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杨 郭 涛
我是传奇
——《假如明天来临》主人公塑造手法分析
卢 杨 郭 涛
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通俗小说作家,才华横溢的西德尼·谢尔顿佳作众多。他的作品获得过奥斯卡奖、托尼奖和爱伦·坡奖,并被翻译成51种语言,还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在中国,西德尼·谢尔顿在通俗小说界也具有难以匹敌的地位,《假如明天来临》作为他的第7部小说,是西德尼的女性暴露小说的代表作。
小说讲述了一位美丽女子浴火重生的人生经历:特蕾西·惠特尼是一位银行职员,拥有令人艳羡的事业和爱情。在她结婚前夕母亲却自杀身亡,她想为母亲讨回公道, 不料因缺乏社会经验也遭陷害入狱,未婚夫也无情地抛弃了她。在狱中,她见义勇为的行为得到了州长的特赦。特蕾西出狱后精心构建了一系列陷阱,使当初陷害她们母女的坏人们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然而当一切都尘埃落定,特蕾西想要开始全新的生活时,才发现因为她的犯罪记录,整个社会拒绝接受现在的她。为了生存,高傲的她只能被迫沦为盗贼,但盗亦有道,她坚持偷窃的对象只是那些为富不仁,贪婪虚伪的人。凭借智慧的头脑加上百变的伪装,她一次次成功地逃脱警方的追捕。与男主人公杰夫经历了种种波折后最终结合,并功成身退。
著名叙事学家里蒙—凯南认为,小说人物通常由两种叙述方式来描述:直接法和间接法。“所谓直接法,主要是指通过采用直接向读者点明人物特点的形容词、抽象名词、喻词勾勒人物主要特征的叙述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展现人物的基本概况,概括人物的性格。它的好处在于其“刻画人物具有清晰明确、一目了然的特点”。但是单独使用这种方法却难免流于概念化、模式化,人物形象也不够丰满。因此西德尼在《假如》中只是使用直接法来快速介绍次要人物。而他通篇采用的刻画女主人公的方法却是间接法。与直接法相对,间接法指“未经叙述者阐明,需要读者仔细推测的人物塑造方法”。间接法的具体手法包括人物行动、语言、外貌、所处环境以及人物关系等的描写。
在这些手法中,关于人物行动的叙述尤其重要。因为如同日常生活中的人一样,小说世界中的人物的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在通过各种活动来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假如》中对于女主人公行动的描绘有许多可以为后辈借鉴之处。例如因为特蕾西曾经入狱的经历,社会对她另眼相看。特蕾西只好答应为珠宝商偷盗保险箱,但即使是在实施犯罪的路上,她的内心里仍然在剧烈斗争。但作者并没有依附传统方式用大段的心理独白来描述,而是别出心裁。他是这样描写的:开车去现场的路上“她紧张得要瘫倒了。她两次都差点把车开出车道”;站在别墅前“她没法动弹,恐惧使她浑身发僵”;向屋子走去时“特蕾西深吸一口气,……膝盖在颤抖”;准备开门时“特蕾西直愣愣地站在那里发抖,……她慢慢伸出手去……”;门被打开后“她足足等了一分钟才走进门去。她在门厅里站着聆听,一动也不敢动,身上的每根神经都剧烈地跳动着”;开保险箱时“她的手抖得厉害,只好重新来一遍”;触动警报器后“特蕾西怔在那儿,呆若木鸡”;听到警车警笛的声音后“特蕾西站在楼梯口,吓得心乱跳,口发干”;机智地支走警察后“她感到身子一阵发软”;意识到脱离危险后“特蕾西先是吃吃地笑着,后来笑得浑身发颤,控制不住,只好把车停在路边。她笑出了眼泪,直笑得泪水淌下腮帮。一年来头一次这样开怀大笑,她笑得真痛快”。一系列动作词语和视听词语的综合运用,展现了女主人公生平第一次铤而走险的紧张、矛盾、恐惧再到放松的心理变化过程。读者感同身受般体会了主人公笑声背后蕴含的丝丝辛酸。作者用这种叙事方式同时展现出特蕾西善良而又机智的性格侧面。较之于模式化的心理描写,动作词语的运用反倒出奇制胜。
叙事作品中的语言,不论是说出来的人物语言还是无声的心理活动,都是展示人物特性的重要手段。在《假如》中,作者也有大篇幅的语言描写,它们各有侧重和特色,称职地凸显出女主人公的性格。从小说开篇会见未婚夫的父母时的手足无措,结结巴巴的天真幼稚到历经磨难后其语言的机智、多变,这些描写见证了特蕾西的成长、成熟。可以说女主人公生动复杂的形象正是通过作者精心设置的语言而获得灵气和生机的。最为称道的是,文中女主人公的语言充分展示了作者作为戏剧创作者的丰富阅历和经验。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记述,而是各种语气、发音、语调的呈现。文中有一段特蕾西化装成美国西部女暴发户的语言描写:“哪儿是那个店面,小老倌儿?……好的,宝贝儿。待在这里……你好,小子。你们这铺子除了卖首饰珠宝之外还卖点什么别的吗? ……你们有啥?……嘿,伙伴,你们英国佬干活都是快手,是不?……或许,来点什么祖母绿……这些都是些小玩意儿,它们的爹妈都上哪儿去啦?……见鬼去吧。我给理发师的消费就有这么多……如果我带回去这样一颗小石子儿,老PJ非觉得丢脸不可……我们何不从一百个G开始?……见鬼,我以为你们一个个说的都是上流标准英语。一百个G就是十万”短短几百个字的描述就把一个俗气,无教养的女暴发户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特有的腔调和用词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当我们读到这只不过是特蕾西又一次成功的乔装行骗后,禁不住开怀大笑并由衷地赞叹她过人的智慧和非凡的表演才能。小说中类似的描述层出不穷,而每一次描写都伴随着特蕾西乔装的新身份,有老有少,亦正亦邪,就如同一次超级“模仿秀”,让人目不暇接,心甘情愿地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这样的描述一次次强化着特蕾西这一人物形象,一寸寸拉近读者与人物的距离,使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除了有声对话,书中的心理语言描写也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比如下面几段心理描写:特蕾西被诬陷入狱,遭到未婚夫的无情抛弃,怀有身孕的她心灰意冷:“她要把孩子生下来。不过,她想,他们不会让我抚养我的孩子,他们会把孩子抱走,因为我要在这里待15年,孩子最好不知道他母亲是谁”;在狱中遭遇狱友和狱警的虐待后:“这都是些什么人?他们凭什么那样虐待别人?受15年这样的罪,我哪能熬得到头!”;“我完了,我是一个号码。既没名字,也没了人格”;“我不能在这儿关15年。我想死。上帝啊,求求你赐我一死吧。不过,恐怕我不能死,我一死,宝宝就活不成了”。特蕾西受到非人待遇,孩子流产了,她终于不再坐以待毙,决心复仇。“特蕾西要让他们付出代价。一个也不饶。她不知道怎么去做。不过她决心要报仇。明天,她想。假如明天来临。……我要活下去,特蕾西想。我以裸身向敌人,我的勇气就是我的盾……祖辈们没有向饥饿、瘟疫和洪水屈服,我也不会在逆境中坐以待毙……我决不让你们失望。”这几段心理描写在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标志着特蕾西性格及人生遭遇的重大转折。过去那个天真,幼稚,怨天尤人的女孩已经消失,一个成熟,智慧,自尊自爱,坚忍不拔的大女人形象建立了起来。恰是因此,特蕾西才赢得了狱友的尊敬甚至帮助,也才有机会可以获得特赦,逃离这个地狱般的地方,展开精彩的新生。
除了行动和语言,作者对于女主人公外貌的描写也可圈可点。在书中,开篇就用这种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她穿着鲜黄色雨衣、雨靴,一顶黄雨帽掩不住她那一头栗褐色的秀发。特蕾西二十四五岁,长着活泼、聪慧的脸庞,嘴唇丰满诱人,水灵灵的眼睛能在转瞬间由柔和的浅绿色变成墨绿色。她身材苗条,像运动家。她的皮肤能显示出从半透明的乳白到玫瑰红等各种色调,那要看她是生气了,疲倦了,还是忽然间激动起来了。”这段对女主人公的初次描绘,使读者还未阅读全文就对于特蕾西美丽、活泼、健康和无忧无虑的性格有了初步的真实的了解。在该段文字中作者特别使用了不同颜色的词语来描述这个漂亮女郎,如“鲜黄色”、“栗褐色”、“浅绿色”等。这些色系对比极强且跨度丰富的词语具有超强的画面感。而随着小说情节的递进,女主人公的第一次外貌描写,和文中女主人公在不同时期的外表变化相互照应对比,自然而然地凸显出女主人公在逆境中坚忍不拔,顽强奋斗的个性特点。
西德尼在从事小说创作之前就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电影、戏剧创作者,因此在他的小说中处处显现着作者非凡的舞台表现手法,无论是人物外貌的描绘,还是行动的安排,亦或是语言的设计无不使读者身临其境,仿佛时刻伴随在特蕾西身边一样。干巴巴的书页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
面对15年不公正的刑期,特蕾西想到了越狱。计划实施的关键时刻,监狱长的小女儿失足跌进了人工湖里。面对重获自由和拯救生命的抉择,特蕾西毫不犹豫地跳下湖,这才想起自己不会游泳。小姑娘最终得救了,虽然失去了机会,但特蕾西并不后悔。“如果事件重演一遍,她仍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读到此处,相信读者都会被特蕾西心中永存的善良和爱所感动。即使沦为盗贼,特蕾西仍然坚守自己的信条:绝不伤害无辜。她知恩图报,对于帮助、关心过她的人给予不同方式的报答。这样一个经历不公仍心怀温情的女性怎能不让人又敬又爱呢?
特蕾西出狱后获得了新生,却遭遇了社会的歧视。以前工作的单位将她除名还没收她全部的工资,每换一种工作就得遭受一次误解和屈辱,即使这样她也没有就此沉沦,依然执着于自己的梦想。最终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赢得了尊严,收获了爱情。她的经历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励志的力量,为人们赞叹钦佩,发人深思。
《假如明天来临》虽然是通俗小说,但却如一面多棱镜一样折射出美国社会的黑暗面。黑社会势力和法官、律师相互勾结,为利益陷害无辜平民,美国监狱中人性扭曲,上流社会的各色人等在体面的外衣之下有一颗虚伪、吝啬、贪婪的心。他们巧取豪夺,尔虞我诈,但因为制度的缺陷,却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而特蕾西无疑扮演了惩恶扬善的侠女。她以牙还牙,使这些败类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每次看到她游走于法律边缘成功实施偷盗后,读者对她的行为不是厌恶痛恨而是感到大快人心。
西德尼把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融入小说人物的塑造中,把平凡的人对于爱,梦想,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美好希望揉进特蕾西的形象中,才使这一人物形象得到了思想上的升华。
英国小说家和文学批评家福斯特将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区分为扁形人物和圆形人物。扁形人物的思想性格具有单一性,并且不会随着情节的进展出现太大的变化。一般属于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而圆形人物则与扁形人物相反,性格具有明显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并且会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而发展,更接近现实中的人。特蕾西无疑属于典型的圆形人物。在这部作品中,她美丽聪慧,善良勇敢,顽强坚韧,嫉恶如仇的种种性格侧面被作者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巧妙地一一展示在读者面前。难怪特蕾西受到了不同时代读者的欣赏和喜爱,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和难以磨灭的风采。这恰恰是作者求真求实写作风格的完美体现。
[1]丁红.西德尼·谢尔顿小说的魅力[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4,(4):103-108.
[2]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谭军强.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西德尼·谢尔顿.假如明天来临[M].龚人,宁翊译.译林出版社,2007.
[5]杨梦媛.解读《假如明天来临》[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31-34.
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成果。
卢 杨(1978— ),女,江苏泗阳人,硕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育。
郭 涛(1978— ),男,陕西西安人,硕士,西电教务处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