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足石刻

2015-09-18 02:43秦东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涅槃石刻菩萨

秦东

如果拿古朴、含蓄、静雅、神秘之类的词作谜面,那么谜底一定是重庆大足石刻,以及大足石壁上那些佛像。大足,记得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时,我竟低头看了一眼鞋子。当我远离城市、喧嚣、繁文缛节,来这里访一份内心深处的宁静时,无不被古人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技艺震撼,虽然经历了800多年的历史创伤和自然风化,大足石刻却仍然闪烁着古代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光辉……

重庆大足县一共有古代石刻100多处,其中有5座山的石刻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最知名的当属宝顶山。友人说,喜欢古代石刻艺术的人千万不要选择团队游,因为会后悔。他携我从重庆市区坐车去大足县用了两个半小时,随后我们又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从大足县坐车到宝顶山。对于喜欢中国石刻艺术的我们而言,去大足欣赏石刻一定要选择自由行。

此番,我与友人只去了宝顶山。宝顶山摩岩造像经历年考证,开创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为南宋密宗一代大阿闍黎赵智凤以弘扬佛法、教化众生为宗旨,尽毕生之力,惨淡经营70余年营建而成,是我国唯一的一处大型佛教密宗曼荼罗。这个曼荼罗纵横5里,多达13处,除大佛湾之外,还有龙潭沟、龙头山、对面佛等。大佛湾的摩岩造像是宝顶山石刻艺术精华之所在。在三山石岩相连的一个马蹄形山湾内,刻着长达500米的宗教艺术画廊。造像以山形取势,巨龛相连,蔚为壮观。参观时,我们还能看到古代的艺术家们在造像施工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揉进了力学、光学、透视学等科学原理,充分利用岩石、水源等自然条件,因地、因材而施艺。

哪怕是在淡季,宝顶山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的。我与友人跟随着讲解员,仔细地听讲解是必须的。不仔细欣赏的话,随便走一圈儿就能看完了。宝顶山石刻是中国晚期石刻艺术的高峰与代表,这里的石刻非常独特,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石刻融合了佛教、道教、儒家思想,造像非常巨大,石刻上有彩绘,有红、蓝、绿色,甚至还有金箔。非常震撼!

父母恩重经变相和华严三圣像

宝顶山石刻是一本栩栩如生的石刻连环画教科书,其中的六道轮回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还有一组石刻也让我深受感动,那就是父母恩重经变相。结合多幅石刻,描绘了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对于子女无微不至的爱。“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的核心,在中国过去的几千年历史中,它一直都是为百姓大众所接受并身体力行的一个道德规范。因此,“孝”在中国儒家纲常伦理思想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同时也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孔子的《孝经》到唐玄宗的《石台孝经》颂行天下,以致河南孟津的宋代石棺“二十四孝”线刻图和大足北山的 《古文孝经》石碑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这龛“报父母恩重经变相”就是以宣扬儒家孝道思想,歌颂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典范之作。工匠师以他们在生活中体验和观察到的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过程为主题,极为生动地刻画了10组生动逼真的画面,把家庭生活的丰富内容和各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再现了人间的世俗生活。

华严三圣像雕造手法简炼,气势磅然。他们头顶崖檐,脚踏莲台,皆重额广眉,悲悯豁达,给人以熟悉、亲切之感。中间一尊像是佛教密宗所供奉的主尊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意译为“光明普照”即“大日如来”。他头上的“金刚顶仪”,为佛教密宗金刚界造像的一个重要特征。毗卢遮那佛的两侧分别是普贤和文殊菩萨。按造像仪轨,这龛造像应是文殊在左、普贤在右,但此地却把他们的位置作了调换,从而来体现密教造像特有的仪轨——“理智摄入”,即理性与智慧高度融和。

这龛造像是大足石刻融力学、透视学原理于艺术构思的典型范例:文殊手捧1.85米高的七级宝塔,手臂悬空支出1.2米至2米,塔和手的重量近千斤。为使手臂不断落,匠师们成功运用了建筑力学原理,大刀阔斧地刻出宽袖袈裟披肩挂肋飘逸而下,与其身躯相连,巧妙地将重心引到了主像身上。正如木建筑中撑弓、斗拱的原理一般,使文殊手托的宝塔千年不坠。这样的处理既符合力学原理,又不违背菩萨褒衣博带、宽袍大袖的造像规律,同时还获得了宗教的庄严感。

这三尊造像高达7米,雄伟超越。匠师们刻意将他们的头部加大,胸部缩短,小脚部位加长,而且身躯前倾,正好符合造像与观众之间的透视关系,使人仰首观望时,感觉菩萨好像正亲切地俯下身来,关注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一般,叫人凡心皆息,祗敬皈命之诚油然而生。菩萨那种威仪奕奕、悲悯无尽的气度得到了充分显示。

千手观音与释迦涅槃圣迹图

观音在佛教的各宗派中都赋有一定职能,而众生的苦难和烦恼多种多样,众生的需求和愿望也不尽相同,因此,能救众生一切苦难的全能菩萨──千手观音便应运而生。

古代的艺术家在这里打造了一尊拥有1007只手的,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被誉为“天下奇观”。造像采用纵横交错,上下重叠,反侧相承,深涉错落的布局,在88平方米的石崖上,雕出这1007只手。

这些手纤细修长,千姿百态,金碧辉煌,构成了一幅犹如孔雀开屏的绚丽画面,令人眼花缭乱。我在惊叹之余问友人:“为什么不刚好凿1000只手,而要凿1007只手?为什么不把这些手排列整齐一点儿,让大家一目了然?”友人对我说:“如果刚好刻1000只手,那么对‘千的理解就太狭窄了,‘千者,多矣,无穷尽也并非是指1000这个定数。而如果让大家把她的手数清楚就没多大意义了,大家就会觉得千手观音也就不过有1000只手罢了。艺术家想让大家在看到这尊千手观音时会产生她的手多得无穷无尽的感觉,从而让大家相信她的无所不及、无所不能,和法力的无边无际。”

千手观音手中所执的各种法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宋人民的生活用具、劳动工具,以及战争武器,在历史文物考古上有着重要作用。民间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菩萨的3个生日期间,会有成千上万的信男善女拜在她的足下。宝顶山有一个别名叫“香山”,可能就是因为历来香火旺盛,有“香焚宝鼎”之说而得来的。endprint

我问友人菩萨究竟是男还是女?友人告诉我,菩萨在早期的形象基本都是男性的,但随着人们对佛教的日益理想化和对天真、纯洁、慈善、一尘不染的追求,要让菩萨不脱离现实,除了要给其充分的亲切感以外,还要给予其本身教义中所具备的素质,并且还需要从形象上加以体现。儿童比成年人天真纯洁,妇女比男人温柔慈善。因此菩萨就逐步女化、童化了。

在千手观音的两边还有四尊小的造像,右边为婆薮仙,左边为吉祥天女。头戴猪首者为金刚亥母,头戴象首者为毗那夜迦,他们原为婆罗门教中的一对凶神夫妻,被千手观音所降服。这里完全演变成了女像。另外,在千手观音两边的角落还分别刻有一穷人和一饿鬼,表示阴阳两界都能得到千手观音的拯救。

千手观音造像在中国佛教造像中比较普遍,但像这样名符其实,立体的石刻千手观音却世所罕见。“画人难画手”,要画出100只不同形状的手都很不容易,更何况在坚硬的岩壁上打刻1000多只,而且手的姿势无一雷同,没有一只手在当时被打坏,这真可谓是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

一路兜兜转转之后,我们又来到了释迦涅槃圣迹石刻前。这是大足石刻中体魄最宏伟的一尊造像,在大佛湾内占据了最显赫的位置。他横卧于佛湾东岩,长达31米,为半身像。其造型比例恰当,体形丰圆壮硕。由于匠师们多采用圆刀雕刻,所以造像各部分的线条显得较为浑厚柔和,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佛主涅槃时的安祥之态。“涅槃”是佛教徒修行追求的最高果位(佛教用语修佛所达到的境界)和最理想的境界,即达到肉身消失,不生不死的永恒状态,是修行者灵魂的永远升华。

《经书》记载:“佛主是在两棵娑椤树之间,头北脚南,背东面西,右手支颐而卧。”此处的卧佛身位与佛经基本吻合。根据多种《涅槃经》记载,释迦涅槃时,大地发出6种震动,树倒房倾。众弟子挖心剖腹,引火自焚,一片惊慌动乱,早期的涅槃变相也几乎都是这样来表现的。但这样表现出来,就会有疑问,释迦牟尼达到了最高境界,众弟子应为他高兴庆贺才对,为什么会这么悲痛欲绝呢?所以后来的涅槃变相就逐渐有了变化,整个画面只是给人一种肃穆宁静的感觉,再无先前那种恐慌气氛了。

释迦牟尼慧眼微闭,安祥而卧。其弟子从平地涌出,躬身肃立,正在聆听老师的最后一次说法。释迦的胸前设有供坛、祭品和香炉,炉中香烟袅袅,直上青天。涅槃变相是佛教艺术中一个古老而又重要的题材,全国各地所造的涅槃变相很多。这龛造像和其他各处的造像相比,在造型处理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整个卧佛只表现了上半身,双脚隐入岩际,右肩陷于地下,左肩在五色祥云之中,以示释迦牟尼横卧于天地之间,显得意境博大而有魄力。从而还导致了民间一句夸张的俗语,说宝顶的卧佛是“头在大足,手摸巴县,脚踏泸州”。这正是采用这种“意到而笔不到”的表现手法所产生的良好艺术效果的反映。

整龛造像气势宏伟,虚实相间,意境深邃,既符合宗教造型艺术的仪轨,又有一定的新意。

卧佛前面有曲折蜿蜒的“九曲黄河”。据说释迦在涅槃之际,众弟子依依不舍,送行不止。尤其是小弟子阿难痛哭流涕,拉着释迦的衣服恳求带上自己。释迦想,弟子们功德还未圆满,必须留下修炼,所以一狠心推开阿难,用手一挥,划出一条涛涛大河把他和弟子们隔开。他在河对岸与弟子们久久相望,不忍离去,在他站过的地方留下一双大脚印。匠师们在卧佛岩顶上面的水池中就打刻了一双大脚印,这双脚印长1.8米、宽1.1米。有人问大足县之所以叫“大足”会不会由此而来?其实据《大足县志》记载,大足早在唐朝就已建县,大足之名是由于县内有一条名叫“大足川”的河而来,取其“大丰大足”之意。

大足石刻是继敦煌之后第二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石窟,其规模宏大、刻艺精湛、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友人径直沿着台阶前行,面对这些造像,我心如止水。如果不是佛教的力量和信众的虔诚之心,我们不可能在这里见到如此绝妙的旷世佳作。没有什么比这更美的作品了,人的私心杂念在这里可以完全净化。我觉得,此次大足石刻之旅并非是简单的“玩”,而是一次求知之旅,能够去大足参观石刻的人都与佛有缘。endprint

猜你喜欢
涅槃石刻菩萨
菩萨
Unique New Year
诗二首
未定义
佛像面前的菩萨
生气的狼
日历
社会意识与菩萨造像的演变
大足石刻优美的雕塑语言——气功相
渭北民间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