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之眼

2015-09-14 07:04毕淑敏
青年文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大坑金刚石钻石

⊙ 文 / 毕淑敏

钻石之眼

⊙ 文 / 毕淑敏

毕淑敏:女,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注册心理咨询师。一九五二年十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一九六九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十一年。从事医学工作二十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出版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散文集《婚姻鞋》等畅销书。多篇文章被选入现行新课标中、小学课本。曾获各种文学奖三十余次。

这个坑,大得简直不像话。战战兢兢登临它的崖边,直视着它,有一种身临渊薮的极度恐惧感。洞壁笔直下切,坑底的水由于和地表相距甚远,显出不真实的湛蓝。

这就是南非的金伯利钻石矿坑。从一八七一年七月这个矿被发现而动工开采,至一九一四年八月关闭,它总共被不间断地开采了整整四十三年。刚开始是从地表挖起,那时的矿工们仅凭手中的镐头和铁锹,狠狠地朝着地心深处挖掘,一日日一年年,竟然在此地生生抠出一个深1097米,占地17公顷的大坑。

平均需要开采250吨的“金伯利”岩,才有可能蕴含1克拉的钻石。所以,钻石昂贵。我身后的黑人教授说。

他是专家,在“非洲之傲”列车上开过专门的钻石讲座。

没来非洲之前,我以为黑人的黑,是一个整体。来了之后才发现,由于地域和混血程度的不同,黑也是有层次感的,从稍稍有一点点近乎浅棕的微黑到墨炭一般的纯黑,不可同日而语。

此教授身材高大,穿咖啡色花呢西服,结暗蓝色条纹领带,衬着红黑色的皮肤,像个威严的非洲酋长。

我们沿着大坑旁的平台缓缓走过。

有没有……人不慎掉下去?我心头挥之不去的不安全感,化作结结巴巴的问话。

当然有。人们总想在这矿坑的遗址上找到钻石,每年都有勇敢的贪婪者坠下大坑。为此,坑区还专门组织了救护人员。教授说。

我没出息地退后三步,以尽可能地拉开和矿坑的距离。

你知道这里为什么叫金伯利吗?教授说。

我之前约略看过一些资料,稍稍了解一些。但我摇了摇头。在古老的矿坑旁边,听一位专家讲述,应该别有特色。

钻石是我们这颗星球上最坚硬的物质,它来自远古,大约形成于45亿年之前,形成的地点在地表200公里以下。教授说。

那为什么要在地表挖这么大的坑?它再深也到不了地下200公里啊。我不解。

教授说,南非金伯利的矿床,是由于火山喷发才来到地表的,它们大约是在1.2亿年前至8000万年前来到地表的。那时正是中生代白垩纪,所以,这里的钻石应该见过恐龙。

我被这古老的时间击趴,拜倒在这硕大矿坑面前。

教授说,钻石和老老实实的煤矿不同,脾气古怪。不是大面积地散状存在,而是以垂直的管状形态蕴藏于地下。所以,这里的钻石矿最初的开采方式,都是采用由上至下的露天挖掘法。

我四处张望,只见三三两两的游客,既想看又不敢看地在矿坑周围徘徊,却不见一个脚蹬胶靴、头戴安全帽的矿工。

教授说,金伯利矿的历史要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说起。一八六六年,南非一位少年在玩耍时,无意中捡到一块重达21.25克拉的金刚石。对了,你可知道1克拉是多少重量?

这我是做了功课的,答,1克拉等于0.2克。

教授说,那粒金刚石被英国殖民总督送到巴黎的万国博览会,取名为“尤瑞卡”。这是一句希腊语,意思是“我找到了”。要知道,每一颗钻石在被发现前,都要经受埋藏尘埃的寂寞时光。钻石是爱讲故事的宝石。所有的大钻石都有履历表,时间地点非常清晰,它们是钻石当中的皇亲国戚。之后的某一天,矿工们在钻石开采场干了整整一天却一无所获,筋疲力尽地回到工棚,发现厨师喝得大醉,忘了给他们做饭。恼怒的矿工们,丢给厨师一把镐,罚他去挖钻石,对他发狠说,如果你找不到钻石,就别回来啦!

矿工们以为厨师一定会在深夜精疲力竭灰溜溜地返回。不料几小时后,失职的厨师竟然捧着几颗钻石回来了,人们赶紧问他是在哪儿找到的钻石?厨师如实禀告。听到消息的人们炸了锅,狂热地扑向那个小山丘,用手中的镐和铁铲拼命向深处挖掘。很快,那个小山丘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坑。这个坑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喏,现在咱们看到的这个地方,就是当年厨师挖出钻石的小山丘。

教授捋捋被风吹乱的红发,手指着深不见底的金伯利大坑。

教授接着说,那时的金伯利还不叫金伯利,它有一个非常拗口的名字,叫弗瑞特艾格特。一八七三年一月,英国执政官来此视察。第二天,恰好开普殖民地的金伯利勋爵也来到这里。金伯利勋爵向英国执政官抱怨说这个地名太难写了,改个名字吧。执政官就地取材,说那就以您的名字命名吧。从此,此地就叫金伯利了。欧洲投机商和投资者纷纷涌向金伯利,掀起了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勘探开采热潮,此地当时成为南部非洲的第二大镇。

教授再次用手指向大坑说,许多年来,从这个巨坑里,一共挖出2250万吨矿石,从中筛选出1450万克拉、相当于2722公斤的钻石。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叫什么名字吗?教授时不时地提问。

我说,叫库利南。

教授说,对。每一颗著名的钻石,都像皇室的名马,有它的谱系,要从何人何地何时发现它讲起。一九〇五年一月二十五日,“库利南”被发现,由于它品质极高,个头又太大,当时没有人能买得起,后来由地方当局用15万英镑收购,被当作礼物,于一九〇七年送给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作为生日礼物。英国王室得到这颗大钻石,欣喜异常,把它送到琢磨钻石最权威的城市——荷兰阿姆斯特丹市,付了8万英镑加工费委托加工。“库利南”的个头实在太大了,工匠认为需要劈切分割。到底怎么切割好呢?荷兰工匠不敢轻易下手,反复琢磨。到了一九〇八年二月十日,方案终于成熟,开始动手了。钢锲敲击之后,“库利南”按照预定计划裂为两半。大家松了一口气,一回头,操刀的工匠却找不到了。原来因为紧张过度,此人昏倒在地上了。

“库利南”被劈开后,三个熟练工匠又进行了八个月的琢磨,把“库利南”磨成了九粒大钻石。最大的一粒名叫“非洲之星1”,镶在英国国王的权杖上。次大的一粒叫作“非洲之星2”,现镶在英王室最重要的王冠“帝国王冠”上。它俩至今稳坐世界上最大钻石的冠亚军。

我略带敷衍地听着,心想在中国文化里,并不特别推崇钻石。它晶莹剔透和格外坚硬的特性,与中国人温润柔和折中圆融的美学追求,相符之处较少。

教授说,在南非之前,印度曾经是最大的钻石生产国。你可知在印度文化中,谁是钻石的守护神吗?

这个……不知道。我本来想猜大象,后来生生吞了回去。思谋以大象的块头,对微如尘埃的钻石,估计看不上眼,守也守不住。

教授说,公元前三五〇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印度,在一个深坑中发现有钻石,但钻石周围毒蛇环绕,毒涎喷射,可在数十米之远就让人毙命。亚历山大何等精明,心生一计,选明媚晴天,命众军士一齐手执镜子,照射毒蛇。反光将热能聚焦于蛇身,毒蛇先是挣扎,之后就被烧死了。可毒蛇虽死,钻石并不能自动爬出深坑。亚历山大又命士兵将羊肉剁得细碎黏腻,扔进坑内。这样钻石就沾在羊肉上面。羊肉的味道引来了秃鹰,秃鹰连羊肉带钻石一齐吞入腹内。最后的步骤是士兵们跟踪追杀秃鹰,捕获后破开鹰腹,这样就得到了钻石。所以在印度文化中,毒蛇是金刚石的守护神。

哦,原来是这样。想不到来自印度的钻石,竟有如此恐怖而曲折的身世。我说,教授,您对钻石这样有研究,自己一定也拥有很多名贵钻石吧?

教授大笑起来,红发摇动。他说,人们常常这样问我,我回答,你以为治疗癌症的医生,就把所有的癌症都患过一遍吗?正因为我研究钻石,在我眼里,钻石不过是金刚石。

我知道金刚石是钻石的母体,问,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教授说,我尊敬金刚石。它具有超硬、耐磨、热敏、传热导、半导体及透远等优异的物理性能,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有很多重要的工业用途,如精细研磨材料、高硬切割工具、各类钻头等等。

我说,金刚石变成钻石之后,这些优秀品质难道都消失了吗?

教授摇头说,金刚石经过琢磨切割变成钻石之后,就成了装饰品。它不再是卓越的实用工具,而成为权力、地位和尊贵的象征。有人说钻石象征着勇敢坚定和专一,但这是属于人类的美德,和一块几十亿年前形成的石头,有什么相关呢?所以,我并不积攒钻石。

我说,那您积攒金刚石?

教授说,钻石是金刚石的精加工产品。就如同埃及的长绒棉和巴黎服装展览上的时装。我既不搜集长绒棉,也不积攒时装。

我们已经绕着大坑走了很远,有人招呼我们进到金伯利的矿洞里参观。坐着缆车进入矿洞,我突然想起一件事,问教授,在中国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说是来这个洞子之前,千万不要剪指甲。最少要把自己的指甲养半个月以上……

教授很迷惑,打量自己的双手,嘟囔着,指甲……为什么?

我说,据说留着长长的指甲,在参观的时候,让指甲在金伯利矿洞的石头上顺势划过,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从指甲缝里带出一小颗钻石。不知可否有人成功过?

教授笑得前仰后合,红发几乎遮住眼睛。哦哦……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儿。他说。金伯利岩母矿很硬很脆,母岩开采下来之后,要用专门的装置将它破碎解体,这样镶嵌在金伯利母岩当中的金刚石块粒就会脱颖而出。指甲,完全派不上任何用场。

我无意中当了一回流言终结者。这就是——在金伯利矿洞中,再长的指甲也抠不出金刚石。

我们又参观了钻石展览馆,到处都是熠熠生辉的钻石。我匆匆走过,教授吃惊地说,能在巨大的钻石面前保持漠然的女人,很少。

我说,归根到底,它是一种石头,就算再稀有,也不必五体投地。

教授俏皮地眨眨眼睛,说,钻石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稀有哦。不过是人为地控制着它的产量。

我说,您的意思是每年只是有计划地投放一定量的钻石,维持高价,以保证商人可以最大限度地从钻石身上榨取利益?

教授不置可否,岔开话题说,你知道波皮盖陨石坑吗?

我说,它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教授说,那个坑是远古时期,由一个大型陨石或者说干脆就是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而成。撞击坑直径约100公里。它的存在和发现,简直是全世界钻石商人挥之不去的噩梦。我想如果有可能,他们恨不得用自己的骨头把这个坑填平。

我说,钻石商人为什么对这个陨石坑恨之入骨?

教授说,波皮盖陨石坑蕴含丰富的钻石矿资源,简直就是一个装满了钻石的超级大漏斗。这类钻石被称为“冲击钻石”,是地外星体高速撞击地壳的石墨矿床而产生的。这类钻石比普通钻石更硬,个体更大,品质更高。想想看吧,据说它的储量达数万亿克拉,就是说高达几十万吨,是现在世界钻石总储量的十倍。就算从此以后,全世界所有女子,每人都结三次婚,每次新娘子都佩戴全套钻石戒指和项链,这个无与伦比的钻石坑,也可以足足供应全世界三千年的需求。那里戒备森严,连直升机都被禁止从它的上方飞过。

我先是设想了一下大量钻石面世后的可怕情形——每一个女子都珠光宝气星芒四射,好像无数小太阳莅临人间,忍不住笑起来。马上又起疑问,如果说钻石产地严防死守,禁止无干人等进入尚可理解,怎么天上的飞机也不得经过呢?

教授说,他们要防止飞机经过时产生的上升气流,裹挟起钻石,然后把钻石吸走。以前的苏联人就是现在的俄罗斯人,是很精明的。他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发现了这个盛满钻石的大坑,保守秘密几十年。长时间的秘而不宣自有道理,俄罗斯人深知海量钻石一旦涌入市场,会给它的价格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他们希望维持钻石产量的恒定,自己才能源远流长地享受钻石的高价格,天长日久受益于这个大坑。

我就更不买钻石了。教授很严肃地说。

二〇〇五年九月,金伯利最后三个地下矿井停产,结束了这个小镇一百三十四年的钻石开采史,登上了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

人的寿命苦短,大多不过百年,也许这就是我们对恒久时间充满尊崇,对凝蕴了漫长光阴的事物心怀敬意。钻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俘获了我们,讨巧地成了时间的代言人。据说一粒钻石一旦形成,就永远不会消失。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钻石占有者,都不过是它的匆匆过客。

在短命而绚丽的非洲落日映照下,金伯利大坑如同苍茫独眼,凝视冷暖人间。

猜你喜欢
大坑金刚石钻石
世界上最硬的矿物
时间嵌入钻石
被调包的钻石
白宫天坑
科学家在纳米尺度实现金刚石超弹性
绳子
为什么金刚石特别坚硬?
钻石妙贼
人造金刚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