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产品—练塘茭白*

2015-09-14 06:37朱明生平健王桂英赵建新庄祥弟罗晨杨新宇上海练塘叶绿茭白有限公司0700青浦区农业委员会青浦区蔬菜技术推广站青浦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青浦区质量协会
上海蔬菜 2015年3期
关键词:青浦区茭白大田

朱明生平健王桂英赵建新庄祥弟罗晨杨新宇(上海练塘叶绿茭白有限公司0700;青浦区农业委员会;青浦区蔬菜技术推广站;青浦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青浦区质量协会)

·栽培技术·

地理标志产品—练塘茭白*

朱明生1平健1王桂英2,3赵建新4庄祥弟2罗晨4杨新宇5
(1上海练塘叶绿茭白有限公司201700;2青浦区农业委员会;3青浦区蔬菜技术推广站;4青浦区质量技术监督局;5青浦区质量协会)

1 练塘茭白标准

1.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练塘茭白(以下简称茭白)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练塘区域内(见附录)生产、加工的茭白。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7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5009.8:食品中蔗糖的测定;GB/T5009.10: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GB/T5009.11: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T5009.15:食品中镉的测定;GB/T5009.17: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T5009.124:食品中氨基酸总量的测定;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8855:新鲜水果和蔬菜的取样方法;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7924: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

1.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练塘茭白:生长在练塘区域内,由当地独特水、土、气等自然环境孕育而成,具有色泽洁白、肉质细腻、吃口甜脆鲜美等特点的茭白。(2)同一品种: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相同的栽培植物群体。(3)毛茭:带薹管和所有叶鞘及部分叶片的茭白。(4)半光茭:不带薹管、带2~3片叶鞘的茭白。(5)光茭:不带薹管、叶鞘的茭白。(6)青茭:因见光而表面发青的茭白。(7)灰茭:内部积累了黑穗菌厚垣孢子,布满黑点,无食用价值的茭白。

1.4要求

(1)感官指标和产品等级:茭白按商品品质分等级,各等级按茭重、直径等划分(见表1)。(2)理化指标和安全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安全指标应符合GB2762和GB2763的规定。

表1 茭白等级

表2 理化指标

1.5试验方法

茭白的新鲜度、青茭、虫蛀、病斑、机械伤、整修采用目测、手感法,灰茭采用刀剖目测,异味用嗅觉和口尝测定,单茭重用精度为1g的电子秤称重,直径用游标卡尺测定直径最大的地方,水分按GB 5009.3规定方法,粗纤维按GB/T5009.10规定方法,总糖按GB/T5009.8规定方法,氨基酸总量按GB/T 5009.124规定方法,安全指标测定按GB2762和GB2763规定方法。

1.6检验规则

1.6.1检验分类检验分为交收检验和型式检验。(1)型式检验:型式检验对本标准规定的全部要求进行检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正常情况下每2年进行1次型式试验,前后两次抽样结果差异显著,人为或自然因素使生产环境发生变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2)交收检验:每批产品交收前,生产单位进行交收检验,内容包括感官、标志和包装,检验合格后附合格证书方可交收。

1.6.2检验批次同一产地、同期播种、同一品种、同期采收的茭白作为1个检验批次。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相同进货渠道的茭白作为1个检验批次。1.6.3抽样按GB/T8855中的有关规定执行。报验单填写的项目应与货物单相符,包装容器严重损坏者,应由交货单位重新整理后再行抽样。

1.6.4判定规则每批受检样品抽样检验时,对有缺陷(异味、腐烂、虫害、霉变、机械伤)的样品做记录,不合格百分率按有缺陷的单茭数计算。每批受检样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不超过5%。理化指标若有不合格项,允许加倍抽样复检,若还有不合格项,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安全指标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1.7标志和包装

1.7.1标志包装物上应有醒目的标志,包装标签清晰、完整,标签内容应标明品名、产地、生产者名称、规格、重量、采收日期、执行标准等。获准使用地理标志的企业,其产品标志应符合GB/T17924相关规定。

1.7.2包装包装要求清洁、卫生,不会对产品造成2次污染。不同批次、不同等级产品不能同一包装。

1.8运输

运输工具清洁、卫生、无污染;装运时做到轻装轻卸,避免机械损伤;在运输途中严防日晒、雨淋,严禁与有毒有害物质混装。长途外运,包装产品需在3±1℃的冷库中预冷2h后,冷藏外运。

1.9贮存

按产品批次、等级分别贮存。贮存温度为3± 1℃、相对湿度为85%~95%。在上述贮运条件下,保质期100d。

2 练塘茭白生产技术规范(附录)

2.1产地要求

产地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标准要求,农田灌溉水质应符合GB3838标准要求,产地土壤环境应符合GB15618标准要求。

2.2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和栽培季节选择品质优、抗性强、丰产性好的茭白品种。

2.3育苗

2.3.1选种茭白采用无性分株繁殖,在孕茭期选择植株生长整齐、长势中等、薹管短、分蘖性强、分蘖紧凑、孕茭率高、单茭只型大、茭肉肥壮白嫩、本品种特征明显、产量高的茭墩做好标记。在茭白采收即将结束时进行复选,剔除孕茭不全、出现灰茭、病茭的茭墩。春季定植每667m2大田需种墩333~400个,夏季定植每667m2大田需选留种墩10~15个。

2.3.2准备苗床应选择靠近定植大田、便于运苗、灌排方便、土地平整、土壤肥沃的地块作苗床,每667m2施入商品有机肥或农家肥2000kg、三元复合肥(N∶P2O5∶K2O=15∶15∶15,下同)30kg作基肥,翻耕后整平整细。

2.3.3播种12月下旬翌年1月上旬,割除定选茭墩的地上部枯叶,取茭墩一半,将近地面的地上茎连同地下根茎带土挖起。种墩均匀排列在苗床内,种墩间留4~6cm空隙,保持水平状态,灌水后苗床田水层深浅一致。夏季定植在3月下旬4月上旬分苗,株行距30cm×30cm,单株定植。

2.3.4苗期管理苗床冬春季不断水,气温低于0℃时灌10~15cm深水防冻;气温回升到5℃以上,需保持3~5cm浅水层。萌芽后、秧苗生长中期各追肥1次,每次每667m2苗床施三元复合肥5~7.5kg。定植时,苗高控制在25~30cm,茎叶粗壮,无病虫害,具抗逆性。

2.4定植2.4.1整田施肥前茬出地后应及时翻耕,耕深20cm。移栽前,每667m2大田施商品有机肥或腐熟农家肥2000~2500kg、三元复合肥80kg作基肥,灌水后翻耕,整平田块。

2.4.2定植(1)春季定植:3月下旬~4月中旬定植,将种墩分割成带3~5个分蘖的小墩栽入大田,株行距70cm×80cm。前期肥水管理目标是保活棵、促分蘖,应保持3~4cm浅水层,栽后10~15d每667m2施尿素15~18kg;7月中旬后,加深水层至8~15cm;8月中旬进入孕茭期,每667m2施三元复合肥15~25kg,并保持25~30cm水层。秋茭采收结束后排干田间积水,冬季灌水防冻。12月~翌年1月追施有机肥,2月中下旬每667m2追施提苗肥15~25kg。(2)夏季定植:6月份定植,将种苗分成单株,割除叶片仅留叶鞘进行定植,株行距80cm×90cm。栽后应保持10~ 15cm水层,确保活棵,以后逐步降低水层至3~4cm,8月中旬每667m2施尿素10~20kg,孕茭期水层保持25~30cm。冬季断水时间不宜过长,翌年2月上旬复水后,每667m2施三元复合肥30~40kg,3月中下旬可视长势每667m2施尿素10~20kg。

2.5除草、打老叶和割除枯叶残株

茭白定植初期和冬季,应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定植1个月后清除老叶,增加植株间通风透光,8月上中旬打老叶、病叶1~2次。冬季茭白地上部分植株枯萎,割除枯叶残株有利于春季茭白正常萌芽,并可减轻病虫基数。应贴地表割除残株,剔除孕茭不全、灰茭、病茭的茭墩。

2.6疏苗

越冬茬茭白田,早春萌发新苗后,苗高15~25cm时应及时疏苗。一般在2月下旬3月上旬疏苗,分2次进行,去除弱苗、小苗、过密丛苗,最后每墩留20~ 25株健壮苗。每667m2大田苗数控制在18000~ 23000株。

2.7病虫害防治

茭白病虫害主要有锈病、纹枯病、胡麻斑病、螟虫、蓟马、蚜虫、飞虱等。应加强茭白病虫测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可利用杀虫灯捕杀成虫,每2000m2放置1台;利用性诱剂捕杀,每667m2放置1台;采用化学方法防治时,应符合GB/T 8321和GB4285的要求。

2.8采收与整理

当茭白心叶缩短、肉质茎显著膨大,抱茎叶鞘即将开裂时采收。气温高时应及时采收。茭白采收后切除叶片和薹管,要求切割整齐。

*此标准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4-12-29发布,2015-03-01实施。

联系电话:021-59729636。

猜你喜欢
青浦区茭白大田
太湖茭白
7.2.4全景声影视厅 上海市青浦区御湖别墅香水湾
在这里,与100个世界相遇——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
“黑心”茭白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上海市青浦区大用水户管理的应用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欢迎邮购《茭白病虫草害识别与生态控制》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