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15-09-11 11:50张海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4期
关键词:肥效经济性状马铃薯

张海

摘要 进行马铃薯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植株习性、产量表现各有不同。从叶色看,齐苗期青淡,发棵期绿色,收获期褪黄,各处理差异不大;各处理株高33~53 cm,单株薯数4.4~5.3条,产量21 375.38~32 774.77 kg/hm2。研究认为,用肥处理区马铃薯部分过早黄叶,出现斑枯,经分析,原因之一表现在缺钾。因此,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应及时补充钾。

关键词 马铃薯;肥效;经济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063-01

马铃薯种植所需的肥料数量以及氮、磷、钾的配比都与产量密切相关。探索马铃薯的需肥规律,实现既节约肥料成本,又能提高马铃薯产量,以为其配方施肥决策提供参考[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北流市大里镇古红村三组某农户责任田进行。该试验田肥力均匀、平整、土质疏松、排灌方便,基础条件一般,主要表现为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3]。面积0.1 hm2,前作水稻。

1.2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深代5号”马铃薯。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即处理1:不施肥。处理2:不施氮,施普钙625.5 kg/hm2、氯化钾300 kg/hm2;处理3:半量施氮,用尿素213 kg/hm2、普钙625.5 kg/hm2、氯化钾300 kg/hm2。处理4:等量施氮,用尿素426 kg/hm2、普钙625.5 kg/hm2、氯化钾300 kg/hm2。处理5:倍量施氮,用尿素766.8 kg/hm2、普钙625.5 kg/hm2、氯化钾300 kg/h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3.3 m2,四周设立保护行区。

各处理用肥量、时间不同:磷、钾全部作基肥,氮用50%作基肥,用50%作追肥,其中30%齐苗肥,20%发棵肥,各次施肥分别如下。①基肥用肥。处理1:不施肥。处理2:不施氮,施普钙625.5 kg/hm2、氯化钾300 kg/hm2。处理3:半量施氮,用尿素106.5 kg/hm2、普钙625.5 kg/hm2、氯化钾300 kg/hm2。处理4:等量施氮,用尿素213 kg/hm2、普钙625.5 kg/hm2、氯化钾300 kg/hm2。处理5:倍量施氮,用尿素319.5 kg/hm2、普钙625.5 kg/hm2、氯化钾300 kg/hm2。②齐苗期用肥。处理1:不施肥。处理2:不施氮。处理3:半量施氮,用尿素63.9 kg/hm2。处理4:等量施氮,用尿素127.8 kg/hm2。处理5:倍量施氮,用尿素319.5 kg/hm2、普钙625.5 kg/hm2、氯化钾300 kg/hm2。③发棵期用肥。处理1:不施肥。处理2:不施肥。处理3:半量施氮,用尿素42.6 kg/hm2。处理4:等量施氮,用尿素85.2 kg/hm2。处理5:倍量施氮,用尿素127.8 kg/hm2 [4]。

处理之间除施肥用量、时间不同外,其他条件一致:统一深耕细耙,起畦畦垄宽1.6 m,株行距35 cm×30 cm。严格除杂选种,用福尔马林消毒剂消毒种薯。2014年10月20日开坎下种;定植后,于11月25日、12月27日分别进行中耕除草,结合追肥进行;12月22日灌跑马水1次,2月进行喷水2次保湿;11月22日、12月3日针对出现蚜虫、茎腐等病虫,分别用药喷洒[5]。

1.4 考种验收

3月7日取样考种,拔株挖薯,分区称重,组织验收。记载生育期、叶色、经济性状、产量[6]。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各处理生育期基本相同。初苗期在11月4日,盛苗期在11月16日,结薯初期在1月26日,收获期在3月10日。

2.2 生育期叶色

处理1叶色齐苗期青淡色,发棵期绿色,收获期转黄。处理2叶色齐苗期青淡色,发棵期绿色,收获期转黄。处理3叶色齐苗期青淡色,发棵期浓绿色,收获期转黄。处理4叶色齐苗期青淡色,发棵期绿色,收获期转黄。处理5叶色齐苗期青淡色,发棵期浓绿色,收获期转黄。

2.3 植株经济性状

由表2可知,处理1株高46 cm,单株薯数4.6条,单株鲜薯重0.29 kg,有效株数7.5万株/hm2。处理2株高33 cm,单株薯数4.4条,单株鲜薯重0.35 kg,有效株数7.5万株/hm2。处理3株高38 cm,单株薯数4.7条,单株鲜薯重0.39 kg,有效株数7.5万株/hm2。处理4株高52 cm,单株薯数4.6条,单株鲜薯重0.38 kg,有效株数7.5万株/hm2。处理5株高53 cm,单株薯数5.3条,单株鲜薯重0.42 kg,有效株数7.5万株/hm2。

2.4 产量

由表3可知,处理5折合产量最高,为32 774.77 kg/hm2,居第1位。处理4产量次之,为29 675.68 kg/hm2,居第2位。处理3产量居第3位,为29 250.25 kg/hm2。处理2产量25 324.32 kg/hm2,居第4位。处理1产量最低。处理2、3、4、5较处理1分别增产3 966.94、7 892.87、8 318.30、11 417.39 kg/hm2,增幅分别为18.56%、36.93%、38.92%、53.41%。

3 结论与讨论

各处理植株习性、产量表现各有不同。统一播种期为10月20日,收获期在3月10日,生育期140 d,从叶色看,齐苗期青淡,发棵期绿色,收获期褪黄,各处理差异不大;试验设置用肥、密植度一致,经取样考种,有效株数统一为7.5万株/hm2,各处理株高33~53 cm,单株薯数4.4~5.3条之间,产量在21 375.38~32 774.77 kg/hm2之间;空白小区株高46 cm,但单杆重明显比其他处理轻,薯杆比为0.29,偏轻,这表明不施肥处理植株相对细小,养分积累较少;等量施氮处理,植株生势与其他用肥处理相比,差异不大,产量为29 675.68 kg/hm2,比空白处理增产8 318.30 kg/hm2。但与倍量施氮处理相比,减3 099.09 kg/hm2。等量施氮处理配方,可在已有基础上,适当增加用氮,有利于植株生长,充实养分,提高产量。此外,用肥处理区,部分过早黄叶,出现斑枯,经观察,原因之一表现在缺钾。分析认为,植株中后期还应及时补充钾,如何追施肥料,尤其氮、钾养分,优化配方,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4 参考文献

[1] 张建玲 赵宏儒 马丽萍,等.固阳县旱地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肥效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1):75-77.

[2] 林明贤.马铃薯“3414”肥效试验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21-22.

[3] 刘晓津,方志伟,李一聪,等.广东冬种马铃薯不同肥效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0(1):26-27.

[4] 符红梅,曾永新,吴友庆,等.马铃薯沼肥肥效试验结果与分析[J].汉中科技,2014(5):33-34.

[5] 白云龙,王坤,李志虹,等.马铃薯水溶性肥料肥效试验[J].现代农业,2014(11):22-23.

[6] 王坤,梁满全,付强,等.马铃薯长效肥肥效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2014(10):22-23.

猜你喜欢
肥效经济性状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火星马铃薯”计划
马铃薯主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