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蛋鸭产蛋量的技术措施

2015-09-16 18:15吴光
水禽世界 2015年3期
关键词:换羽产蛋量蛋鸭

吴光

中图分类号:S834.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5)03-0010-03

1  选择高产蛋鸭

1.1  选择高产的品种  品种是影响鸭产蛋性能的关键因素,不是高产的蛋鸭,即使有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也不可能产更多的蛋,这是遗传性能决定的。在蛋鸭生产中,选择高产蛋鸭品种在饲养蛋鸭中十分重要。

1.2  掌握选择的方法  一是根据其外貌和行动来选择。高产蛋鸭羽毛紧密,头秀气,颈长、身长,眼大而突,腹部深广,但不拖地,臀部大,两脚间距宽,方屁股,健康结实,觅食力强,行动灵活敏捷。如高产绍鸭腹部软、下垂,泄殖腔湿润松弛,两耻骨间可容纳三指以上,龙骨和耻骨之间可按一只手掌;二是根据鸭换羽时间的早晚和换羽期的长短来选择。这是鉴定产蛋率高低的重要特征。高产蛋鸭换羽时间迟,一般到秋后才开始换羽,而且换羽期短;低产鸭开产迟,换羽早,换羽停产时间长。

1.3  注意选种的时间  不同的季节、不同产蛋量、不同年龄的鸭,其外形和表现也有所不同。如羽毛,春季鸭群刚开始产蛋,这时高产蛋鸭的羽毛新鲜,有光泽,紧凑,好像花一样。如这时鸭羽毛陈旧、暗淡、蓬松,则为迟产的低产鸭。秋季高产鸭羽毛易沾水,暗淡,零乱,残缺;而低产蛋鸭,此时羽毛却整洁。

2  提高圈养蛋鸭产蛋量的技术措施

2.1  适宜的鸭圈场址和建造  鸭圈场址和建造得好坏,直接关系到鸭群健康和产蛋。鸭圈的场址应选择地势高燥、阳光充足、空气好、地面为砂质壤土的自然水域边的空地为宜。鸭是水禽且生活离不开水,所以鸭圈还应考虑有流动清洁的水源,以便鸭群放水活动、清理羽毛、增进食欲、提高产蛋力。水面宽阔度要适中,水位1.5~2m,不宜过浅或过深,水质要好,要防止工业废水或有毒水影响鸭群健康。

2.2  合理的饲料搭配和饲养方法  必须根据鸭产蛋率高低和气候冷热的变化情况,合理搭配饲料,宜采用多种动植物精饲料合理调配。

蛋鸭实行“三定”饲喂方法。即定时间,每天3餐,高产期可在夜间加喂一餐;定量,每天每只鸭供精料125g,水草或其它青绿饲料不腐败变质;定时放水,一般每天早、中、晚各放一次水,每次0.5h。在夏秋季节每天放水可增加到4次,并适当延长放水时间。

2.3  适时的强制换羽  强制换羽,就是人为地改变外界环境条件,强制鸭群停产换羽,使鸭群在短期内整齐恢复产蛋的方法。一般在鸭群产蛋率下降到50%左右,半数鸭已停产换羽,少数鸭也将停产,鸭羽毛干枯无光泽时进行。

强制换羽的方法:换羽前期,把鸭关在棚舍内3~4d,期间不放牧、不喂料,只在每天上午放到水里活动10min左右。也可以在停喂饲料前1周逐步减少饲喂量,至第八天完全停料,以后每天只给少量饮水,连续关养2~3d,生活条件急剧改变,鸭缺乏营养,体质变弱,体脂迅速消耗,体重急剧下降,一般仅需3~4d,鸭群产蛋完全停止。

鸭前胸和背部羽毛相继脱落,主翼羽、副翼羽和主尾羽的羽根干涸而中空,拔之易脱出而无出血,这时便可以进行人工拔羽。拔羽选择在晴天早上进行。左手抓住母鸭两翼,右手由内向外顺拔羽毛,动作要快,瞬间将毛拔出。先拔主翼羽,后拔副翼羽,最后拔主尾羽。强制拔羽后将公母鸭分开,以免公鸭伤害母鸭。公母鸭同时拔羽,拔羽当天将鸭关在舍内或运动场上,只喂给少量饮水和谷类饲料,不要放牧、放水,防止感染。

拔羽后鸭体质变弱,体重减轻,消化机能下降。为促进新羽生长和鸭体质恢复,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每天更换垫草,保持棚舍清洁干爽,防止感染;另一方面,逐步恢复和改善营养,饲喂量由少到多,经7~10d逐步恢复正常饲养水平。

2.4  适宜的温度和光照  温度可影响蛋鸭的产蛋量、蛋重、蛋壳厚度和饲料利用率。产蛋鸭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3~20℃。

光是影响鸭产蛋的重要因素。光线的刺激可促使鸭的卵泡发育和排卵。产蛋期光照的具体做法是:大约18m2装1盏25W的灯泡,灯泡高度离地约2m。光照时间从17~19周龄开始逐渐延长,22周龄达到16~17h,光照时间的延长要等递加,即每天增加15~20min。产蛋期光照原则是:只可逐渐延长,直至每昼夜16~17h,不能缩短;不可忽照忽停、忽早忽晚、忽强忽暗,只许渐强。

2.5  严格的防疫  圈养鸭大群集中,疫病是最大敌害之一。有的饲养户由于平时不注意预防注射和消毒卫生工作,加之饲养管理不善,饲喂污染病毒或病菌的饲料、饮水,引起大批鸭感染鸭瘟、鸭霍乱而死亡,降低了产蛋量。平日应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垫料干燥,对喂料和饮水器具应天天清洗消毒。在圈舍门口处放置生石灰,严禁一切带毒的动物和污染物进入圈舍,杜绝疫源侵入。新购入的鸭,需隔离观察半个月后,证明健康,方可混群饲养。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打好防疫针。预防鸭瘟,可用鸭瘟弱毒疫苗,每只鸭肌肉注射1ml,免疫期6个月;预防鸭霍乱,用禽霍乱菌苗,大鸭每只肌肉注射2ml,隔半个月后再肌肉注射2ml,免疫期6个月。平时可用磺胺二甲基嘧啶或磺胺噻唑按0.5%~1%比例拌料喂3~5d,或用0.01%的高锰酸钾饮水防疫。一旦发现疫病,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6  减少应激  引起应激的因素很多,如环境骤变,气候忽冷忽热,鸭舍结构不合理或光线不足,照明改变,饮水短缺,饲料突变,长途运输以及惊吓等等,频繁应激会降低产蛋量。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减少应激,保持安静环境,不要在圈舍旁边高声大叫,非饲养人员不要任意进入圈内。特别注意防止狗、猫等动物窜入,以免鸭群受惊。保持一个比较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提高圈养鸭的产蛋量。endprint

3  提高放牧蛋鸭产蛋量的技术措施

3.1  勤喂  包括舍喂与牧喂。

3.1.1  舍喂  每天早晚各一餐,在鸭舍内进行。早晨鸭群放出鸭舍,先给饮水(冬天喂饮温水),然后饲喂饲料,稻谷与贝类交替分次轮喂,先素后荤,以谷物为主,轮喂2、3次。分次轮喂,既促进食欲,又增加了鸭必要的活动量。傍晚回舍,施喂晚餐,仍必须反复分次轮喂,喂足喂饱,确保 鸭群饱嗉过夜,满足生理需要,以防膘情下降。晚餐喂毕,赶鸭下水洗浴嬉水,然后上岸在运动场梳理羽毛和休息,待羽毛晾干,天黑前赶进鸭舍。必要时还可增加夜喂,饲喂方法是:鸭群入舍前在舍内排置木桶,装上谷料于水中,并加入适量的钙粉和食盐,让鸭在夜间自由采食。木桶放在舍内靠前半段的中央,放置木桶处地面挖坑,便于收贮溢水,以保持舍内干燥、清洁。

3.1.2  牧喂  牧喂时间一般于上午8时与11时,下午2时与4时。春冬两季,早晨7时出牧;夏、秋早晨6时出牧。赶鸭到牧场后,先让鸭在牧场自由采食,半小时后开始施喂,约半小时喂毕。喂料时需轮喂3、4次。每喂毕一餐,都要赶鸭下水,让其把身上沾污的泥土和脏污洗涤干净,然后让鸭上滩地梳理羽毛和晾干、休息过后,继续赶上牧场觅食,效果良好。

3.2  勤赶  勤赶能促进鸭觅食活动,增加运动量,加快新陈代谢,是提高鸭群产蛋率的主要措施。在牧场上,鸭群走在前,饲养员跟在后,饲养员用竹竿指引方向,让鸭在牧场上自由采食,浑水中捞捕小鱼虾,海滩上追捕蟹类,这是最恰当的运动锻炼。但要控制不要让鸭东奔西跑,集中在一定的范围内觅食,在短时间内吃饱。要多赶动,勤移动,多采食,不能让鸭过分停歇,活动与休息时间之比控制在4:1。对一些惰性大,觅食不勤,不爱走动的鸭,采用哄动、操赶强迫其跑动。不能随便惊动,不要操赶过急,防止过分疲劳。避免不必要跋涉,减少体力过分消耗。过沟岸或爬坡,要特别注意操赶技巧,避免鸭跌伤,尤其是跌破体内的蛋壳,造成严重损失。根据鸭的生活规律、生理状态、行为习性,以空嗉快赶,饱嗉慢赶;上午多赶,下午少赶,傍晚不赶为原则。

3.3  勤照顾  “照顾”是项非常重要而细致的工作,放牧是种露天饲养,环境条件多变,放牧人员要根据气候的变化情况,根据鸭的生活习性、生活规律,采取相应的应变措施。时时注意野生动物对鸭群的惊扰和袭击,避免惊群。在哄动正在休息的鸭群之前,事先要发出“打招呼”的信号,不能突然叫喊。要对放牧场地作全面了解,合理安排放牧计划。对鸭舍、鸭棚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给鸭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实践证明,良好的照顾,能够充分发挥鸭的生产潜力,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endprint

猜你喜欢
换羽产蛋量蛋鸭
鸡不“歇伏”提升产蛋量
傲娇“天鹅”换羽归来
蛋鸡人工强制换羽方法
浅析如何提高蛋鸭的产蛋率
换羽新生当高参
笔·枪·魂——讲述“军事记者摇篮” 满载荣光 换羽高飞
影响蛋鸭产蛋的因素(上)
蛋鸭注射油苗后发生大肠杆菌病的治疗
浅议影响蛋鸡产蛋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蛋鸭科学喂料做到“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