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雾

2015-09-13 00:36王立群
散文百家 2015年9期
关键词:雾凇

●王立群

雾,同雨、雪等一样,是宇宙中的一种自然现象。什么叫雾?词典上是这么解释的:气温下降时,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点,飘浮在接近地面的空中。

雾的形成大多是在夜间,并且是后半夜。白天天空多云,气温较高,空气中含的水分浓度也较高;夜间气温骤降。这冷热两个自然界的精灵,在人们的酣睡中、在人们的梦境中,悄悄地、轻轻地相遇,在手和手相握、身与身相拥之时变成了雾。清晨拉开窗帘,视野中便出现了这不速之客,白白的,轻轻的。雾大时,映入眼帘的都是它,白茫茫的一片,阻挡了人们的视线。那些树、那些房、那些车、那些人,都哪去了?雾小时,此一团彼一片,白白的,轻轻的,悬挂着,飘浮着。

还有一种雾。清晨或者接近中午时,天就开始下雨。不是阵雨,下了一会儿便戛然而止,云开日朗。而是丝丝缕缕的细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傍晚,雨终于停了,不下了。躲藏了一天的太阳羞答答地露出红红的脸,挂在西边的山顶。夜间,气温突然下降,于是,雾出现了。这样的雾大多数是在大山中,在田野里。你看,山坳里,一团团一簇簇的雾飘浮着;山顶上也有雾在飘浮,也是一团团一簇簇。远远望去,山是黛蓝色,深暗,沉重;雾是白色,浅淡,轻松。这样的雾叫山岚。这样的雾存在时间不长,待东边天海的那轮火红的太阳脱离山的牵扯爬向中天,它就慢慢地散了。

飘浮在地面上空的雾虽然是白色,但仔细看,好像不是非常纯正的白,而是有那么一点点的灰。这是不是与空中有灰尘在飘浮有关?置身其中,吸溜吸溜鼻子,仔细地闻,认真地嗅,终于发现,它不像雨也不像雪,无味,好像有那么一点点极微乎的咸或者酸。这是不是又与空中飘浮的灰尘有关?置身其中,感觉有许多小小的细细的水滴扑打在脸上,仿佛行走在极细微的小雨中,仿佛有柔软光滑的丝绸随风飘拂在面颊,又仿佛有多双婴儿细嫩的小手在抚摸。时间久些,走将出来,挣脱它的羁绊、挣脱它的拉扯,摸摸头、摸摸脸,湿了。

那天,我乘坐客车从县城去吉林市,车子刚刚驶出城区,就看见有雾向车子涌来。我是提前购买的车票,2号,坐在司机的后面。我看见,司机没有了往日的轻松,全神贯注地望着前方。我觉得,那扑向车子的雾,好像也扑向了我,弄得我好像满脸雾水。开行不远,司机就摁动了雨刷器。在它左右刷动时,有少许水被刷向两边。我是乘坐早晨6点30分发的车。那雾一直跟随着我们,一直纠缠着车子。个别的时候,驶出了它的笼罩。须臾,它却又粘粘糊糊地跟将上来。快到目的地了,车子已经行驶了一个半小时,雾才有所减弱。我看见,东边天上出现了太阳那庞大的金身。在它的照耀下,雾被化整为零,分散开来,颜色变淡,水汽蒸腾,尘埃落下。汽车驶进城市,雾没了。林立的高楼大厦、蚂蚁一样来往奔跑的汽车,阻挡了气温下降的幅度,雾的气势得不到尽情的发挥。

山中的雾散去时真的好看,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看吧,太阳升起来了,天空碧蓝碧蓝,仿佛刚刚挂起了一块巨大的幕布,阳光仿佛一块巨大的吸铁石,也仿佛一个吸尘器,雾被这力吸引着,一丝丝一缕缕地升腾。仔细看,那雾升起一点,脱离雾团,倏地就没了;升起一点,脱离雾团,倏地就没了。

雾和雨雪等一样是宇宙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可它却不像雨雪那样滋养土地,生长庄稼,养育人们,恩泽人类(洪水、雪崩除外)。它有点另类,带给人的多是不便,从一些词汇中就可窥见一斑。

雾气。茫茫一团的雾气,遮挡了人们的视线,影响了人们的出行,耽误了人们的工作。举最小的雾气来说。澡塘里,水气升腾,与室内低于它的温度相遇,形成雾气,人与人之间互相有些看不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上方屋角安一个风扇,每隔一段时间开动一下。

云雾。离地面较远的雾,其实大多是云。这样的雾飘浮在空中,遮挡了太阳,使天空多云翳,有时可能会影响飞机的飞行。人们盼望云雾快快散去,于是又有了云消雾散一词。

云消雾散。天空聚集着厚厚的云雾。太阳被它遮挡,迟迟不能现出其金晃晃的面容。连续的阴雨、连续的阴沉,太阳慑于这雨这雾的淫威,虽然金身闪耀,但也不能现身。人们企盼云消去,雨停止。终于,雨停了,云消去,雾散了。太阳终于出来了,现出它庞大的金身,天空露出它湛蓝的本色。人们的心情豁然开朗,仿佛打开了一扇窗。

烟雾。其实不是雾,是烟,它们聚集在空中,像雾。指工厂的大烟囱排出的烟。一个工厂有一个烟囱,两个工厂有两个烟囱,三四个工厂有三四个烟囱,众多工厂有众多烟囱,都排出滚滚的浓烟,聚集在空中。这样的雾严重地影响了空气质量,严重地污染了环境。3月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河北省承德市、山东省临沂市两位市长被国家环保部约谈的报道。原因就是那两个城市的大气被严重污染。两位市长均表示下大气力整治,不会被再次约谈。

雾霾。大气中悬浮聚焦的烟尘称为霾,实际上就是烟雾。霾和烟雾一样严重地影响了空气质量,影响了人们生活。最主要的是出行,也对人的健康造成不良后果。霾字在天气预报中时常出现。

腾云驾雾。这是个动词。写下这个词,必然会想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孙悟空有72变,金箍棒一点一挥,“嗖”的一声,一个跟斗就从地面直奔蓝天。在天上乘着云疾疾地走,伴着雾快快地飞。写到这个词,忆起当年到长白山看天池的情景。天池海拔2794米。那天,天公非常青睐我们,很晴朗,让我们目睹了天池美丽的芳容。但当我们刚刚要离开时,风云突变,一朵朵一团团的云从四面八方向天池涌来,那云就在我们身边围绕。那一刻,我们真像孙悟空一样,有腾云驾雾之感。

一头雾水。人们对某一件事弄不清楚、不知何去何从之时,往往用这个词来形容,表示人们一时难辨真伪的心情。

文艺作品中有以雾来描绘人或事物的。

唐朝诗人韦应物被罢官以后,心情郁闷,意志消沉,情绪低落。在送别友人乘船启航时,江面上雾气缭绕。目睹迷茫的雾,心情愈加沉重,深感人生之不易。于是,写下了《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其中,“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和对未来一时感到的迷茫。还有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一句,用雾衬托离别后的寂寞与孤独。

获得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周克芹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为雾茫茫。开篇的第三自然段这样写:“这环绕着葫芦坝的柳溪河啊,不知哪来的这么多缥缈透明的白纱,霎时里,就组成了一笼巨大的白帐子,把个方圆十里的葫芦坝给严严实实地罩了起来。这就是沱江流域的河谷地带有名的大雾了。”此书写的是1975年冬改革开放前夜以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为代表的辛苦劳作却富裕不起来的农民,想富却不知如何能够实现,对前景感到迷惑的故事。以雾拉开了小说的序幕。

电影《戴手铐的旅客》演绎的是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下放到“五七”干校进行劳动改造的故事。影片中有一首著名的歌曲《送战友》。歌词是这样的:“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路漫漫,雾茫茫……”用雾比喻主人公面前的路荆棘丛生,充满艰难与不测。

雾里看花,出自于唐朝诗人杜甫的《小寒食舟中作》“春风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形容人老眼花,看不清事物。后来,雾里看花多用于形容对事物看不真切,只有模糊印象。

那英在《雾里看花》中唱到:“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涛走云飞,花开花谢,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烦恼最是无情夜,笑语欢颜难道说那就是亲热?温存未必就是体贴。你知道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哪一句是情丝凝结?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雾,迷茫,遮挡了人们的视线,使人看不清事物。雾里看花,往往把红色看成紫色,把黄色看成白色,把蓝色看成绿色。当今世界,物欲横流,金钱至上。许多商家和一些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大肆造假。假药、假种子、假货充斥市场,以假乱真,使消费者真假难辨、上当受骗。这首歌可能就是为此而创作,让人们都有一双慧眼,很好地识别真与假、好与坏、善与恶。所以,这首歌在“3.15”消费者权益日被播放。

毛泽东1961年11月9日写下《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下阕四句为:“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长篇小说《西游记》描写唐僧带领3个徒弟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他们一路上风尘劳顿,却险象环生,遭遇九九八十一难,妖魔鬼怪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但都被有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识破。1960年到1962年,中国遭受3年自然灾害,粮食短缺,饿殍遍地。在中国这危难之时,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修正主义者掀起一股反华恶浪,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妄图置中国于死地。毛泽东这四句诗,前两句赞扬了孙悟空,后两句以妖雾借《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指苏联修正主义者。这里不是看不清,而是指邪恶阴险的反华势力。

关于雾写了这么多,有人会说雾怎么多数是不好,难道它就没有好的吗?于是,我又想起一个关于雾的词:雾凇。它,俗称树挂,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四大自然景观之一的吉林市雾凇。松花江流经市区,丰满电站建在离市区14公里的松花江上游。发过电的水是温热的,所以,流经市区的江水即使在严寒的冬季也不封冻。江面上升腾的水汽,遇见夜间突然下降的气温,生成了雾。这雾扑到江边的树上,便形成了雾凇。树种多,雾凇样式也多。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招引许多人不顾严寒前来观赏,一些摄影爱好者纷纷按动相机快门。

猜你喜欢
雾凇
去哪儿看雾凇
我爱你北方的雪
黄山雾凇气候特征及旅游气象指数预报
雾凇奇观
冬季怎么拍好雾凇
雾凇岛
长白山下雾凇美
——吉林
雾凇岛
雾美西湖?雾凇岛落日
美哉,兴凯湖雾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