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比“篱笆”松绑,农合机构应如何舞出新天地?

2015-09-21 12:28魏伟红
银行家 2015年9期
关键词:农合存贷篱笆

魏伟红

2015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删除了“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待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实施,这一举措标志着围了20余年的存贷比“篱笆”将要松绑了。在利率市场化箭在弦上、存款保险制全面实施、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民营银行相继破壳的新常态下,农合机构应如何抓住机遇,实现“流动、安全、效益性”三性平衡基础上加快转型发展,是摆在面前的新课题。

为何要取消存贷比?

存贷比指标是商业银行用来衡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指标之一。根据现行《商业银行法》规定,为防止银行过度扩张,央行规定商业银行最高的存贷比例为75%。也就是说,银行每吸收100元存款,最多可以用(贷)出去75元。因此,银行在存贷比接近75%的时候,一般都会收紧贷款并增加存款来控制存贷比。75%的存贷比指标,被认为是悬在银行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过去20多年我国经济快速扩张,由于国家隐性担保、刚性兑付不破、国企及政府融资“饥渴”、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简单等原因,存贷比指标在管控银行流动性风险、抑制信贷过快增长、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新常态”,三位一体的风险管理体系已经建立。而银行危机的发生,更多的是流动性风险所致,并不是贷款发放太多。因此,我国银行开始向流动性风险管理靠拢,取消存贷比乃大势所趋。银行要走上真正的市场化自主经营道路,这就需要解除身上的枷锁。

此外,存贷比监管的效率也越来越低。首先表现在银行资产负债越来越多元化,特别是存款短期化、同业化,贷款表外化、影子化,单一的存贷款总量比对难以反映复杂的结构;其次,存贷比刚性限制忽略了存款和贷款的性质、期限、质量等结构因素,加上存款流失和短期化,还掩盖了流动性风险;最后,在金融创新的掩盖下,逃避存贷比限制很普遍,存款“洗澡”、“一日游”、“贷款绕规模”等现象频现。

存贷比取消对农合机构有何影响?

主动负债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在存贷比刚性限制下,各大银行均强化了“存款立行”的经营理念,并将“拉存款”作为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在存贷比75%的限制下,不得不高成本吸收存款,“揽储大战”硝烟贯穿全年。由于网点少,包括农合机构在内的中小银行受制于75%的限制更明显。虽然此前推出的“存款偏离度”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银行“冲时点”的现象,但是为了不触及存贷比75%的监管“红线”,年中岁末,甚至是季末、月末,中小银行展开的“拉存款”战仍然发生,导致存款大腾挪。存贷比指标取消之后,农合机构在做好传统负债业务的同时,可以直接从货币市场拆借资金,打通了货币市场、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联通渠道,资金流动也会更畅通,主动负债能力也得以提升。

融资成本得以有效降低。当前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着存款增速放缓、资金成本增加、不良贷款上升等诸多困境,利润增幅普遍下滑。存贷比监管指标取消后,将推动现有的银行体系释放信贷空间,增强银行体系的信贷投放能力。相比国有银行,以往农合机构的存贷比更“紧张”一些,相应吸揽存款的压力也较大。在硬性约束取消之后,农合机构就可以“以存定贷”进行调节,例如暂时不考虑存款的问题,或者根据存款来源和资金成本来决定资金投放的进度和规模,也可以根据资产情况去决定负债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农合机构面临的负债成本上升压力。

信贷投放空间得以有效释放。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崛起、直接融资增多等因素导致银行存款增速放缓。受制于存贷比考核,银行的贷款投放也相应受到限制。当前,银行的信贷资产端经营主要受信贷额度、资本金、存贷比等限制,存贷比取消后,将解除银行头顶“紧箍咒”,缓解银行揽存压力,部分精力可以由吸储转移至资产管理、存量盘活等未来的蓝海领域,也有利于农合机构释放更多的信贷空间。农合机构的信贷投放对象主要是“三农”及中小微企业,有利于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业务结构得以有效优化。存贷比监管指标取消后,银行信贷投放规模提高,资产配置结构将调整,高息的信贷资产替代其他低息的资产,净息差回升,从而影响到银行的利润表,提高盈利能力。只要其他流动性指标允许,不妨碍银行持续稳健经营,个别机构完全有可能“超贷”。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存款逃离银行的趋势已难以逆转,农合机构追逐存款的成本也上升较快。取消存贷比“红线”,替代为实质性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使农合机构可以更加纯粹地根据自身业务开展的需要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推动负债和资产的多元化,促进银行债券、同业业务等的发展。

有利于更好适应利率市场化。从全面放开贷款利率,到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只剩下“临门一脚”。利率市场化初期往往会由于市场流动性紧张,导致利率水平上升。存款是贷款的前提,由于存款利率不降低,农合机构降低贷款利率的空间有限,在取消贷存比之后,农合机构可以直接从货币市场拆借资金,打通了货币和信贷两个市场,能引导农合机构理性定价,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为其适应利率市场化创造有利条件。

农合机构应如何舞出发展新天地?

着力推进差异化经营。当前,针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区域市场,农合机构只有根据自身实际,扬长避短,与其他商业银行开展错位竞争,推进差异化经营,避免盲目争大,才能在金融市场上有所作为。一是在市场定位上,要始终坚持“立足‘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发挥物理网点多的优势和法人机构“自主、灵活、快捷、高效”的经营管理特色,走社区零售银行道路,才拓展出自己的“蓝海”市场。二是在客户定位上,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坚持以服务“三农”、社区居民、中小微企业为宗旨,以区域内农民、市民和中小微企业为主流客户,关注中高端客户,主打好“本土牌”与特色牌。三是在业务定位上,在坚持传统业务的同时,加快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大中间业务开发力度,提升服务内涵,着力营造竞争优势。如从产品建设、渠道建设、品牌建设等多个方面搭建零售业务平台,实现零售业务“批发做”。

着力做实负责业务。盘踞多年的存贷比监管指标一直是银行季末揽储大战的重要驱动因素。随着存贷比75%监管红线的取消,月末、季末揽储大战的导向不在于争夺存款,而在于如何将手中的存款留住。一是提升多元化的主动负债管理能力。创新负债工具,加快智能储蓄产品、协议存款、POS 存款、大额可转让存单(NCDs)等新产品的研发;同时,要立足一般存款同业化、同业存款市场化、储蓄存款理财化、对公存款资本化的存款市场“新常态”,充分兼顾客户对资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需求,开发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如着眼不同形态的资产转换,加速网络申请评估时效,在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平台,加载贵金属、基金、保险等功能,与贷款、存款、现金相互流转,确保客户存款“进得来、出得去、留得住”,赢得大客户青睐。二是打造客户财富中心。加快自营理财的推进力度,充分利用农合机构决策半径短、市场信息捕捉灵敏、决策反应快的优点,以客户财富管理为核心方向创新服务手段,加大力度发展高附加值、为客户增值多的产品,为客户量身定制理财增值计划。三是抓好优质客户维护。梳理目标客户清单,深入了解客户动态,针对客户特点组建专职服务团队,制定专属方案,把握有效时机,积极营销存款大户。如组建“VIP俱乐部”,举办以理财、养生等内容的专题活动,提升对高端客户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工具,大力推广对电子银行业务,如网络银行、手机银行,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实行“一站式”服务,做到业务办理便捷化、服务人性化、产品电子化,满足新型农民需求,不断培养客户的“黏性”。

着力做优资产业务。在始终坚持“立足‘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基础上,做优资产业务:一是全面优化资金配置,在资产规模上,要保持资产与负债总量平衡,期限与结构相对应,做到合理配置,统筹安排,防止超负荷经营。在资产结构上,要实现由单一的贷款资产型向多元资产型转变,在信贷资产中逐步增加成长型、盈利型公司类客户,促进信贷资产向优良信贷产品、优质客户、优势产业倾斜;同时,大力发展同业资产回购、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新业务,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二是加快资产产品创新,做到产品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配套,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配套,与新农村建设加快配套,与农村消费结构升级配套,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配套,推广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存货融资、联保贷款、动产质押、循环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等信贷业务新品种。三是加快利率定价创新,对黄金客户、优质客户、一般客户按贡献度大小实行有差别的贷款浮动利率政策,促进利率科学地市场化,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确保可持续地站稳市场;同时,创新服务流程,实现服务效率大提速。

着力加强精细化管理。首先,加强全面风险管控。一方面要加强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和监控。流动性风险是农合机构最直接的风险。存贷比指标取消后,未来新监管规则有望被引入,根据巴塞尔Ⅲ中关于流动性的新规,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融资比例(NSFR)可能成为新的监管指标。因此,要进一步加强资产流动性和融资来源稳定性的管理,科学合理搭配各类资产,探索引入现金流量管理方法,计量、监测、控制现金流量和期限错配情况,开展更加可靠的压力测试,制定更加可行的流动性应急预案等等,严密防范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要重视声誉风险管理。由于农合机构自身实力较弱,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会首当其冲受到波及。要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控体系,从防范意识、客服工作、舆情监测、报告路径、措施办法和处置责任等方面,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范应对。其次,要加强精细化管理。逐步通过资产负债管理、运营成本管理、经济资本管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外部利率定价等一系列精细化管理工具,加强对自身经营的各类成本和风险的精细化管理,使精细化管理渗透到每项业务、每位员工,让成本控制、盈利能力、风险成本等概念逐步深入人心,并在每一项具体业务经营和管理活动中落实体现。

着力推进多元化经营。在做好传统的“存、贷、汇”业务的基础上,逐步做大其他业务,实现多元化经营。一是做大中间业务。做大做强银行卡、代理收付、代理保险等传统中间业务,实现规模效益的跨越与提升。争取代销基金、理财、第三方存管等创新型中间业务资质,实现创新型中间业务的突破。积极开展银行承兑汇票、保函、担保、委托代理等业务,拓展新的业务增长极。二是做实资金业务。资金业务要由“单一债券投资”向“多元投资”转变,拓宽投资渠道,规避市场风险。稳健开展债券业务,合理控制杠杆倍数,在管理有效、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全面推进债券业务健康发展。大力开展资金融通业务,开展同业拆借、买入返售等新业务。三是做好外汇业务。对外向型经济相对活跃地区的农合机构,积极开办外汇结算业务。围绕本地进出口贸易客户,提供开立信用证、保函,办理托收代收、付汇、售汇、押汇等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盈利能力。

(作者系惠州农商银行行长)

猜你喜欢
农合存贷篱笆
论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法律困境及其出路
花篱笆
基层供销社与乡镇农合联融合发展研究
牵牛花
篱笆那边
泰国农合部今年将用胶434 t
银行卸除存贷比枷锁 释放6.6万亿
浙江省兰溪农合行:“四个突破”引领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