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2015-09-10 07:22黄建兴
考试周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语感初中语文文本

黄建兴

摘 要: 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把信息技术引入语文阅读教学,在阅读中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在朗读中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四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问题意识 思维能力 发展现状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深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把信息技术引入语文阅读教学

将信息技术引入语文阅读教学,改变语文阅读教学单调呆板的现象,信息技术蕴含超大信息量,阅读方式由文本阅读向超文本阅读转变。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的声音和图画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例如,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展示苏州园林的画面,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教学《春》,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古筝音乐伴奏下的朗读,再为学生播放春意盎然的画面,展示绿草如茵、花香鸟语、碧波荡漾的画面,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阅读教学注重文章赏析训练,对文章的赏析需要一定的情境,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情并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画面将这些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这些景物的渲染,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加上配乐朗诵,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将学生引入课文情景之中,创设新颖活泼的教学情境,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信息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把阅读延伸到书本之外,例如,教学《木兰诗》,播放影视剧《花木兰》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思考花木兰代父从军的目的,结合当时社会背景阅读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此外,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交流空间,在交流中实现共享,学生就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可以与教师或同学讨论,为性格比较内向、不敢发言的学生提供大胆表达的平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在阅读中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目前,初中学生的阅读普遍处于被动、无序、随意的状态,学生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阅读教学缺乏整体感知,琐碎分析很多,肢解课文的整体,教师教学忽略对整篇文本的品味语言、领悟情感,语言韵味和灵气荡然无存。例如,对小说的阅读,很多教师不注重文章中灵气的文辞,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呼之欲出的鲜活人物,极具人文的文章内蕴,把完整的情节肢解为若干部分。把一些琐碎的知识点以抽象符号塞给学生,学生在教师乏味的讲解中,文本情节与形象越来越模糊,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程式化教学限制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削弱了学生的创造力。语文教学最适宜开展情感教育,语文课本承载着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伟大的作家及他们的经典作品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涉及很多人文知识,学生喜欢的文章往往包含很多触及心灵的因素,教师可以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感染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陶冶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可见书对人心灵的塑造很重要,读书使人通晓古今、晓事明理,促使社会向前发展。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我们应当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鼓励他们积极进取,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进行创造性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文本人物产生感情共鸣,心灵受到陶冶,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融入作品,教师要营造情感氛围,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感世界,进一步理解课文,升华思想感情。

三、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朗读是学生理解文本的重要途径,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捕捉语言的深层含义,体会语言的情味,语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形式,是对语言的直觉感受能力。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语感,没有语感,就不能理解文字的意义,不能体验文字中的情趣,有了良好的语感才能体验文本语言的灵性。钱理群先生说:“教学重心应放在引导学生对语言美与灵性的感悟上,在开发自我观察力、想象力和生命灵性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现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感悟、鉴赏文本语言的能力,朗读对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训练及语感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初中语文教师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例如,分角色朗读,将静态的文本转化为动态的活动,融入学生的真切感受,通过有表情的朗读,体会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辨别语言的感情色彩,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引领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例如,《钦差大臣》教学,教师组织学生扮演钦差大臣、市长、皇帝、官员,有表情地朗读他们的对话,感受不同人物的思想,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

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新课标提倡探究性学习,教学要从教材出发,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想深度,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逐步深入探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由课文内容引起联想,将课内外相结合,合作学习,主动探究,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创新意识,探究性学习方式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营造和谐自然的课堂氛围,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应利用各种有利资源,丰富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掌握语文教学具体方法,语文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打造新课堂,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综合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在每堂课结束时,给学生留下课后思考题,让学生通过课下阅读对问题进行研究,发表见解,不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总之,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为核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运用灵活多样的阅读教学方式,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蔡柏训.解读文本培养能力——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八大能力的培养.吉林教育,2007(11).

[2]马云英.谈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10).

[3]刘琳.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4).

猜你喜欢
语感初中语文文本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