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小学校园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5-09-11 01:19李小莉
关键词:中原武术文化遗产

李小莉

(河南教育学院体育系,河南郑州 450046)

中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小学校园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

李小莉

(河南教育学院体育系,河南郑州 450046)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河南省内中小学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及武术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并结合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理念,为中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中的传承与发展制定相应的对策.

中原武术;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

1 研究目的

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教育途径传承和发展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青少年学生是社会的主体,是民族的希望.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不仅是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的优秀教材,更重要的是,它能对传承传统武术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文以河南省内中小学校武术教育为起点,对中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原地域校园发展现状进行了翔实的调研与分析,其目的在于依托学校资源,利用学校教育平台,引导青少年学生传承中原武术文化遗产,制定普及少林功夫、太极拳等教育对策,引导青少年学生熟悉或认知中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中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中得到传承与保护.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郑州、南阳、平顶山、周口等4个市区及郊县的中小学校为调查对象,研究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校园传承与发展现状.

2.2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入探讨.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中原武术的认知现状

3.1.1 对中原武术及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现状

校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体育教师和学生对武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知,是决定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的关键.表1在对有关中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调查中发现,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不清楚的教师和学生还占到多数;所有体育教师表明自己知道中原武术.从整体情况来看,多数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中原地域的武术尚处于认知状态,但是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含义,以及中原武术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内容并不十分了解.

表1 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中原武术的认知情况/%Tab.1 The cognition on m artial arts intangib le cu ltural heritage and the Central Plains W ushu/%

目前,弘扬中原大文化,发挥中原文化资源在校园传承与发展的优势,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不仅是弘扬武术精神,传承武术精髓,继续维护中原武术文化独特性的体现,更是绵延中原地域文化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承载华夏子民的中原文化遗产的重要机遇.因此,在校园范围内,以中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内容的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加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原武术等方面内容的宣传是非常必要的.发挥校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方面的优势作用,利用青少年学生对于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较强的接受能力,迅速组建具有校园特色的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或团体,将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渗透到学校的教学实践中,保证中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中的有效传承.

3.1.2 对中原武术拳种的内容了解程度

处于中原地域的河南省,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2项,其中与武术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分别为少林武术和陈氏太极拳、月山八极拳、心意六合拳、苌家拳五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91项,其中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7项,分别为开封市的黄派查拳,偃师市、焦作市的通背拳,内黄县和清丰县的梅花拳,焦作市中站区的小尚炮拳(炮捶),商水县的圣门莲花拳,沈丘县的两仪拳和温县和式太极拳[1].由此可见,丰富的中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武术教育资源.

体育教师对中原武术拳种的内容认知程度上排序,第一为少林武术,第二为太极拳(陈氏太极拳),第三为心意六合拳.而知道中原武术已被列入国家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拳种的教师仅占43.5%,还有近60%的体育教师对此表示不知道或不了解.56.8%的体育教师表示对中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并有51.6%的体育教师认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必要引进校园,66.4%的教师表示愿意选择中原武术特色拳种如少林拳、太极拳等作为自己的教学内容,而前提条件或建议是要专人培训、外出学习或继续深造之后.学生对中原武术拳种内容认知排第一的是少林武术,第二的是太极拳,对其他拳种的选择比例较低.这充分说明了目前中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的重要问题:教师自身必须具有一定的或较高的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在武术教学中不断激励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对中原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改革高校体育专业、武术专业学生的武术理论知识结构,以及规范武术专业技术教学势在必行.

3.2 中原地域学校武术教育实际现状

3.2.1 学校武术教育课内、课外开展情况

长期以来,国家教育部门对武术在学校的推广是十分重视的.中宣部、教育部早在2004年已联合出台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中小学将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纳入各学科,体育课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2].表2显示,调查的中小学中有32.1%的没有开设武术课,59.3%的中小学课外活动不涉及武术内容.与10年前《关于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课题组调查的“武术在中小学,已名存实亡”的结果近乎一致[3].可见,近10年来,中原地域河南省中小学学校武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仍处在令人担忧的状态.

中小学生问卷反映,仅有11.5%的学校武术课由武术专业老师担任,88.5%的武术课是由一般体育教师担任.可见,尽管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武术,而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教学是阻碍学校武术教育和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了把学校武术课上规范,为了发挥校园传承和发展中原武术文化平台作用,配备专业的武术教师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及学生的访谈发现,中小学武术课内容、教材的选择,以及考核评价等均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表2 河南省中小学学校武术课开设及课外活动情况/%Tab.2 The settings and extra-cur ricu lar activities relating to W ushu con tent of prim 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course in Henan Province/%

对于中小学学校武术教育的内容调查多数以武术基本功、武术操、少年拳、少林拳、太极拳等技术为主,其他内容如武术理论知识等很少涉及.对目前学校武术课开设及课外活动的因素调查,按主次排序为:①没有武术专业的教师;②缺乏合适教材;③学生学习兴趣不高;④教学大纲中的武术内容不合适;⑤对武术教学感到吃力;⑥学校对武术教学没有要求等.由此可见,学校武术教育陷入今日的困境,与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武术教育的监督力度不够,考评考核基本上都流于形式等原因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河南省中小学校武术教育的重视,采取政策支持等手段,鼓励和激发学校武术教育方面的积极性,优化武术教学的内容,发挥学校武术教育的作用,充分利用中原武术拳种众多的资源优势,传承和发展中原地域武术文化遗产.

3.2.2 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实际需求情况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知道中国武术吗?”一题,100%的学生回答是“知道”,但是与其他项目(跆拳道、篮球、排球、足球等)相比较,喜欢学习前者还是后者的选项中,31.7%学生选择学习武术,37.8%学生喜欢后者,24.5%学生两者都喜欢,6%学生两者都不喜欢.武术属于中国特有的运动项目,学生对武术的认知程度还是令人满意的,而且超过半数的学生对武术具有一定的学习热情,但实际考察时与学生的访谈交流中发现,学生最希望学习武术的散打类攻防格斗等对抗性项目.

表3是对学生武术学习主要目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排列前4位的是:①强身健体;②提高防身自卫能力;③增强意志;④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小学生排列前4位的是:①强身健体;②增强意志;③提高防身自卫能力;④兴趣爱好.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武术的主要目的集中在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和增强意志3个方面.因此,不管是中学还是小学,为了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对武术教育教学的目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定位除了考虑强身健体、增强意志外,还应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情况,如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欢的武术内容等.

目前,河南省中小学学校武术教育教学的改革落后于河南省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至今仍存在多种版本的教材,而且教学内容陈旧,技术动作难度较大,学生不易掌握,教师没能力教.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也严重阻碍着学校武术教育教学的改革步伐.如何正确定位学校武术教育目的、价值功能体现、恰当运动形式、教学内容选择等方面是一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表3 学生学习武术的主要目的Tab.3 The m ain purpose of students’learning W ushu

3.3 原因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原学校武术教育开展情况实难让人满意,中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原地域学校中的宣传、普及、发展等现状更是令人担忧.除了传统的武术教学内容外,涉及的武术文化遗产等方面知识内容非常少.文献资料研究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对武术仅定位于体育范畴的技术层面,完全忽视了其文化和精神教育价值,如20世纪50年代后期创编的初级长拳、初级器械,以及24式太极拳等武术套路,或继续沿用或翻版重组,武术文化的内涵、教育的功能、价值、意义等一直处于教育缺失或忽略状态,仍被排除在学校武术教学的大门之外[4].

学校武术教育中的专业武术老师匮乏、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学习实际需要、教学目的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阻碍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内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在学校武术教育和传统武术文化遗产都急需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开展学校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活动,使青少年学生接受文化遗产教育,培养勇敢、坚韧、威武不屈的品质,弘扬民族精神,养成宽容、礼让、和谐、文明的品格显得尤为必要.

利用学校教育开展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化的传承和保护,改进和优化目前学校武术教育教学思想和陈旧的教材内容及教法,重新探讨和定位学校武术教育的理念,既为保护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活性传承宝贵的中国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可能,也将使学校武术教育教学突破发展的困境,使学校武术教育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传承和保护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学校武术教育应该成为重要的载体.其实,校园是具备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能力的.学校武术教育是武术文化遗产的延续、传承的有效途径,是武术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和载体.学校武术教育应该承担起武术文化遗产的继承、传播和推介的责任.实际上,中国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应逐渐摆脱西方体育教育的牵引和主宰,不断提升其在体育教学中的分量,最终在学校体育,甚至学校教育中成为独立的内容,提升中国武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5].从发展校园武术文化建设入手,以学校武术教育为开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活动,进而开展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郑州市中小学在2007年下学期开展“少林拳”进校园活动.2011年调查数据显示,少林武术已走进郑州90%的小学课堂,为中原地域少林拳、太极拳等优秀武术拳种的传承和持续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如果再结合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管理、编写具有特色的少林与太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材等工作[6],使中原武术作为校本课程进入中原地域大、中小学生的课程,从强身健体到文化滋养,从全校学习到全面深入推广,必定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同层次的锻炼、训练的武术立体网络空间,为中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的不断创新和不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4 对策

4.1 制定校园监督管理制度

如果要坚持推进少林与太极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和发展,就必须有坚实的政策和法律保障制度.建议以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为契机,将学校武术教育作为有关部门的考核目标,制定分级、分层管理的机制,对实施过程进行定期监督、检查落实、核对效果等阶段式管理.

4.2 坚持不懈地倡导纳入课程体系

要想把丰富而独特的中原地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内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入和传播,就必须坚持把少林功夫与太极拳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中,真正使中原地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教育系统得到提升和引导.

4.3 扩大校内外学术交流,开创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发展的新局面

遵循“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加强与外界同行的交流,举办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交流活动,如校园武术文化节、校园武术社团巡演、武术文化遗产讲座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学术交流促进和带动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传承,从而开创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发展的新局面.

4.4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师资队伍是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前提条件.引进或聘请中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入校园,弥补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及武术教育教学方面的师资数量的不足.同时支持、鼓励、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校外进修、学习、培训或考察,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理论与技术水平.

[1] 郭鹏飞.河南省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0(11):33-35.

[2] 白辰.武术将成为中小学生必修课[J].武当,2004(5):43.

[3] 《关于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课题组.改革学校武术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J].中华武术,2005(7):4-5.

[4] 杨建营,邱丕相,杨建英.学校武术的定位及其教育体系的构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9):73-76.

[5] 罗少功,王惠霞.对学校体育教育与武术文化传承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10,7(12):29-30.

[6] 李小莉.中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发展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13,10(7):20-22.

Inheritance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entral Plains M arti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ampus of Primary and M idd le School

LIXiao-L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Zhengzhou 450046,China)

By methods of literature,expert interviews,questionnaire and etc,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rtial a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Wushu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 le schools in Henan province are researched. According to the philosophy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entral Plains Marti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ampus are put forward.

Central Plains Martial;marti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campus heritage

G853

A

1007-0834(2015)03-0090-05

10.3969/j.issn.1007-0834.2015.03.025

2015-03-10

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42400410710)

李小莉(1977—),女,河南汝州人,河南教育学院体育系讲师.

猜你喜欢
中原武术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中华武术
沁园春·赞中原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御中原 画饼充饥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