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凫田于湔山"及其可能的地域

2015-09-17 08:38赫荣定赫荣乔
关键词:杜宇蜀国北川

赫荣定 何 立 赫荣乔

(1.成都大学 美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2.中国科学院 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鱼凫田于湔山"及其可能的地域

赫荣定1何 立1赫荣乔2

(1.成都大学 美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2.中国科学院 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湔山是鱼凫、杜宇等数代古蜀王朝狩猎、种植、生产的重要地域,是政治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常璩(东晋291-361年)著《华阳国志》描述的“鱼凫田于湔山”的缘故和地域今天依然不十分清晰。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文献分析认为,“鱼凫田于湔山”有其特殊的历史缘故和地理位置。古蜀王国时期,王权更替,执行"禅而不传"的权利交接方式。从鱼凫到杜宇、再到开明王,事实上是“禅天下而授贤,退而养其生,此以知其弗利也”(《唐虞之道》第27号简)。就蜀王个体而言,不可能活数百岁,无论蚕丛、柏 、鱼凫还是杜宇,都可能采取“转世"方式延续其王和神权,故才能“皆神化而不死"。周武王伐纣成功,在建立西周之际,下诏蜀国 “天降杜宇”,鱼凫被迫禅让王位,因此,“田于湔山”应发生在鱼凫王失去王位之后。另一方面,由于失去了王位,“鱼凫田于湔山"的活动范围相对狭小。“田于湔山”的有限位置,可能在当今四川省彭州市磁峰镇、小鱼洞镇,包括通济镇等周边一带。

古蜀王国;鱼凫;湔山;杜宇;地理位置;周武王

一、“田于湔山"的背景

从出土文物所体现的文化崇拜以及三星堆博物馆公布的数据来看,“三星堆"的历史年代至少覆盖了整个鱼凫王时期[1]。因此,三星堆是鱼凫都城的可能性较大[2]。“鱼凫田于湔山"有其深层次的含义:一种情况是,“田于湔山"在鱼凫成为蜀王之前,蓄势待发,而后进入成都平原;另一种情况是,“田于湔山”是鱼凫王退隐湔山,代表鱼凫王国的没落。

(一)鱼凫何时田于湔山?

明代郑朴辑汉扬雄《蜀王本纪》[3]:“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 ,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去。"从公元前1045年杜宇接替鱼凫王,至公元前666年,禅位于鳖令(开明王),杜宇王历时379年,符合“数百岁"的概念。

夏商时期,鱼凫率领蜀人从岷江河谷盆地、汶山腹地东迁至广汉平原,成为古蜀王,经历了数百年。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蚕丛、鱼凫、杜宇王各自不可能活数百岁。他们或是一个朝代的名称,但如果是一个朝代,其政权的更替只能是父传子,并有各自的称谓和年号,这显然不符合那个时代“禅而不传"的权利交接方式。从鱼凫到杜宇,再到开明王,事实上都是效仿尧舜“禅天下而授贤,退而养其生,此以知其弗利也”(《唐虞之道》第27号简)。而禅位的,何来一王数百岁呢?笔者认为:那个时代,无论是蚕丛、柏 、鱼凫还是杜宇,均可采取“转世"方式延续其王权,才能“皆神化而不死"。由于“转世"有严格条件,也就避免了为争王位而发生暴力流血事件,乃至氏族分裂。由于政权交接“禅位"人选的举荐和竞争性,容易引发争权夺位所造成社稷巨大灾难。因此,

(二)“天降杜宇"实现周天子统一蜀国的旨意

鱼凫王晚期(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武王11年正月甲子日清晨,周武王姬发以西周部落为主,联合了其周边诸侯,包括巴蜀地区的八国,《尚书·牧誓》[4]载:“及庸、蜀、羌、 (茅)、微、卢、彭、濮人”,《华阳国志·巴志》[5]中所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起兵反商王帝辛(殷纣王),灭了商朝。

在周武王的号召和率领下,古蜀国参加了“伐纣"的战争。古蜀国军队是伐纣联军中最具战斗力的队伍之一,是推翻商朝的重要力量和急先锋。鱼凫王派杜宇为大将军,率领蜀国军队,参与周武王为统帅的联军,英勇奋战,捣毁了殷纣王的都城朝歌。当时,古蜀人对“伐纣”的支持深入民众的内心。四川方言中至今流传着“死瘟商"的说法,谴责那些作恶“找死”的人。极有可能是当年蜀国,参与灭殷商的口号。因此,数千年流传下来的地方语言,作为语言的“活化石",可见“口碑”的力量,是古蜀国军队参加推翻商朝的语言证据。

在伐纣过程中,尽管鱼凫王对周武王表现默契,且派杜宇率领蜀军,支援周武王讨伐殷纣王,但“伐纣"成功,西周立国时,作为开国周天子姬发,无论从管理国家的理念,还是内心的政治警觉,都不会容忍地方诸侯王的独立。商朝末期,政治腐败,殷纣王对地方诸侯处于失控状态,再加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地理状况,造成蜀国等诸侯国的政治、经济、特别是文化相对独立。从三星堆、金沙代表的文化特点来看,具有形成中华文化多元组成的另一“元”的特色。因此,当周武王统一天下后,削弱地方诸侯王的政治实力,就成为治理国家的要务之一。

一方面,周武王要统一天下,要让包括蜀国在内的诸侯国,融入西周的怀抱,就必然会重新进行组阁,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另一方面,蜀军首领杜宇,跟随周武王“伐纣"忠心耿耿,战功累累。因此,周天子下旨。“天降杜宇"取代鱼凫王,也使得蜀国自然成为了周朝的诸侯国,顺手解决了蜀国在殷商末期相对独立的问题,“天降杜宇"也就成为必然,这也是鱼凫王必然遭到取缔,不可能继续成为周朝蜀国诸侯王的原因。

(三)“天降杜宇"鱼凫被迫“禅让"

公元前1045年,周天子为奖赏蜀军的功劳,册封蜀军首领杜宇为蜀王。扬雄《蜀记》[6]说:“杜宇自天而降,号曰天隳(huī)。"“隳”者,古通“堕”,坠落也。杜宇身领周天子圣诣,拥雄兵悍将,凯旋回蜀,兵临蜀王都城三星堆城下,拜见鱼凫王。

从逻辑上推测,杜宇回到都城之前,首先需要在周天子使者的帮助下,控制鱼凫王及其手下的关键政治和军事力量,做到能够在王位更替时,控制事态的发展。周天子所派的大臣与鱼凫王谈判,宣告周天子“天降杜宇"的旨意。

然而,杜宇毕竟是鱼凫王的部下,是鱼凫授予杜宇蜀国大将军的称号,才有参加周武王伐纣的机会。杜宇回到蜀国,绝不愿意让蜀国人指责自己“忘恩负义"。奴隶社会,忠孝为大,对于接替鱼凫的王位,杜宇理当表现对鱼凫王的忠诚,而不会直接提出让鱼凫禅位。为了稳住蜀国各方面的政治力量,武王使者暗示鱼凫“禅让"王位(主动“辞职",解甲归田,即田于湔山),是当时解决蜀王更替的最佳方式。在各方面的强大压力下,鱼凫王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能力,而不得不禅位。

荆门郭店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儒家著作《唐虞之道》说“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开篇即曰:“唐虞之道,禅而不传",指尧舜时期的王权更替最核心的问题是“禅让",而不是传子。“禅也者,上德授贤之也”,是“天下为公"而非“天下为家"。出土的《唐虞之道》第27号简说:“禅天下而授贤,退而养其生,此以知其弗利也。"“弗利",不趋利也。一方面,这个时期的王权更替是禅位,先王禅位后是“退养"而不是诛杀。另一方面,如果杜宇倚仗周天子的圣旨以及自己掌握的军事力量,武力取而代之,鱼凫就不可能“田于湔山”,去世后还被允许立祠纪念了。因此,末代鱼凫王被迫禅位,而退隐而“田于湔山"。

(四)“田于湔山"的地域有限

迫使鱼凫“主动辞职"禅让王位后,为了维持稳定、安抚鱼凫及其政治力量,杜宇给予鱼凫“田于湔山"可观的地域。一方面,鱼凫禅位后到湔山,狩猎、种田、生产、生活。另一方面,鱼凫及其追随者的一言一行必然受到杜宇王的监控,因此,笔者认为:鱼凫“田于湔山"的范围也不会过于广阔。当鱼凫“忽得仙道"即(不知何故)突然去世,其政治势力被分化瓦解,湔山自然就回到了杜宇王的实际控制之下。

(五)君王更替需重塑精神与文化

尽管是王位禅让,但人治王朝效忠为大。其政权的更替,总是要减少甚至消除前朝的影响。瓦解前朝的政治势力,包括对前朝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进行清理,统一崇拜信仰,树立新王权威。

杜宇王的新都城金沙出土了鱼凫王的金冠,显示杜宇继承了鱼凫的蜀王之位。以杜宇为首的古蜀王国开启了新纪元。在“移治郫邑"时,鱼凫王的黄金权(魔)杖,包括其青铜神人像、神树、圣鸟、崇拜的眼睛等,连同鱼凫王的都城,一道被祭祀殉葬,焚毁,埋葬于三星堆[7]。不难看出,这是对鱼凫文化和精神制品的销毁。王位(金冠)可以继承,但魔法(金魔杖)必须销毁。这是当时塑造新蜀王的神威和宣言。

关于“蜀人思之,为立祠于湔"。笔者认为,鱼凫的存在,对杜宇王国来说,是不稳定因素,鱼凫的死因扑朔迷离。为了稳定社稷,鱼凫去世后,杜宇必然要为其立祠纪念。然而,立祠于湔山是最佳地理位置的选择,既远离成都平原,不影响杜宇王国的政治稳定,又尊重了鱼凫作为先王的地位。

二、湔水与湔山

(一)湔水

图1 《说文解字》卷十一解“湔"字(光绪三年成都尊经书院出版、金坛段玉裁注本)

为了探究鱼凫田于湔山的地理位置,让我们先讨论一些基本概念。《说文解字》[8]卷十一(如:图1。光绪三年成都尊经书院出版、金坛段玉裁注本)解“湔"字:“湔水出蜀郡绵 玉垒山,东南入江",注释说:“玉垒山湔水所出,东南至江阳入江"。指发源于玉垒山的湔水流到江阳(现泸州)入长江,即现今沱江在泸州市汇入长江。今天虽已经没有绵 道的行政区划,湔江源头的玉垒山也不再属汶川县(原绵 道)所辖,从玉垒山主峰“三口锅”,到今汶川县绵 镇直线距离只有26.3公里,符合“湔水出蜀郡绵 玉垒山"之说。“湔"字原意为水流的前锋,洪水的前锋更有冲击力,有冲洗之意。这里提到的湔水与彭州湔江的情况相符。

(二)彭州湔水(湔江)

湔水,今之彭州湔江。湔水与湔山相辅相存,为沱江上游三大支流之一,湔江一源于汶山(龙门山)太子城峰西南,玉垒山支脉的红龙池(海拔4,020米),另一源在其东北的乾龙池(海拔4 360-4 380米),流域面积2 057.3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部分1 430平方公里,山区集雨面积627.3平方公里。总长度约128公里,关口以上为山区,河长71公里,县(彭州)境内长约90公里。从源至出境落差达3 475米。关口水文站23年(1958-1981)实测:平均流量为26.3立方米/秒,年水量8.29亿立方米,年径流深1 323.4毫米。最大洪水量为4 490立方米/秒(1978年9月1日),最小洪水量为273立方米/秒(1982年9月2日),最小流量仅2.11立方米/秒(1978年2月13日)。水文物征是洪峰高,洪水量大,易涨易落,推移质多,对河床下切和旁蚀的破坏力大,其支沟的溯源侵蚀也强烈。自关口出山流入平原至金堂赵镇入沱江[9]。

(三)北川“湔江"与湔水无关

河流名称相同,在中国并不少见。汶山(龙门山)有两条江都名叫“湔江",一条是彭州境内的湔江,另一条是北川境内的湔江,位于汶山的最北端、北川县境内[10]。江水流到北川曲山镇曲山关(图2),有两个180°大折返,江流峡谷两座山如两道墙剑锋相对,回折成一个曲折的“Z"字形,在约900米的直线宽度内,南北两道山、三道江,形成天然关隘。古时在这里设“曲山关"。北川湔江与彭州湔江同样因水量充沛、落差大而水流汹涌澎湃,水头前锋冲洗山川河道,将北川这条江用“湔江"来命名尤其有道理。

图2 曲山关图(陈皎如绘)(摘自清代道光年版《石泉县志》,石泉县乃古北川县名)

《曲山关记》云:“曲山关在县(古石泉县今北川禹里乡)南五十里,两山环抱一水,曲绕至三四层折,……谓为石纽禹穴(大禹故乡)水口。风杀外障、内聚岷番。……其峰高入云际,道路崎岖如羊肠,危岩临河,偈通(邮差)与马不可旋折,盘曲下上而至山坳(山顶的坪),设关扼险,万夫莫开……"

《北川县志》[11](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石印本)“湔江流域"条,(西北白草河、青片河二河合流以下)“湔江辨"中说:“地理志(说)绵 县有玉垒山,湔水出焉……北川湔水去玉垒三百余里,中隔大山,(与北川湔江)风马牛不相及,而谓(湔江)出于玉垒,谬矣!"1932年版北川县志也明确阐述了北川湔江与“湔水出玉垒"和“湔山"无关。

根据西汉地图(图3)载,现在北川湔江汇江之上分别叫“神溪河"与“永平河"。两河在禹里乡(古石泉县)汇合之后叫“石蜜溪"和“石板河",再往下汇入“涪水"(现涪江)。彭州玉垒山和湔江的位置已经在地图中明确标出“玉垒山"和“湔水",而宋代地图中仍是这样的名称,北川这条江时至宋代一直都没有被命名为“湔江”。

图3 前汉地图与宋代地图(上图为宋代地图、下图为西汉地图)

笔者实地考察北川湔江流域,上至禹里乡以上的青片河与白草河,含明代军事要塞永平堡遗址,下至北川新县城,咨询当地原住居民北川湔江相关问题时,他们都将“湔"字发音为“jiǎn",与“戬"或“简”字同音。不由得联想到当地民间流传“二郎神杨戬擒孽龙"的故事。二郎神杨戬擒孽龙于此江,以致曲山关“Z"字形回折的山与江,薄薄的山脊如龙尾形而叫“龙尾山",托塔李天王前来助阵擂鼓的地方叫擂鼓镇。从训诂学的角度来看,可能历史上为纪念这一事件,称这条江为“戬江"。同时,天王李靖、二郎神杨戬在历史上很可能确有其人,他们也正好是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鱼凫古王派蜀国军队参加伐纣)同时代,此时也是古蜀王国的鱼凫至杜宇时期,杨戬应为古蜀国的将军。

(四)湔与涧

湔与涧字型相似、发音相近,但字意不同。涧,山夹水也,于涧之中[12]。湔,洗濯也、除去(罪过/耻辱/仇恨等)等含义。古蜀王国经历了多次灾难,至少两次开国(见《蜀道难》李白诗),最终被秦所灭(B.C.316年)。湔山作为古蜀王国的发源地和根据地,是否当时把湔江当作“圣江",用江水洗濯"罪过"或耻辱等,就不得而知了。另一方面,蜀王贵族在王朝没落时,往往向湔山转移,如杜宇、十二世开明王、芦子霸王的傅相与太子等[13]。湔水是否有洗去“罪责"、“耻辱"等的含义,有待进一步考证。

三、湔山

(一)湔山位置

湔山与湔江相辅相存,从地理环境来看,湔山是龙门山断裂带地貌和地形构架,由平均海拔500米左右的成都平原,到海拔4 000-5 000米凸起的青藏高原连接地带,湔江从中部由西北向东南川流而过。广义来说,“湔山"包括整个汶山[14]、从都江堰的宝瓶口到北川县曲山镇都可称为湔山,但鱼凫主要种田的地域湔山,位于汶山腹地(图4),面对成都大平原,背负汶山呈南北走向,北面与光光山支脉接壤,南面沿起成都大平原,西面是都江堰市发源于光光山南麓的白沙河河谷,东北面是彭州市的湔江河谷通济镇的天台山,北起彭州市白鹿镇的白鹿山(古称漓沅山),高程海拔:1 317米(北纬:31°13′15.34″,东经:103°56′36.42″),南至都江堰市岷江出山口(今宝瓶口,高程海拔:734米)。湔山长约39公里、最宽处约16公里。最高峰“尖山"(湔山)高程海拔1 700米(北纬:31°08′04.56″,东经:103°42′15.88″)位于彭州市磁峰镇与都江堰市虹口镇接壤的湔山山脊上。尖山的“尖"字与湔山的“湔"字同音,按训诂学的原理,发音一样而只是随着年代变迁,不同时期有可能使用别的同音字来替代是正常的,就如彭州“磁峰"镇这个地名,曾经被写作“慈丰"或“磁丰"。

图4 湔山区域图

(二)湔山气候

平均海拔4 000米的汶山山脊,呈天然屏障,隔绝了青藏高原的寒冷气流,形成了温暖湿润的盆地气候。根据1959-1979年20年间气候数据统计,湔山地区的磁峰、新兴[15]和龙门山等镇区域,年平均气温13.8℃,年平均降雨量1 314.5mm,年平均日照1 188.4小时,日照百分率为27%。温湿中低山势的湔山与湔江河谷地区,田地大部分在海拔700-900米之间,是农作物两熟适应和次适区[16]。

图5 玉垒山主峰:“三口锅”,海拔:4 072米(摄影:何立)

玉垒山属于湔山的一部分。玉垒山是汶山茂县境内的九顶山、什邡市境内的莹华支脉、彭州境内的玉垒支脉和光光山支脉,一直延伸到都江堰的宝瓶口,古时被称为“玉垒山"。现代在这条山脉上,仍有“玉垒"之称,一是地处彭州境内的玉垒山(主峰“三口锅",海拔:4 072米,三个山峰如三口扣着的铁锅。如:图5、图6)。二是都江堰以玉垒名称而设的“玉垒关"。总的说来,玉垒山属于湔山的一部分。

图6 从成都市中区的四川大学华西坝,看汶山诸山峰(摄影:何立)

四、湔山及湔江河谷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

“鱼凫田于湔山"(《华阳国志》)的前提,是湔山适合种田,也是渔猎的好地方,并且在汶山的腹地。“田"字《说文解字》[8]说:“田,陈也,树谷曰田。"“树谷曰田。种菜曰圃。树果曰园。"《周礼·天官·大宰》:“九谷"即:黍,稷,稻,粱,麻,大豆,小豆,小麦,也。鱼凫田于湔山是种粮食。两千年前的中国人,对“田"就有了明确的界定(图7)。

图7 中国商朝后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中就已经有了“田"字

(一)湔江河谷田地

彭州关口内的湔江河谷,有大量的冲积平原田地(图8),从湔江上游的沙金河中段、龙门山镇的贺家坪(海拔约:1 100米,北纬:31°16′15.41″,东经:103°49′39.13″)起,到湔江出山口的关口(海拔约:750米,北纬:310°04′53.05″,东经:103°51′03.27″),全长29.58公里,有冲积平原和台地成熟良田共计约37 000余亩。其中:止马坝约2 970亩;海窝子约4 500亩;通济镇平原约15 852亩;小鱼洞[17]约2 055亩;国坪与小鱼洞上游约1 858亩;龙门山镇三和坪约2 000亩;连盖坪约1 665亩;湔江支流白鹿河的思文场约1 638亩和部分成片的较大田地。

图8

(二)湔山田地

图9 彭州磁峰镇湔山上环坡地与水田

湔山耕地主要分布在湔山阳山一面坡上(图9),上环田地的平均海拔约900米,下环的丘陵坡度耕地,平均海拔约800米。坐西北、朝东南,按现代的耕作情况来看,有耕地约25 500余亩,再加上与磁峰相同、均在湔山这面坡上的新兴镇,耕地10 930亩,和都江堰市的向峨乡的耕地12 341亩,湔山的耕地面积可达48 700余亩,其中,海拔平均900米地区的水田约8 300余亩,其他为坡度耕地,加上湔江河谷田地37 000余亩和天台山上的38 000余亩,可耕田地总面积可达到123 700余亩,是汶山腹地中最集中的田地。

(三)“鱼凫田于湔山"的地理位置

“鱼凫田于湔山"的位置,应该在现彭州市的湔江流域,包括小鱼洞与磁峰镇一带。鱼凫禅让王位,归隐湔山,作为隐退的王,应该获得可观的土地,从而得到厚养。

肩负周天子之命,接受王位的杜宇,也应该给予鱼凫在湔山一方可观的水土。但鱼凫携带家眷和余部等,到了湔山之后,与当地民众一起,进行狩猎、耕种、生产,其活动范围可能就不是整个湔山地域了,而是范围有限。笔者认为,“田于湔山"的位置,主要是在现今磁峰镇一带。

五、磁峰及附近有丰富的水土、山林、煤矿,以及狩猎资源

磁峰是古蜀国重要发源地之一,4 500年前谓湔氐或郫邑,亦称小郫;秦汉时期谓湔氐道;蜀汉(三国至两晋)谓湔县;隋至元为金城乡;明代谓慈丰(峰);乾隆十六年称磁峰或普照寺,乾隆五十年,辖属磁峰西乡鹿坪里,清光绪始称磁峰乡。至20世纪70年代磁峰镇仍有用“陴”字命名的企业,如:煤矿叫“陴煤”、水泥厂叫“陴水”。隋、唐、宋时期盛产白瓷,瓷业丰盛(古“瓷"通“磁",古“丰"通“峰"),因后有高峰山(湔山),故名磁峰。

(一)磁峰镇的矿产资源

磁峰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早于秦汉就在开采,至公元1986年发展到108个煤矿,因瓷土(当地人称为“白善泥”)和煤炭资源的极大丰富,才有著名的宋代“磁峰窑"白瓷。石灰矿资源更为丰富,主要分布在皇城、涌华上半山与滴水村,可采储量425亿立方米。其他矿藏资源有银、铁、锡、铝、石英沙、硅沙、方解石、天燃气等,还有含锗、锶等二十多种微量原素的矿泉水等。

(二)磁峰镇的粮食产量

就磁峰镇的粮食年产量看,据“成都市政府信息公开网"(www.chengdu.gov.cn)磁峰镇页2012年12月报导:磁峰镇实际耕地面积11 308亩(大量耕地撂荒、退耕还林后的耕地面积),2011年粮食总产量:6 219 400公斤,其中:大春水稻1 837 000公斤、玉米2 686 200公斤,小春小麦、土豆1 260 000公斤,其他杂粮436 200公斤。这个数据不含其他乡镇的耕地和湔江河谷田地的粮食产量。

“禅让”也有“解甲归田”的含义,杜宇王登基,给予先王鱼凫万亩以上的田地,也理在其中。就算是“鱼凫田于湔山"时期,开垦出来的田地没有现在这么大的面积、粮食产量也较低的情况下,加之丰富的自然资源,养活鱼凫封地的“民”和跟随者、族人也绰绰有余了。当然,随鱼凫归隐的“民”、族人究竟有多少人,就无法考证了。

(三)磁峰上环和下环历来被称之为“湔山"

史学家任乃强先生在《四川上古史新探》[18]一书中说:“老熊坪这座山,即是《华阳国志》说的‘鱼凫田于湔山,忽得仙道'的湔山。”(67页)(注:老熊坪在都江堰市虹口镇与彭州磁峰镇接壤交界的尖山(湔山)山脊上)又说:“白沙、紫坪、与灌县城东的蒲阳、白果、向峨、宽河坝、木瓜园等高丘河源的耕地,与虹口区皆当属于湔山范围(鱼凫氏开辟之地)。"也证实了湔山的范围。

湔山有几道出口,湔江流域的关口、磁峰镇宽河坝向西的濮阳镇、朔白鹿河上游去石亭江、翻越汶山等。这对于一个政权的维持来说,具有极佳的地理位置。

(四)上环地势有利于监控磁峰镇及其周边

经笔者考察,在湔山上环“观景台"以及“5·12"的地质观察点,可以完全鸟瞰整个磁峰地区,包括海窝子、河坝等地区,以及远观关口丹景山、濮阳镇和成都平原,可以非常方便监控鱼凫王的所作所为。

六、结束语

本文概要地分析了鱼凫为何“田于湔山"的时间、缘由、地域。杜宇手持圣旨,肩负周天子之命,带领雄兵悍将回到蜀国,取代鱼凫建立新王国。“天降杜宇”从中国古代人治政权交接的合法性来说,在政治上完全站得住脚。鱼凫被迫将王权禅位杜宇,退隐而“田于湔山"。为了王朝的稳定,同时也为了防止先王鱼凫残余势力发生变故,“田于湔山"的地域有限,可能在现今的磁峰镇、小鱼洞及其周边地区,其理由和根据如下:

由于湔山是古蜀王国的发祥之地[19],蜀王贵族在王朝没落时,往往向湔山转移,如杜宇、十二世开明王、芦子霸王的傅相与太子等。因此,鱼凫王禅位之后,极有可能回归湔山。

位于磁峰与虹口接壤湔山山脊,被当地民众口语称为“尖山",应是古蜀汶山的“湔山",“尖"与“湔"同音,按训诂学的原理,发音一样而只是随着年代变迁,不同时期有可能使用别的同音字来替代是正常的。提示"鱼凫田于湔山"该地理位置可能是湔山主峰。

因杜宇领鱼凫王之命率蜀国军队,随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有功,成为周天子的有功之臣,获得周天子的信任,被封为新蜀王派回蜀国,迫使鱼凫禅位,而“田于湔山"。

北川湔江与湔水无关,从而与“鱼凫田于湔山"无关,暗示“田于湔山"的地域至少没有涉及北川等地。

磁峰镇实际耕地面积11 308亩(大量耕地撂荒、退耕还林后的耕地面积),2011年粮食总产量6 219 400公斤。如果加上湔山上其他乡镇和湔江河谷田地粮食产量,就算是“鱼凫田于湔山”时期,田地没有开垦到这么大的面积、粮食产量很低的情况下,也足以养活当时“田于湔山"鱼凫封地的“民”及族人和残部,使鱼凫能够接受禅让后的立足条件。

[1]HE Rongding,HE Rongqiao.What did the Bronze Eyelike Prism Tell us?[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4,57(4).

[2]赫荣定,赫荣乔.另类青铜[J].中华遗产,2007(7).

[3][5][13]常璩.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卷三·蜀志·东晋(291-361)[M].任乃强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李民,王健.十三经译注·尚书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6]【明】曹学 亻全.蜀中广记· 卷三[A]//【汉】扬雄.蜀记(1573-1646).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7]李春丽,赫荣乔.三星堆青铜文明矿物资源的探索[J].科学中国人,2008(2).

[8]段玉裁注.说文解字[M].光绪三年成都尊经书院出版,A.D.1878.

[9][16]四川省彭县志编纂委员会.彭县志[M].1985.

[10][14]赫荣定,杨杨,赫英航,等.古蜀汶山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11]杨均衡,等.北川县志[M].民国二十一年石印本,1932.

[12][15][19]赫荣定,陈晨,赫荣乔.海窝子:行将淹没的古蜀文明源头[J].中华遗产,2007(8).

[17]赫荣定,赫荣乔,赫英航.小鱼洞的昨天与今天——追寻“三星堆”古蜀文明的源头之二[J].中华遗产,2007(10).

[18]任乃强.四川上古史新探[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Where and Why Yu Fu Fielded in Jian Mountain

HE Rongding1HE Li1HE Rongqiao2
(1.Academy of Arts and Films,Chengdu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106;2.Institute of Bi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01,China)

Abstract:Jian Mountain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laces where the ancient Shu Kings such as Yu Fu,Du Yu and other kings hunted,planted and produced products as well as where they performed political and cultural activities.Chang Qu(291-361AD)described in his book“Records of Huayang Kingdom"that“Yu Fu fielded in Jian Mountain".So far,however,it is still unclear where and why King Yu Fu cultivated in the Mountain.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analysis,the authors think that there are some historic causes and the geographic location for Yu Fu fielding in Jian Mountain.On the one hand,during the ancient Shu Kingdom,the kingship handover complied with “abdicating the throne but not being succeeded".From King Yu Fu to King Du Yu and Kai Ming,they followed the abdication of throne.It should be qualified:“Zen world and awarded merit;retreat and keep its raw,and to know not to pursuit any interests".On the other hand,as far as Shu King himself was considered,he could not live for hundreds of years.By“Reincarnation",however,King Can Cong,Bo Guan,Yu Fu and Du Yu could live for a long time and keep their throne and theocracy.Therefore,they did not die in apotheosis.After conquering Yin Dynasty and constructing Xizhou Kingdom of China,King Zhou Ji Fa appointed Du Yu as the king of Vassal State Shu.He sent out his decree“Du Yu from the Heaven"to State Shu,to force Yu Fu abdicate the throne.Yu Fu was obliged to leave for Jian Mountain after he lost his throne.Thus,“fielding in Jian Mountain"did not occur while Yu Fu established his kingdom.Being obliged to abdicate the throne,Yu Fu cultivated in a relative narrow region of Jian Mountain where the current towns of Cifeng and Xiaoyudong are located,including those of Tongji nearby.

Key words:Ancient Shu Kingdom;Jian Mountain;Yu Fu;Du Yu;Geographic location;Zhou Jifa

G122;K236.2

A

1004-342(2015)06-34-09

2015-08-19

(1953-),男,成都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赫荣乔(1955-),男,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后来改进为皇权“传子或直系亲属"的“家天下"方式,尽管皇权交接很多都是血腥的,但还是相对减少了政权交替时,由于参与竞争政治力量过多而造成的灾难发生。那么,“田于湔山"发生在鱼凫王开国时期或者中期,还是“转世"末代鱼凫王的最后历程呢?

(责任编辑:刘晓红)

猜你喜欢
杜宇蜀国北川
从远古走来的神秘古蜀国
乐不思蜀
光荣的“逃婚新郎”
古蜀国的宗教崇拜
昨天
北川的味道(四题)
西宁市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探索
北川让梦想飞得更高
字是书的花
情系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