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适应新媒介

2015-09-10 07:22孙云晓
中华家教 2015年2期
关键词:媒介中学生青少年

新媒体时代来临,网络从未像今天这样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少家长感觉“孩子不听话了,被网络带坏了”,面对“顽皮”的孩子,许多家长采取了“断网”等严格控制措施,却无法收回孩子的心。

孩子们现在可以通过网络知道他想要了解的任何信息,而不用像以前一样对父母的话深信不疑。也有一些家长表示,从来没有一个时代的孩子像今天这样难教育,因为信息时代动摇了父母和老师的权威地位。我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家长存在这样的误区,觉得是网络带坏了孩子。

网络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交往,网络技能也是目前青少年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因为现在查询资料、收集和传播信息、发送和编辑文件等都离不开网络。家长要知道,新生代的孩子是“网络原住民”,网络就是他们的生活,数字化生存是孩子们习惯的生存方式。如果硬生生地把孩子剥离这种环境,是不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

在没有网络的时候有电视节目,没有电视节目的时候有电影,所以形式不是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孩子对新媒介不正确的运用是因为缺乏支持型的人际沟通。很多父母已经意识到了新媒体条件下和孩子的沟通与时俱进,但只注重形式。不少父母上微信确实是为了了解孩子生活,更好地和孩子沟通,但效果却相去甚远。首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显示,57.8%的中学生使用微信沟通,微信成为中学生最主要的聊天工具,但有四分之一的中学生选择在微信中屏蔽家长及老师。这说明技术不是问题,而是孩子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尊重和理解,才会做出这样的行为。

所以,无论以前的日记本加锁、QQ空间设密码还是如今的微信屏蔽,都说明父母与孩子沟通不能只重形式,从根本上说还是要给孩子充分的尊重才会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即便认识到了网络不是洪水猛兽,不少家长却因为不懂得怎么运用网络而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因而在如何对待新媒介的问题上并不能做出表率。学习新鲜事物和家长的年龄、学历没有关系,与家长的“教育素质”有关系。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是青少年成长最重要的心理标志。面对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孩子既要发展自己,还要注重保护自己。家长既要自己主动学习,还要帮助孩子提高两个能力,一是学习新事物的主动性,二是远离网络负面影响的自制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养成正确运用网络的好习惯。

《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报告也显示,对于微信内容的真实性,高达69.6%的中学生认为微博、微信朋友圈里所有信息来源中,大部分是可靠的。正确辨识虚假与真实的信息、提高中学生安全上网意识,显得至关重要。

家长在提高自身媒介素养的同时应对孩子进行安全上网的引导,让孩子能快速识别网络不安全因素。比如建议孩子在使用微信朋友圈时禁止陌生人查看照片,小心微博相册、签到、足迹等,学会朋友圈照片、地理定位、评论功能等权限设置,合理选择软件安全控件,提高自己的网络操作技能和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

猜你喜欢
媒介中学生青少年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