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nversation

2015-09-22 09:06
博客天下 2015年16期

编 者 的 话 回 响

The Conversation

编 者 的 话 回 响

宿敌!大学招生恩仇录

教育部只是稍微调整了自主招生政策,两所高校的招生默契就再被打破。朱清时先生开出的解决药方是:高校全面自主招生

相爱相杀相生

栾惠 编辑总监

在罗贯中的世界里,瑜亮不可共存;但在导演吴宇森看来,瑜亮皆才华横溢,竞争固然存在,但也互相欣赏合作,二人联手珠联璧合,这才有赤壁之胜。

我深以为然。相爱相杀,亦相生。

北宋嘉祐三年(10 5 8年),47岁的司马光和38岁的王安石同时进入首都东京汴梁,一个当上了开封府的推官,一个是财政部长。两人皆有文采,加上个大文豪苏轼,三人互为唱和,惺惺相惜。但随之而来的变法维新令二人几乎决裂。司马光被称为“保守派”,反对王安石实施的新法,但二人相杀并不相灭,彼此内心依然对对方欣赏有加。

“远近之士,识与不识,咸谓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令致,生民咸被其泽矣。”在司马光眼中,王安石是可安邦定国的人物。司马光给一个反对新法的朋友写墓志铭,其中有讽刺新法的句子,但王安石对这篇墓志铭却赞赏有加,“君实之文,西汉之文也。”

这才是符合现代社会的相处之道,零和博弈,双输,竞争,但却互相欣赏互相促进,双赢。

将这一规则运用到有德比情结的运动队、高校,亦然。

同在一城的球队或高校,实力相当,总想着超过对方,于是双方拼人才、抢资金,间或使点手段黑黑对方,都不足为奇。但双方都知道对方的实力和特点,竞争不至于失去底线。

清华和北大,拼了命地争抢高考状元和高分考生,试图令自己在这场生源大战中拔得头筹。但高校的比拼是综合实力的较量。在我眼里,北大自由,清华严谨,特色鲜明,二者多多增强综合实力,让高分考生能人尽其用,才是正途。

与清华北大一样,其他国家的名校,比如牛津和剑桥,以及哈佛和耶鲁,都有“瑜亮情结”。但他们通过体育比赛释放了负能量。牛津和剑桥有皮划艇大赛,哈佛和耶鲁则有“The Game”橄榄球大战。一年下来,双方总能分个胜负。

有鉴于此,北大和清华可以把微博上的怒气转化为体育比赛的动力。找个合适的比赛项目吧。

若已走开,不妨走远

王波 副主编

最近闲着时,偶尔会听一下苏阳的歌,以前没听过,甚至不知道有这个人。因为记者《草一样歌唱在草野》的报道,我开始对苏阳的音乐感兴趣,当然更感兴趣的是他进北京后这10年的人生。

没有了在银川时的随心所欲,有的是初到北京的小心翼翼和后来的向规则靠拢、克服旧时习惯、接受眼前现实。苏阳将自己的这种转变,理解为“一个农民必须学会工作的过程”。

我比他早一年进北京,在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化过程中,用比较滥俗的话来讲—有过类似的现实遭遇和心路历程。

10余年下来,我们应该基本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北京城。

对这种变化已经适应的,其实也包括北京人自身。比如有个叫陈凯歌的,他的新片《道士下山》被各路口水狂喷,但他接受采访时的一些话,我十分认同。

总有人喜欢拿他后来的作品跟他的代表作《霸王别姬》相比,但他认为,如今的时代环境决定了电影不能再像《霸王别姬》那样拍。即便曾在电影里被他浓墨重彩的京剧艺术,如今他也只剩下一句,“京剧的时代真的过去了”,与京剧配套的那个环境也不存在了。走在大街上有人问路时,他这个北京人也四顾茫然,甚至感觉“北京人”这个群体身份已经消失,没这个概念了。

对于这些北京人曾引以为傲的东西的衰变,他倒也坦然,“没什么太大怀念,因为时代就是这样,过去的就过去了”。

挺好。

该告别的就告别,不把过往变成一种负担。既然大家都风尘仆仆地赶路,无非都不想在原地打转。也只有走得更远,才会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想到这儿,我便把原本打算吐向《道士下山》的口水又咽了回去,因为看了访谈,我意识到陈导演是打算从过去的自己那里走开,然后继续往前,并想起了自己年少时一心打算告别黄土地迈进大城市的那种凛然与决绝。

想想我们走了这么多年走了这么远才进了城,也是走过弯路的主。尽管导演可能偶尔走偏了,毕竟是想走得更远的人,那就由他去吧。

生活和人生如此,艺术和城市也如此。可以向后看,那叫不忘初心,暮鼓晨钟乡土人情可以作为底蕴藏心头,也可以偶尔用来顾影自怜触景伤怀,但必须抬头望远埋头赶路,必须向前走,如此方得始终。

我能被苏阳的故事打动,在于他的不慌不忙,“用看上去笨的方法往前走”。只有往前走,我们才能适应这个一直在往前走的城市和时代。一旦适应,已说明我们走得很远了,不必再瞻前顾后,自然也就不会左右为难。

如此而已。

模仿演员的忧伤

徐雯 本期写作《山寨明星的身名之累》

这是一个庞大而又参差的群体。

你能在《开门大吉》等综艺节目上看到他们的身影,顶着“明星”的光环,经营自己的生活。有人有很好的收入,有人过得很潦倒。他们共享着一个标签,却有着各自的勃勃野心。

“葛优”是老江湖,回答问题总是拐着弯,觉得对媒体具有掌控力,有回答不了问题的时候,偷换概念反问记者:“你说是不是?”他有着中年人的世故与圆滑,像一条滑腻腻的泥鳅,在这个圈子里待久了,觉得规则都是自己在定,有那么点成功者的骄矜。

年轻人则要容易接近很多。“谢霆锋”一上来就说“我去年有了儿子”;“吴莫愁”很直率地说“我是单亲家庭的孩子”;“高晓松”可能最近的采访太多,电话打过去我能听到自己在那头的回声,我猜他在录音。

和大约十几个模仿秀演员聊完,我发现很难用逻辑去归纳这个行业,直到最后与赵本山的模仿者朱伟聊天。

我和这个河南驻马店的农民谈了一个多小时。他慢慢地愿意说很多话,就像沉浸在人生那种大而失当的寂寞中。他觉得迷失,问:“是不是演员做久了都这样?”他语速很快,即便模仿东北话很多年,还是有点河南话的口音,“你做记者的,见过的人多,你帮我出出主意。”

只有孤独的人才会越过油盐酱醋,刀锋迎面地跟你谈人生。

之后我再想起一些模仿秀艺人跟我讲过的细节,猛然发现,他们中的很多都在印证自我,都有相似的恐惧。这种恐惧其实潜藏在每一个人心中,因为它牵系的,都是终极的问题:躯壳之下,我是谁?

这不是一个谈论灵魂的时代。

就像大多数职业一样,模仿对于很多艺人来说是一件很务实的事儿,多挣点钱,过更好的日子。

但生活的底色大抵相似,我们做其他的工作,也无法响当当地拍着胸脯说:“我就是我。”

因此,这个选题的意义不仅在于呈现一个职业、一种生态,而是在生存之上,留一份警醒与抵抗。

Feedback回 响

A 正确对待富人的方式不是阻止他们变得更好,而是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富有

197期

《“富二代”拜师记》

假呆子:孝顺不是上课就能学到的,知识可以学,然而很难继承父辈们的优良品格。值得吐槽的是这是一个好平台,使人互帮互助,让有钱的更有钱。

烟雨含情:……政府只关注给富二代机会,为何不培训贫二代、农民工二代,给予成功的机会?市场经济下,有倒下去的企业,才有其他创业者的机会!

>>>回应:一间成熟企业的倒闭不一定会带来一位创业者的成功,但一定会造成千百人失业和地方政府税收的动荡。

正确对待富人的方式不是阻止他们变得更好,而是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富有,比如少发微博,多看杂志。

197期

《那条IS黑军毯是我的战利品》老曲壹首:也就是100年前,就已经有真正的中国人参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不过是被雇佣和被骗的有不少。在二战期间,欧洲战场也有不少中国人加入作战部队参加战斗打击德意法西斯。另外1991年多国部队在伊拉克沙漠风暴行动中也有华人的身影,去年底从阿富汗战场撤出的美国军队就有华裔女兵而且多次参加战斗。

以血为墨:别人是英国人,说的是英语,吃的是面包,参加志愿军可能是受英国文化影响去的,和是不是华人并没有什么关系。

>>>回应:看到他的故事才知道,说到追逐理想、净化灵魂这回事儿,西藏、丽江神马的都弱爆了。当然,外交部友情提示:“希望中国公民不要以任何目的前往叙利亚”。

197期

《呐,续约呢,最重要是开心》

爱酸奶的熊:欧阳震华走了,TVB就真的不用看了。

甜美系darling:好多好多都看过了,虽然不帅但是很可爱,怎么一转眼就五十多了好震惊。

>>>回应:欢迎震华来内地接戏,听说《黑猫警长》真人版电影就要开拍了。“眼睛瞪得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精明……”

微信号:bktx2012 / 新浪微博:@博客天下 / 邮箱:hxbktx@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