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型学习应用于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探索

2015-09-15 04:44汤益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17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汤益芳

摘要:设计型学习对开展以激发学习者学习主动性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变革有重要价值。针对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介绍设计型学习内涵和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将设计型学习理论应用于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设计中学、协作中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设计型学习;计算机公共课;设计型学习过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7-0115-04

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聚焦点和落脚点,教学模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在资源缺乏、课时紧张与学习者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境况下改变高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方法改革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是对教师的巨大挑战。近年,广受关注的设计型学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为课堂教学变革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教学变革与模式创新之路。

● 高校计算机公共课存在的问题

1.课程目标一体化,忽视了不同专业的实际需求

根据调查显示,虽然计算机公共课程面向各个专业,但大部分学校普遍采用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这种忽视专业实际需求而追求整体统一的课程目标定位导致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没有专业针对性,难以满足不同专业对计算机高级应用的要求,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课程内容偏理论化,脱离于岗位的实践应用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载体。大部分高校的公共计算机课程体系是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来建构的,过分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而很少关注岗位实践的需求。课程体系的开发没有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相结合,各知识环节相对独立,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很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时候纯粹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并不清楚学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工作中如何应用。因此,一旦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就容易出现学过的知识用不上、用的知识没学过的尴尬局面,致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3.课堂教学被模仿的惯性所左右,计算机课程的实际“应用性”不强

课堂教学拘泥于知识点、命令操作的灌输,导致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薄弱。虽然很多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注意讲练结合,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但很多案例都是孤立零散的,前后之间缺乏关联,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应用,也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创新求变的意识,习惯等待教师的“指令”,喜欢按部就班,被教师牵着走,作业模仿成分过多,导致以实践性著称的计算机课堂教学变成了单纯模仿教材的八股课程。

● 设计型学习

1.设计型学习简介

设计型学习(Learning by Design 或Design based Learn)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学者多林·尼尔森(Doreen Nelson)教授提出来的,是一种将知识学习与项目设计密切结合的学习方式,并广泛应用于K-12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设计型学习是研究性教学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是以设计完成项目为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发散学生思维,学生回忆利用已学的知识,将各科知识进行整合,设计能反映主题的制品。[1]这是一个知识学习、问题分析、标准建立、问题探索和作品设计的迭代过程。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设计制品,而是能够让学生获得各个研究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所需的知识和社会技能。[2]设计型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教师布置的设计项目,实现学习学科知识和设计技能的学习目标。设计型学习顺应了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的要求,满足对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展创造性思维及培养创新精神与社会实践技能等的价值诉求。[3]

2.设计型学习过程操作模型

为了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开展设计型学习,很多专家和学者根据设计型学习的特点和目标,提出了不同的操作模型。学者王佑镁介绍了多林·尼尔森的“逆向思维学习过程模型”,该模型认为,设计型学习者在接受从未见过的设计任务之后学习开始于最高级别的推理,而这对于始于基本事实的普通教学而言是一种“逆向”[4];学者庄科君等提出了“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任务设计过程模型[5],学者丁美荣等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设计问题—分组明确任务—协作设计—教师讲解—共享产品—学习者反思”的六个设计型学习步骤。[6]虽然很多国内研究者提出了不少设计型学习的实施策略,但很多都限于对“逆向思维学习过程模型”实施情况的介绍和策略的引进,或从理论角度提出设计型学习开展的实践展望,但几乎没有从实施策略与我国本土化教学的适切关系去考虑设计型学习的实践应用,对设计型学习微观的具体操作层面上的探讨则更少,对是否适合于我国本土课堂教学、是否需要本土化改造等问题的讨论一直悬而未决[7],这使得实践研究缺乏针对性的指导。

● 设计型学习在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的应用

设计型学习强调学习者自下而上的逆向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并不在于新课知识的讲解或教学实验任务的布置,而是应该给学生设计一个带有综合性或情境挑战性的任务。其核心是要求学习者在参与任务设计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或协作探究来主动建构知识,自主动手解决问题。因此从本质上讲,设计型学习流程主要是一个学生活动模型,对教师活动很少涉及。根据设计型学习的特点和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目标,笔者适度改造了该模型,添加了课程准备、明确任务两个环节,并引入多种学习效果评价方法,最终形成了“以‘课程准备—明确任务—设计学习为主线,以多元评价为主要监控手段”的教学活动模型[8](如图1),以适应课程课堂教学时间短的特性,减少盲目性,提高教学效率。

为检验模型的有效性,笔者以某高校计算机公共课——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技术课程开展教学实践。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技术是我校面向文科类专业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属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类课程。实验学生为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共68人),已经学过“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课程教学在多媒体网络机房进行,每位学生配备1台电脑。教学内容为本课程最后4周综合大作业,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各种办公软件,在处理相关销售数据的基础上完成某产品的销售策划案设计。

1.课程准备阶段

教师开发了基于Web的“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技术”教学网站,主要用于配合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型学习,课程信息发布、讨论、答疑,以及作品提交和评价等活动。该网站主要包括基本内容模块、扩展内容模块、习题模块、交流模块和学生实践模块,网站整体架构如上页图2所示。然后,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专业能力需求及学生兴趣,以营销工作中广泛搜集的工作案例为载体,简要介绍了四类设计项目基本方案。在组建设计团队时,教师在学生自由分组的基础上,还需要综合考虑各组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别等因素,帮助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开发能力强、协调能力好、认真负责的学生作为负责人,确保各个团队的整体水平相对平衡。

2.明确任务阶段

设计型学习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明确自己的设计任务。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对设计型学习不太适应,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其明确自己的设计任务,绝不可草率决定。在布置设计任务以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一些典型的案例或往届优秀作品,简要剖析其中涉及的知识点,也可以让学生观摩教师根据设计任务设计出的作品原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设计任务,使接下来自己在确定设计任务的时候更有针对性,增强设计绩效。另外,教师也可以旁听或参与各小组内部的讨论,并要求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讨论和交流,深入认识自己小组设计项目的性质、特点和重难点。在经过1周的调研和讨论后,各个设计团队都基本明确了自己的设计任务。各小组项目主题五花八门,包括服装、箱包、数码产品、零食、护肤用品、日用百货等品牌产品的策划案。学生在明确设计任务之后,开始知识学习和项目设计。在设计学习阶段,全体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内部任务分工,明确各个成员的职责。

3.设计学习阶段

在设计学习阶段,各设计团队将围绕着设计型学习流程的七个环节开展学习活动,其中的项目设计、成果初评、产生学习意愿、总结归纳和产生新灵感属于项目设计部分。产生学习意愿、主动学习知识、分析及思考、总结归纳和产生新灵感属于知识建构部分[9],可见项目设计与知识建构部分有三个共同的阶段(如图3)。

下面以某团队的设计项目“西博会车展策划”为例,说明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该小组成员通过线上(网络搜索)和线下(行业人员)进行项目调研,了解车展策划方案的关键要素和制作步骤,获得第一手的数据资料。明确设计项目的最终成果是在用Excel统计处理往年销售数据的基础上,用Word实现车展宣传册的设计和排版以及结合宣传册用PowerPoint来做个宣传演示报告。项目的协作设计阶段是一个知识学习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协商、试验、修改的过程,它将充分训练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项目设计”包括销售数据处理、宣传册设计及宣传演示文稿设计等内容。为了完成销售数据处理,学生们学习并掌握了Excel中各种函数的应用、高级筛选和数据分类汇总的相关操作。然后组内成员共同讨论、分析宣传册将要展示哪些要素,如图片展示、新产品的功能特色、设计理念等方面。接着宣传演示文稿主要是结合车展宣传册来设计,将车展宣传册中的重点内容用PPT展示,重点将在页面的整体美观性和页面元素的自定义动画设计方面下工夫。在完成宣传册的封面设计和基本内容排版后,学习活动流程进入项目初步评估环节。这些评估环节的最终目的是找出项目设计的不足和改进方向,帮助学生完善设计任务。评估阶段完成后,各个小组的学生都会找到新的努力方向(如何让项目宣传册的封面更加引人注目,并与宣传的产品更好地契合),产生完善项目、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意愿。然后有目的地从教材、参考书、网络课程、网络开放资源等各种途径获取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在不断应用和实践的基础上,学生逐渐掌握办公软件处理和优化办公文档的技巧,找到完善项目的新思路和新办法。

在设计学习阶段,教师的教学任务主要包括难点讲解、学习管理和提供帮助。[10]在难点讲解方面,教师会针对学生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共性难点问题或课程核心的、难懂的知识,通常以讲座的形式展开,并通过各种经典案例介绍知识的实际应用;在学习管理方面,教师一方面要负责答疑和指导,另一方面要制订可行的制度保证项目设计和知识学习的顺利开展;在提供帮助方面,教师一方面要面授辅导,实时答疑,另一方面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资源,组织丰富多样的群体性的教学活动(组织课堂讨论、论坛讨论、在线答疑等)[11],为学生的知识学习和项目设计提供帮助。项目设计完成后,进入项目分享评价环节,包括:①学生们需要把小组的作品上传到课程网站的成果展示栏目,并写下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想体会,然后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对各组作品进行网络互评和匿名打分。②组织专门的小组成果展示汇报会。各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自己的方案,解释设计的思路和原理,演示成果作品,并接受其他成员的提问和质疑。在评价内容上,紧密结合课程培养目标,除了对作品本身进行评价外,还要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语言表达能力、职业态度、团队协作能力、进取精神等)进行多层面的评价。[12]在评价目标上,不仅要体现学习评价作为设计型学习活动模型的主要监控手段,而且要体现出促进学生设计能力的协同提升、促使学生独特的学习方法形成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发展。在评价阶段,教师也需要设计一些相关问题,帮助学生反思。这有助于学生内化小组的学习成果,提高创新设计能力。

● 结语

从教学实践来看,设计型学习应用于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是有一定成效的。它实现了学生从“听中学”“教中学”到“设计中学”“协作中学”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了教师的教学手段由“教”向“导”的转变,扭转了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教学倾向,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协作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但设计型学习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无法避免小组协作过程中搭便车的问题、项目设计时不能统筹规划、项目实施过程不能进行过程化管理等[13],因此,教师在实践应用时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总结反思,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2]王佑镁.设计型学习:探究性教学新样式——兼论尼尔森的逆向思维学习过程模型[J].现代教育技术,2012(6):12-15.

[3]王佑镁,李璐.设计型学习——一种正在兴起的学习范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12-16.

[4][6]丁美荣,陈壹华.基于设计型学习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47-51.

[5][7]庄科君,贺宝勋.设计型学习:高校实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以《多媒体课件制作》实验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 2013(4):110-113.

[8][9][10]郑炜冬.设计型学习视角下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1(12):98-101.

[11]赵晓清,张咏梅.基于设计的学习应用于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8):55-58.

[12]陈坤健,李海燕.“计算机基础”项目化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2(3):116-119.

[13]项荣健.以协作设计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远程教育,2010(7):44-45.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深度教学的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美文阅读USE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