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社会福利发展水平研究

2015-09-20 22:42李小元
关键词:社会福利救助老年人

李小元

摘 要:一个地区的社会福利发展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对社会福利水平的合理评价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该地区的社会福利发展水平,并且在此基础上思考提高和改善的建议和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各类型社会成员之间收入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各类特殊困难人群的福利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在现阶段和今后较长时间内,我国都存在着迫切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需要。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直接影响我国内需的扩大,而且有可能激发特定地区的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我国西部地区与中部、东部地区相比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且在当前我国整体发展中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因此,国家已经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旨在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西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全国的整体的发展,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是西部地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的社会福利发展水平对于西部地区各省市区而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省市区也为促进当地社会福利水平而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自治区,尽管它们都被划入西部地区,但它们之间的发展水平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并借助spss19.0和excel2003软件,对西部地区各省市区的社会福利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对不同省市区的社会福利发展水平有正确的认识,有利于明确它们之间的差距,这对于有针对性地促进西部各省市区社会福利发展、进而带动全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福利对西部地区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社会福利既可以指一种社会福利状态,又可以指社会福利制度。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最常见的就是将社会福利作为一种制度来定义。社会福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福利设施及相关的服务,它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狭义的社会福利是特指对特殊群体和特别情况的救助和照顾,如对于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失去生活来源的群体的救助和照顾等。本文中的社会福利概念主要是指狭义的概念,包括社会救助、残疾人社会福利、老年人社会福利、儿童社会福利和灾害救助5个方面。

一定的社会福利水平对于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都有重要的意义。周良才在《中国社会福利》一书中认为社会福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社会福利能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各种需要、能促进社会公平、能缓解初次分配领域的矛盾,保持社会稳定这3个方面[1]。本文主要从微观、中观和宏观3个方面来阐述其重要性。

第一,就微观而言,即对于西部地区各省市区的人们来说,一定程度的社会福利水平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需要。由于本文中选取的是狭义的社会福利的概念,因此,对西部地区各省市区的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受灾人群以及受到社会救助的人群来说,当地的社会福利水平能够满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使他们也能共享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第二,就中观而言,即对于西部地区各省市区来说,一定程度的社会福利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地某些特殊群体和特别情况进行救助和照顾,有利于缓解这些群体所面对的困境,增强他们对于本地区的归属感,促进本地区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提高这部分人群的经济消费能力,以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带动作用。

第三,就宏观而言,即对于全国来说,西部地区社会福利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有利于促进全国整体社会福利水平的增进,有利于增进人们的整体幸福和生活满意度,进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二、西部地区社会福利政策

正因为一定程度的社会福利发展水平对西部地区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所以,西部地区各省市区为了促进当地社会福利水平的发展,结合国家总的政策方针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社会福利政策、法规和规章等。本文将只综述我国西部地区各省区市中有关社会福利事业的一些有特色或者有代表性的政策规章。

2009年6月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下发《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80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制度的通知》,决定在全区建立高龄老人津贴制度,成为全国第一个建立高龄老人津贴制度的省区,这是对传统补缺型社会福利制度的重大变革和创新,实现了由临时性、不确定性救济向常态化、制度性保障的重大突破。宁夏的这一针对高龄老人的津贴制度是对当地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的创新,增进了当地高龄老人的福利。

2009年12月1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老年人优待规定的通知》,使持有《老年人优待证》的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享有旅游、乘车、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优待,与此《通知》相关的还有2010年制定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老年人优待证申办暂行规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老年人优待证制发和管理暂行办法》,这些规定旨在提高广西壮族自治区老年人的优待水平。

2010年民政部与李嘉诚基金会决定合作实施“西部贫困家庭疝气儿童手术康复计划”项目(简称“疝气手术康复计划”),并发布了“西部贫困家庭疝气儿童手术康复计划”实施方案,决定将以青海省制疝项目的救助模式为基础,并将已经在甘肃、青海和宁夏三省实施的项目向整个西部地区扩展,目的在于增进西部贫困家庭儿童的福利。

2012年3月15日公布《陕西省老年人优待服务办法》,规定为户籍在本行政区域的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陕西省敬老优待证》,并规定了持证老年人可以享有的优待服务,旨在为相应年龄段的老年人提供优待服务;并且陕西省政府决定从2012年9月起根据建立的指标体系对陕西省社会养老服务发展进行监测,旨在加强对陕西省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情况进行绩效评估,促进其更好的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增进其福祉。

2012年4月29日,内蒙古民政厅和财政厅发布《關于调整部分民生指标标准的通知》。该《通知》要求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五保供养水平,体现了内蒙古政府对广大城乡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关心爱护。

2012年7月26日,甘肃省民政厅发布了关于建设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的意见,想通过借鉴河北省邯郸市的互助养老模式,旨在增进农村老人的福利,推动甘肃省养老服务事业快速发展。

2012年8月24日,重庆市民政局和财政局发布关于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困境儿童生活补贴制度的通知,将具有本市常住户口、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父母双方不能或不能完全履行抚养和监护责任的事实无人抚养困境家庭儿童列为补贴的对象,扩大了接受补贴的困境儿童的范围,为儿童谋福利。

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和财政厅制定的《自治区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暂行办法》出台,对因病、因灾或因子女上学等各种特殊原因导致的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的生活救助。这个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新疆建立起城乡一体的临时困难救助制度,满足困难人群的生存和发展需求。

2013年12月13日,四川省民政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的通知,明确了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等,旨在使社会救助的政策和制度能真正落到实处,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所需的服务。

从以上总结出的这些与社会福利事业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来看,西部地区各省市区在促进当地社会福利发展方面均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基于主成分分析对西部地区社会福利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是数理统计学多元统计中的一个常用方法,是一种通过降维来简化数据结构,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而这几个综合指标可以反映原来多个指标的大部分信息的方法,这几个综合指标就是主成分,并且它们之间互不相关。主成分分析方法适用于指标比较多且指标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相关性、存在着信息重叠的情况,它可以用较少的综合指标尽可能多的反映原来较多的指标所表示的信息,避免信息失真,并且使分析得到简化。在主成分分析中,最终确定的综合指标是原始指标的线性组合,并且它的方差越大,说明它包含的信息越多[2]。

基于本文前面对社会福利的概念界定,本文在社会救助、残疾人社会福利、老年人社会福利、儿童社会福利和灾害救助5个方面,根据民政统计年鉴中相关统计数据的完整性、针对性原则选取了能够基本反映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社会福利发展水平的19个指标,这些评价指标均来源于《中国2013年民政统计年鉴》中2012年的有关统计数据。

首先,根据所选取的指标在民政统计年鉴中查找相关的统计数据;然后利用spss19.0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方差分解表(表4-1)将19个指标综合为4个主成分,这4个主成分可以涵盖原始指标的85.109%的信息,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写出4个主成分的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主成分综合评价函数;接着,借助excel2003,依据综合评价函数求得西部12个省市区的综合主成分值,并且依据综合主成分值进行排序;最后,为了更好地进行比较,以体现出不同地区社会福利发展水平的差距,本文将社会福利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分为发展水平高、中、低3类,运用spss19.0中的系统聚类进行聚类分析,把西部12个省市区的社会福利发展水平划分为3类。表4-2为西部地区各省市区综合主成分值、排序及聚类分析结果。

四、结论、建议和对策

本文在进行主成分分析时选取的是2013年民政统计年鉴所反映的2012年的统计数据,评价的也是2012年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社会福利发展水平。由表4-2可知,在2012年的西部12个省市区中,四川省的社会福利发展水平最高,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社会福利发展水平最低。依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四川省的社会福利发展水平最高,其综合主成分值远远高于西部的其他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重庆、贵州、陕西、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和内蒙古自治区这8个地区的综合主成分值相差不大,其社会福利发展水平在西部处于中等水平;西藏藏族自治区、青海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综合主成分值与第二类相比比较低,其社会福利发展水平在西部可归类为低水平。

根据以上的分析,本文针对西部地区各省市区所处的不同福利发展水平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四川省的社会福利发展水平在西部地区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因此,要促进西部地区整体社会福利发展水平的提高,必须保持和进一步促进四川省的社会福利发展水平,形成其对西部其他地区的带动作用;

西藏藏族自治区、青海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这3个地区的社会福利发展水平远远滞后于西部其他地区,制约了西部地区整体社会福利发展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在深入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找出导致这3个地区社会福利发展水平处于较低水平的因素,然后有针对性的在社会福利的5个方面,即社会救助、残疾人社会福利、老年人社会福利、儿童社会福利和灾害救助,采取相应的政策、策略,努力提高这些地区的社会福利发展水平,进而促进西部地区整体社会福利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新疆、云南、重庆、贵州、陕西、广西、甘肃和内蒙古这8个地区的社会福利发展水平在整个西部地区中处于中等发展水平,各省市区应该在继续保持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进一步提高社会福利发展水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周良才.中国社会福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6-27.

〔2〕岳斯伟,胡灿.基于主成分分析对四川10年来城市发展评价[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猜你喜欢
社会福利救助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水下救助抢险
可否把宽带作为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与欧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