注意新穎多样、形象直观。例如:学习歌曲《布谷》时,老师头戴布谷鸟的头饰,学小鸟飞的动作进教室说:“我是布谷鸟妈妈,可是今天我的小宝宝出去玩还没回来,我要去找他们,你们愿不愿意帮助我?”学生高兴地回答:“愿意。”老师又说:“跟我一起唱一首布谷鸟的歌,小布谷鸟听到咱们的歌声,就会飞回来的,你们说好不好呀?”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一张张充满稚气的小脸上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冲动,这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音乐教师要用自身艺术修养和素质研究音乐作品,打动、感染学生,增强审美效果,即提高兴趣。

教师要及时准确地表现出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即达到同艺术作品一致的思想感情,并通过喜怒哀乐的外在表情表现出来,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紧扣心弦。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同音乐作品产生共鸣。学生经过感情的洗礼和心灵深处的呼唤,对音乐艺术的兴趣更浓厚。

(三)及时反馈信息,让学生享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引导学生向更深更广的境界遐想和创造,即拓展兴趣。

不失时机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面向全体学生,及时纠正偏差和失误,使学生在这种挑战性氛围中强化感观刺激。多鼓励“差生”,找出他们的闪光点,以免这些学生由于落后而气馁。

例如:进行发声练习时,我发现一些同学演唱姿势不正确,这时我并没有一一纠正,而是模仿他们演唱时的姿势,让学生讨论哪种姿势正确,接下来由学生模仿正确的唱姿。

又如:开展“小小歌手大赛”、“请你来作曲”“小舞蹈家大赛”、“请你来填词”等活动,可以灵活地让学生融入教学内容中,不仅及时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同时拓展学生音乐创造的想象空间。

二、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程序,使学生真正享受音乐,从而使创造源于自身。

校园艺术拜倒在流行音乐脚下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音乐教学方式。这就需要音乐教师进行改革,使学生由被动接受音乐转变为主动享受音乐。

(一)教学形式灵活应变、丰富多彩,让学生感受到多种风格的艺术作品。

例如:学唱歌曲《山谷静悄悄》时,歌曲中有很多相关乐知,我在授课时主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首先我根据录像资料把歌词用诗歌形式有感情地朗诵出来,接着响起优美的音乐,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然后热情地范唱感染学生心灵,写在纸上的音符通过教师渲染转化成学生头脑中优美的旋律,自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精心设计每节课的课堂结构,结合教学内容巧妙编排、灵活改版、自然过渡,给学生意犹未尽的感觉。

小学生的注意力较薄弱,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上课时多迎合孩子们的心理,紧扣他们的心弦,使学生总能保持高昂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欣赏管弦乐《四小天鹅》,我没有让学生先听音乐或者观看深奥的芭蕾舞《天鹅湖》片断,而是用猜谜形式引出题目,再观看天鹅在湖水中优美的动作,接下来讲出这一动听的童话故事。此时学生对天鹅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到了让学生接触音乐的最佳时机,此时结合美丽的天鹅动作欣赏音乐,观看芭蕾舞《天鹅湖》等多种艺术形式,最后让大家模仿天鹅的动作。不仅开创学生想象的艺术空间,同时使审美效果得到增强。

(三)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简单易行的操作过程,达到提高基本技能的目的。

例如:运用走这一最基本、最富有节奏感的本能动作表现音乐。首先教师说:“同学们当音乐快时就快走,音乐慢时就慢走,那么音乐弱时怎么走呀?”学生很快回答:“轻轻地走。”教师再问音乐强怎么走,学生就会回答重重地走。当教师为学生打通这条思路后,学生就可以进行一系列变化训练。通过实践,我感到这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迎合学生心理的训练形式,对提高音乐技能、开发创造能力大有裨益。

三、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总结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教师要像收秋的农民,在每节课洒落下艺术种子,帮助学生收获,结成系统的艺术果实,增强学生信心。

(一)重视对知识的总结和归纳。

音乐知识一般都是通过几节课讲解和练习完成的,教师要在所教知识的最后进行综合性小结,以加深记忆,强化系统理解。

(二)及时把音乐作品艺术风格相同的概括起来,以求欣赏者与作者在情感上融合。

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概括总结,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及学生自身的欣赏品位,真正使学生受到艺术熏陶。

(三)表扬和鼓励是进行总结的最佳手段。

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同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是学生继续积极进取的动力。一次握手、一阵掌声,或是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使学生倍感兴奋,对提高音乐水平产生积极作用。

总之,面对21世纪素质教育的大趋势,音乐教育应努力达到艺术欣赏和艺术实践的完美结合。音乐教师在唤起学生音乐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过程中,应充当有力又准确的角色,带领学生进入音乐艺术的更高境界。

猜你喜欢
布谷鸟音符音乐作品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布谷鸟读信
布谷鸟读信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一串快乐的音符
春天的音符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布谷鸟叫醒的清晨
音符(两首)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