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细菌性疾病综合防治技术

2015-09-15 22:22韦良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罗非鱼链球菌

韦良

摘 要 近几年,随着养殖罗非鱼规模越来越大,养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养殖水体环境也产生了较大变化。养殖罗非鱼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多的态势,在罗非鱼病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类就是细菌性疾病。基于此,主要对罗非鱼常见细菌性疾病中的链球菌病、细菌综合症、柱状黄杆菌病及嗜水气单胞菌病等细菌性疾病进行介绍,并将有关的防治技术加以说明。

关键词 罗非鱼;链球菌;细菌综合症

中图分类号:S943.1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4--02

国内的罗非鱼养殖已经形成规模,近几年发展迅猛,尤其是在海南、广东、广西等水产养殖重点地区规模扩大最快。随着罗非鱼养殖密度增大、大量投放配合饲料,养殖环境恶化,罗非鱼养殖病害呈逐年上升趋势。罗非鱼养殖疾病发生的季节是3-10月,特别是在水温高于25 ℃适宜细菌生长的环境下,罗非鱼的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笔者介绍了罗非鱼的主要细菌性疾病及预防、治疗措施。

1 罗非鱼的主要细菌性疾病及控制

1.1 罗非鱼的链球菌病

1.1.1 病原

链球菌一种能导致大量罗非鱼死亡的病原菌,链球菌病是全世界公认的一种危害罗非鱼养殖生产效益的细菌性疾病。无乳链球菌属于链球菌中的一种,是罗非鱼感染链球菌的主要病原;海豚链球菌危害程度不如无乳链球菌。链球菌类属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它具有不能运动、非酸性化、过氧化氢酶阳性和氧化酶阳性的特性。

1.1.2 症状

链球菌会破坏罗非鱼的中枢神经,在罗非鱼感染链球菌之后,身体就会弯曲,在水中游动时不能控制方向,出现游姿平衡失调、翻滚、转圈等[1]。部分感染了链球菌的鱼会停留在水面昏昏欲睡,当人进行驱赶时没有任何反应。感染此类病菌的罗非鱼眼睛球体有浑浊现象。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罗非鱼都会表现为眼球浑浊,即在鼻部进行海豚链球菌接种的罗非鱼,没有观察到眼球凸出或者浑浊现象。另一个症状就是体表脓肿,这是慢性链球菌的症状。带有此类病菌的鱼,有2~3 mm的脓肿包出现在胸鳍基部或者下颌部位,有时在腹鳍基部出现5 mm的脓肿包,大脓肿包则多出现在尾鳍基部,大脓肿包10~20 mm。

链球菌感染鱼体头部,破坏鱼脑神经,通过血液循环破坏肝、肾、脾等器官引发全身性出血。在急性感染时,出现内脏的广泛出血和肝、脾、肾、心、脑、眼和肠道的大面积出血。脾和肾脏肿大。感染链球菌的罗非鱼一般会少摄食或者不摄食,所以胃和肠道空虚,无饲料残物,病鱼最明显的症状是胆囊肿大,有的比正常的体积大数倍。

1.1.3 流行情况

链球菌病通常在水温长期过高、缺氧或养殖密度过大等情况下暴发,于春、夏和秋季发生,流行高峰期为7-9月,流行水温为25~37 ℃,尤其是水温高于30 ℃时易暴发,水温降至20 ℃以下时发病较少。水温高的季节因感染链球菌的罗非鱼死亡峰值持续20 d左右。在水温低的季节,以慢性链球菌病为主,病鱼死亡率低且持续时间较长,在这时期100 g以上的幼鱼到1 000 g的成鱼都会有感染链球菌的可能性。链球菌病常以水平传播的方式相互感染,即经过食物或创伤在罗非鱼之间传播。也可以被环境中的病原感染。体表有损伤或受环境应激过大的鱼易感染发病。

1.1.4 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对5~10条病鱼进行仔细现场检查,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病鱼内脏器官(脑、肝、脾和肾)涂片,革兰氏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的油镜下观察是否有成双或成链状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可以确诊。在无菌条件下,从发病鱼的组织中分离病原菌,在实验室采用生化方法、免疫学方法或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细菌进行准确鉴定进行确诊。

1.1.5 防治

在防治罗非鱼感染链球菌病时,采用抗生素治疗一定要做到早期用药,一旦发现鱼群发病,要及早用药,越早用药效果越好[2]。敏感药物及用法和用量如下。

将盐酸强力霉素制作成药饵,(500 g/鱼)/d按照10~25 mg投喂,投喂5~7 d。

将四环素制作成药饵,(500 g/鱼)/d按照37.5~50 mg投喂,投喂10~14 d。

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进行药敏试验,依据药敏试验结果来选取合适的药物。

国外学者对海豚链球菌的疫苗防治做了大量工作,在相关研究中发现,链球菌疫苗的制作前景广阔,特别是注射了海豚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对罗非鱼的保护力度达到80%。国内相关研究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由于疫苗本身使用量难以掌握、免疫的效果好坏无法预测,加之疫苗制作繁琐且成本费用高,所以在我国没有完全普及。

罗非鱼的链球菌病的预防如下:选择抵抗力较强的罗非鱼品种进行养殖,如奥尼罗非鱼;推广混养模式,如将罗非鱼与草鱼等大宗淡水鱼类混养,减少发病风险;加大罗非鱼养殖管理力度,如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降低养殖密度、水温,池水消毒等都可以收到良好成效。

1.2 罗非鱼的细菌综合症

1.2.1 病原

罗非鱼的细菌综合症,是由多种细菌混合而导致。以外国文献报道为依据,迟钝爱德华氏菌、荧光假单胞菌和链球菌是引起罗非鱼感染细菌综合症的主要病原。

1.2.2 症状

各个病菌导致罗非鱼发病症状具有相似性,难以区分各个病菌致使罗非鱼发病有何不同症状。感染病菌的鱼大多数都呈现出眼球凸出、眼眶中充血、眼球浑浊、鱼鳍不同程度腐烂、鳃盖内外侧有血丝、部分病鱼尾部有疮。体表呈现黑色,腹部有较小程度的出血。进行病鱼解剖后,可以看到腹腔内有很多积水,各个脏器器官都有明显的浮肿现象,呈现出暗红色。有的鱼还会出现白色结节状病灶,观察肝脏时可以看到白色小结节样的病灶非常明显。

1.2.3 流行情况

通常夏天和秋天是罗非鱼细菌综合症发病率较高的时期,进行温室养殖罗非鱼时,常年都有可能感染该病菌。在大部分情况下,该疾病的延续时间较长,很少有急性细菌综合症的发生。

1.2.4 防治

对罗非鱼细菌综合症进行预防,与大多数的细菌性疾病预防方法相同,如将养殖密度降低、确保水质良好、进行定期消菌杀毒等。治疗时,在养殖罗非鱼的整个养殖场均要用浓度为2×10-6~3×10-6的高锰酸钾进行喷施作业。用每500 g饲料中含土霉素1.5~2.5 g的药饵投喂,投喂5~7 d。

1.3 柱状黄杆菌病

1.3.1 病原

该病菌表层的多糖成分可以分解成为多糖性酶类,该酶类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一种就是外膜蛋白。将该种外膜蛋白中的弱毒株G18和强毒株G4R3进行实验得知,其中一个蛋白点为LEMA蛋白时柱状黄杆菌毒力因子的一种。

1.3.2 症状

罗非鱼感染柱状黄杆菌之后,会呈现出细菌性烂鳃,这种症状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病鱼的腮丝有淤泥且有腐烂现象,腮丝分泌出很多粘液,严重时会暴露出腮丝的软骨。这时鳃盖已经被腐蚀,呈透明状。养殖罗非鱼感染该种疾病,会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经济损失。

1.3.3 流行情况

该种病菌在15 ℃以上的水温中可以大量滋生,因此这种病菌的持续时间较长。

1.3.4 防治

与细菌综合症防治措施相似。

1.4 嗜水气单胞菌病

1.4.1 病原

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因子中胞外酶是重要的一项,不过不是所有的胞外酶都具有致病性。但是,可以活化其他的致病因子,这是导致罗非鱼感染上嗜水气单胞菌的一个因素。

1.4.2 症状

嗜水气单胞菌可以使罗非鱼出现败血症,导致罗非鱼大量死亡。感染此类病菌,会引发罗非鱼的皮肤溃疡,下颌、腮盖、腮丝及鳍会充血发红,肠道充血,脾、肾、胆囊肿大,肝变成土黄色或灰白色,有时腹腔内有淡黄色腹水。

1.4.3 流行情况

嗜水气单胞菌的存活时间较长,无季节性和周期性,发病高峰期水温28~35 ℃,急性一般3~5 d死亡,慢性感染时间较长,会在2个月内死亡,对罗非鱼养殖产生较大危害。

1.4.4 防治

以1 L水1 mg漂白粉的量进行养鱼池的泼洒。重视对饲养的监管,适时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投饵不能过量。保持养殖水体的弱碱性(pH8.0~8.5),防止疾病的发生。

2 结论

细菌性疾病是由于养殖水体环境因子变化引起的,所以在进行细菌性疾病防治时,应加强水质的控制、降低罗非鱼的养殖密度、合理运用抗生素以及研究鱼用疫苗等,以达到提高罗非鱼养殖效益的目的[3]。

参考文献

[1]张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链球菌病的免疫防治技术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4:30-32.

[2]王艺红.罗非鱼常见细菌性疾病及其防治措施[J].水产养殖,2013(3):45-47.

[3]刘堂水,陈昌福,樊海平.罗非鱼养殖主要细菌性疾病调查和防治[J].黑龙江水产,2012(1):18-22.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罗非鱼链球菌
罗非鱼生态健康养殖研究进展
美国消费鳕鱼超过罗非鱼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罗非鱼养殖模式
贸易战,罗非鱼首当其冲!面临众多不利因素,昔日的王者罗非鱼还能打一场翻身战吗?
罗非鱼 年总产量全国第三位
变形链球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的制备与鉴定
A族链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及应用
一例巴氏杆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引起肥猪急性死亡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