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表演中的情感研究

2015-09-20 08:25高雅戚萌
关键词:表演者音乐作品歌唱

高雅 戚萌

摘 要:如果音乐是人们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的一种方式,那么,声乐表演就是对人类声音的演绎,而且还可以更加贴近人类的原始声音的表现。准确来说,只是把声音一模一样的再次展现出来,那不是声乐表演艺术。真正的声乐表演艺术是在原有声音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让声音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赋予音乐新的生命,从而促进声乐艺术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声乐演唱者一定要十分透彻的理解所要演绎的作品,并且要将作品本身的情感通过声音完整地表达出来,让声音变得生动起来,这样才能让聆听者更好地领略表演的意境,完成一个成功的声乐表演。所以,如何加强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情感创造性是所有声乐表演者孜孜追求的目标。

一、声乐表演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一)促进艺术想象的完成

在艺术创造里,艺术想象力是一定要存在的要素。通过艺术想象力,可以向人们传达作品的意境,表现作品的情节。音乐,无论是器乐还是声乐,本身是没有形象的,但与演绎的二度创造者相结合,通过适当的艺术想象,或与歌词的结合,便会产生和呈现出特有的艺术形象。在现实中,人们的艺术想象力总是与人们的形象思维、内心的情感等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互相影响。而通过这样的艺术再加工,实质上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所有的艺术都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而通过再加工、再创作出来的艺术想象的完成,都是情感的表达。当人们进行声乐演唱时,演唱艺术便通过人声来表现艺术,声乐表演的功能就是增强聆听者的艺术想象,演唱出的感情来自作品的内涵,除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外,还有通过心理活动所产生的特有的艺术形象,从而帮助他们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然而,艺术的想象力又可以让表演者可以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促进声情并茂

要想评价一首歌唱的好不好,不仅要考虑表演者的歌唱技巧,还要看表演者是否把音乐作品的情感、情绪、内容展现出来,即声情并茂地演唱。“情”是对客观事物的有感而发,而不是游离在思想之外的无病呻吟,因此,一首成功的歌曲,不仅需要作词完美,谱曲优美,还需要演唱者充分表现出作品的内涵,让听众产生共鸣,要做到“以声传情”。演唱是二度创作,“情”是歌曲的内涵,对于歌曲情感的表现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是一种艺术美的再加工,再创作,把那些具有审美价值的歌曲,以丰富而深刻的对生活的感受,心领神会且情真意切的用音乐语言将歌词演唱出来,这样便是歌曲艺术美的精髓所在。如果歌曲的演唱者不能充分诠释歌曲,那么,听众就不能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所以,演唱者应该完整解读音乐作品,然后将自己的声音、情感进行融合,做到声情并茂,为观众演绎真正动人的音乐。

(三)促进艺术实践中自我感觉的确立

音乐艺术是一种表演艺术,音乐作品需要通过演奏或演唱等形式,才能够让人们感知,从而形成艺术效果。歌唱不仅是一门在舞台上展示歌唱技术技艺的艺术,同时也是歌唱者在一定的心理活动控制下使用自身“乐器”,对歌曲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声乐表演者都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表演,面对众多的、期待的目光,表演者们有些许紧张是必然的。然而,在紧张的情绪下,声乐表演者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声乐表演中去,更不要说完美演绎音乐作品,那么,如何来调节滋生的情绪呢?这个时候,自信心即相信自己的乐观态度。自信心是人们顺利完成各种活动的重要条件,是勇于开拓进取者不可缺少的积极心理品质,也是做人的重要品格。声乐表演者需要有纯熟的歌唱技巧,正是所谓的“艺高人胆大”,只有将歌唱的技巧练纯熟了,对歌曲熟练了,歌唱者才能心不慌,才能够发挥出稳定的、最好的歌唱水平。然后歌唱者需要努力把自己融入到音乐作品中去,用心去感受歌曲的内涵、脉络以及情绪的释放,使自己进入到一个无我的境界,即同歌曲融为一体。此时,就会一点一点的忽略周围的环境,所以,声乐表演者的紧张感就会逐渐地消散。虽然,声乐表演者为了克服紧张情绪,可以利用“无我”的方式进行调节,但是,声乐表演者也要进入“有我”境界,即在表演的过程中,声乐表演者要将作品的内涵通过歌唱表现出来,用声音去加强歌曲的形象感。

二、“心理调控”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性

(一)初次登台的声乐歌者的心理问题

对于大多数声乐表演者来说,当他们第一次到舞台上表演时,他们往往会心跳加速,或者是他们的手和脚不能自然配合,出现颤抖,这些状况的出现,是因为他们初次在舞台上表演过于紧张而引起的生理现象。一首声乐作品,无论它写得多么详尽,也绝对不可能表现出人在表演时心理的细微变化。在舞台上表演过的声乐表演者都很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几乎没有人可以心情十分平静地站在舞台上。曾经有心理学家对此做过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实现自己的追求时都需要面对各式各样的的困难和障碍,并且需要去解决这些艰难阻碍。但是,人们在遇到困难和阻碍的时候,常常会把人们心底的不安和紧张情绪激发出来,严重时就会给人带来恐惧形成焦虑[1]。

人们常常认为不安和紧张的情绪是不可控制的,但是,实际上不管人们做出什么样的行为都是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的,而且,这个过程受到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的支配。如果声乐表演者在舞台上会产生习惯性的紧张情绪,那么,就会影响自己对于舞台的热爱,甚至会对声乐表演失去兴趣。

(二)对声乐表演技能的理解与调控

声乐表演是需要表演者表达内心情感、传递歌曲内涵、意境的一种表演艺术,在表演过程中,不但可以使听众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还可以让声乐表演者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要想将歌曲成功的演绎出来,声乐表演者不但要克服自身的紧张和不安,还要熟练掌握歌唱的技巧。声乐表演者在演唱的时候,需要通过感觉和抽象的理解去控制发声机能,并且通过多次练习,掌握发声技巧。

声乐表演者要想平复登台时紧张不安的情绪,就要不断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多次的实际表演经验学习控制自身情感、情绪,从而成功的演唱歌曲。要想克服紧张和不安,声乐表演者还可以在登台前快速地重复一下练习时的状态和情绪,在心里默唱一下将要演唱的歌曲,从而让自己暂时忘记登台的紧张和不安,让自己的发音器官和生理机能得到协调和放松,这样做还可以防止声乐表演者因为过于紧张而导致的声音不流畅现象发生[2]。声乐表演者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时,要把歌曲的演唱当做是同听众的一次交流,优美的歌声是同听众交流的纽带,听众是亲近的朋友,而不是对歌曲挑三拣四的人。这样,声乐表演者的心理负担就会减小,就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声乐表演中去,用自己的真心、真诚去演唱歌曲,用优美的歌喉去打动听众,为听众讲述歌曲里的动人故事。

三、声乐表演中的情感控制

(一)声乐演唱中情感的重要性

人们并不是一出生就有情感的,情感是人们接触客观事物所产生的一种反映,这种反应体现的是人类同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的种种联系。人类的情感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种就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的感受;第二种就是人们从艺术作品中领悟到的感受,在艺术作品中领悟到的感受也被称为“审美情感”。声乐表演作为对歌曲的演绎,充分地体现了声乐表演者的“审美情感”。每一个人经历的事情是有限的,然而艺术的表现力却是无限的,所以声乐表演者要想充分表现声乐艺术,除了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还要从艺术作品中领悟情绪、情感,并且将这些情绪、情感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中去,把它变为自己演唱时的情感体验。

(二)声乐演唱艺术中情感的把握

每一部声乐作品都是由不同部分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小整体,它有自身独特的框架,作为一个出色的声乐表演者是不可以依据自己的情绪、情感随意去破坏这种框架的,而是要以严格、认真、积极的态度去理解、领悟作品的真正内涵。一首完整的歌曲是由词、曲和它的内涵共同组成的,一名声乐表演者要想成功的演绎一首歌曲,就需要深刻的领悟词、曲和这个作品的内涵。只有这样,才可以生动、真实、准确的表现艺术作品的真正魅力。歌曲的旋律是一部音乐作品的重要组成元素,它不仅可以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还可以激发人们的内在情绪,因此人们认为旋律是音乐的灵魂[3]。

(三)声乐演唱艺术中的情感表达

1.良好的歌唱心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心理调控贯穿于声乐表演的始终,甚至作用于演唱的准备工作中。世界上有很多的声乐表演者,然而,他们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歌唱者的心理过程和他们的个性主体特征是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当然他们也都有自己各自的特色,这种特色主要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发声技术,或者是不同的声线。一名声乐表演者,要想在舞台上自由展现,就必须要熟练的掌握歌唱技术、发声技术,并且准确的把握和理解歌曲的内涵,才能做到收放自如,才能将歌曲演绎得更加出色。声乐表演者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时需要很大的自信心,不仅是演唱曲目的自信心,还是克服紧张和不安的自信心,所以,声乐表演者一定要注重自信心的培养。作为一名声乐表演者,必须将发声技巧同歌曲的情感相融合,这样才能保证听众听得舒服、听得感动。

2.情感想象与呼吸调整。评断一部音乐作品表演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听众能不能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意境,获得心灵的愉悦。声乐表演者在进行歌曲表演时,一定要紧紧抓住歌曲内在的感情和情绪,而且一定要做到准确、真实、鲜明表现歌曲。一切的艺术都是不能脱离实际生活的,声乐表演也是一样,所以,声乐表演者就需要把自己生活中的情感经验同艺术情感相融合,然后真实准确的表演出来,或者增加适当的艺术的创造和夸张处理,并且运用自己完美的声线将歌曲表演出来,彰显歌曲的动人之处。经常进行声乐表演的人都知道,在表演时调整呼吸或者呼吸的动作可以产生情感的变化。所以说,在声乐表演中呼吸技巧的运用是很重要的元素,它可以使声乐表演变得“声情并茂”。例如,声乐表演者的吸气动作可以让人的情感意识变得更强,可以更好地激发声乐表演者的歌唱欲望,同时还可以唤起声乐表演者真实的情感、情绪,让声乐表演者回忆起练习时的情感动作和表情动作,从而更顺利的完成歌唱表演。除了“吸气技巧”可以帮助声乐表演者加强歌曲的魅力,更好的演绎歌曲,还有很多的技巧可以帮助声乐表演者完美演唱歌曲,比如,不同种类的音乐可以展现不同种类的情感、情绪,歌曲节奏的快慢不同可以表现情感的激烈和舒缓,表演力度的加强,可以使得歌曲变得铿锵有力,等等。

(四)声乐演唱艺术中“情感”与“歌唱技巧”的辩证统一

在声乐表演中,声乐“情感”的表达和“歌唱技巧”的展现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声乐表演中,如果声乐表演者的“歌唱技巧”是基础,那么,声乐表演者的“情感”就可以称之为“歌唱技巧”的上层建筑[4]。对于声乐表演者来说,情感的表达是歌唱技巧的最终目的和意义,歌唱技巧的运用是情感表达的手段,声乐的所有基本功都是必须掌握的知识,例如,歌唱的姿态、歌唱的呼吸、喉头的位置、歌唱的共鸣、歌唱的起音、声区的统一、咬字和吐字、声音的高位置、声音的连贯性,以及怎样唱好断音、跳音、切分音、装饰音、颤音等等,怎样调节和控制音色、音质、音量、音准以及节奏等等,这些都需要常年累月的训练,不能偷懒,不能走捷径,并且是愈能熟练运用愈好。学习声乐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是来之不易的,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功夫。但是,如果一名声乐表演者只懂得声乐基本功,那么他也不能表演出动人的、充满魅力的歌曲。并不是有了一定的技巧就可以顺其自然的、很好的表达情感,技巧固然重要,但也要将情感表达与技巧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是由于声音的美并不能代表声乐的全部艺术含义,要想展现声乐的艺术还要加入声乐表演者的情绪、情感,让音乐作品不是空洞的声音展示。加尔西亚说:“即使是初学者,也不应该把发声的基本训练和艺术表现割裂开来或机械的对立起来。一切要自然,要用感情的抒发来带唱,无需过多的想发声的生理活动”[5]。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又高于生活,声乐表演也是一样,声乐中的情感表达要来源于生活,但是又是真实情感的提升和飞跃。那么,如何完成这种提升和飞跃呢?声乐技巧是声乐表演者演唱歌曲的重要方法,所以,声乐表演者常常利用声乐技巧进行歌曲的情感表达。然而,要想做到“声情并茂”地表演歌曲只有声乐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多年的舞台演唱经验,才可以进入到让人陶醉的境界。值得注意的是,声乐表演者在进行“提升”和“飞跃”的同时也要兼顾声乐技巧,不可以凭空捏造。因为,这种“提升”和“飞跃”需要用声乐表演者的声音来表现,如果没有了声乐技巧,这种“提升”和“飞跃”便没有了意义。对于艺术加工来说,声乐技巧就是它的依托,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附,就像孪生兄弟一样的存在。而艺术技巧则依托艺术加工变得更加生动、有活力,不再是冷冰冰的条条框框。声乐表演者往往会运用已经掌握的发声技术,融入丰富的情绪、情感,真正使声乐表现达到“情为师技为源,情深技活字字贯连,声情并茂,每个乐节间情感丰满、紧凑,动人心弦”[6]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赵秀彦.论声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11).

〔2〕蒋莉丽.声乐表演中情感的培养.艺海,2009,(09).

〔3〕王治国.聲情并茂 神形兼备——试论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情感处理.艺海,2007,(03).

〔4〕李艳燕,仲莉华.声乐艺术实践的创新研究.作家,2012,(02).

〔5〕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华乐出版社,2004.207.

〔6〕毕亚楠.论歌唱艺术中的声音、情感、表演.安徽文学,2010,(06).

猜你喜欢
表演者音乐作品歌唱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妙猜两数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论表演者权体系*
聪明的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