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27°探秘凉山地质奇观

2015-09-10 07:22飞扬
红领巾·成长 2015年11期
关键词:西昌格斯牧童

飞扬

黄联土林位于西昌以南30千米的黄联关镇境内、螺髻山脚下,又被称为“西昌土林”。土林面积约l.3平方千米,海拔约1 500米,气势宏大,堪称奇观。

土林“养成”记

土林的名字,可谓名副其实。穿行其中,如行林间,只不过,两旁不是参天的大树,而是错落的土柱。土林的“养成”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据地质学家计算,土林的形成需960~6 500年。

可是,土怎么能堆积成像石林一样的形状呢?土不是软软的吗?土柱不会塌掉吗?

非一般的泥土

土林的土,并非一般的黏土,其质地为黄色沙砾岩。它的形成最远可追溯到8 000万年前到一亿年前的冰河时期。在冰水沉积期,冰水流动带来杂物,形成沙砾层。由于这些土壤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因吸水而膨胀或因失水而收缩,致使地面出现裂口或裂缝。雨水沿裂缝冲刷、流动。久而久之,裂缝渐渐加深、扩宽、延长,土柱逐渐显露、增高,就成为了今天的土林。

土林是“暖男”

土林的形成还与环境气候有关。“他”喜欢干燥的天气,不喜欢下雨,至少一年中,阳光明媚的日子要多于细雨霏霏的日子。而西昌黄联关正好就能满足这个“暖男”的所有要求: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2 431小时,干湿季节分明,雨热同季,且旱季时间长,空气干燥。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土林“暖男”,自然身姿高大挺拔,性格坚韧,气势如虹。

茁壮成长

土林的成长发育较为缓慢,但“他”不容易消亡。作为旅游资源和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对象,这一代的土林在几百年内是不会消亡的。即使进入老年期的土林在不断消亡,只要地壳运动不停止,只要水土流失不间断,新一代土林必将逐渐产生。人类的活动不能阻止土林的发育形成,只会加速或延缓它的扩大。

土林奇景

在黄联土林,可以充分发挥你无限的想象力,穿行其中,妙趣横生。

奇一:自然雕塑博物馆

黄联土林的土柱,有的酷似远古城堡,有的又如茫茫森林,有的似倚天长剑,有的又如奔马仰天长啸,既神秘惊险,又引人入胜。大自然用风雨雕刀,把这个土林雕凿成了野性、奇异的自然博物馆。

“五女拜寿”

虽然黄联土林没有云南石林的“阿诗玛”,却有栩栩如生的“五女拜寿”。“五女”一字排开,个个长颈细腰,长裙曳地,躬身施礼。对面则是一位“长者”,手扶拐杖,眉舒目朗,端坐受礼。

“牧童放羊”

也有奇的,如“牧童放羊”。这土柱像一个牧童,赤脚光头,仿佛正要赶着羊群上山放牧。

“动物世界”

这里更有“动物世界”:有的如熊猫憨态可掬,有的如群猴攀援嬉戏,有的又如狮虎据力相争……意到形随,应有尽有,令人称奇不已。

“蘑菇”

有一些土林顶着一层黑褐色的岩层——那是已呈胶质钙结的沙粒岩,不易被风化和被冲刷——这使它们看起来就像一朵朵蘑菇。

奇二:流动的雕塑

雕塑怎么会流动呢?喏,土林就是!从这边看,仿若沉思独立的人,换个角度看,又仿佛展翅欲飞的鹰,全凭个人想象,在不同人的眼里就是不同的景象。同一土柱在不同时刻也呈现不同的面貌。原因是沙砾岩的稳定性差,所以,这次你看到的形状,可能在下次来的时候就变化了或者消失了。因而,土林又被称作“流动的雕塑”,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

奇三:最妙是黄昏

土林之奇,还因时而异。虽然土林错落有致,但在黄昏时分,当景色朦胧,土柱们的影子就叠加在一起,重新解构成新的形象,蔓延开来,会变成一片影海。声息渐止,奇幻之中,你会听到各种奇音,一切在这里凝固,只待你放飞想象,展示破译神功。

土林的美丽传说

关于黄联土林,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邛都(西昌)的头人勒格斯真和海日老补互争地盘,相持不下时,约定各修一座城堡,谁先完工,这地方就归谁。海日老补施用妙计,制造纸糊的城堡,一夜成功。勒格斯真打石烧砖,当然赶不及,只得自认失败,率众迁徙他乡。尾随他的人们,因不忍离开故土,驻足久久回望。天神可怜他们,把他们变成了永恒的土林。

当你在奇林秀峰间漫步,饱览这仿佛不属于人间的奇妙景色,聆听勒格斯真的动人传说时,你会深深地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你会觉得,土林的土不但有生命,而且有感情、有灵魂。天地之间的灵气凝聚于此,才成就了这土之瑰宝、林之精华,最终造就了土林的不朽魅力。

猜你喜欢
西昌格斯牧童
西昌:监督“硬”措施优化营商“软”环境
牧童学画
书童垅上行
西昌过年,吃李小肠烧烤
牧童与老牛
How might the individual personalities of employees affect the level of job satisfaction?
福格斯公园逃生记
福格斯不安的一天
九年级英语期末测试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