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强:人活一辈子,就是要干轰轰烈烈的事

2015-09-22 05:51郝志舟
中国青年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农业大学高学历种地

郝志舟

在马瑞强这样的高学历青年带领下,在他们脚踏实地的努力下,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回归农村创业,让农业产业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迎来脱胎换骨的新时代。

内蒙古分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乌拉特中旗水果玉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30岁出头的马瑞强,已经是媒体经常关注的“红人”。

采访时,他问清楚不需要现场拍照,就随意地披了件外套下了楼。从衣着的方式上来看,这一代的企业管理者已经与当年因为西装配旅游鞋遭到揶揄的早期“农民企业家”完全不同,他们身上具备的智慧、胆识、管理学识,已经成为新一代农村创业者的常态。

马瑞强的的简历并不复杂,1983年10月出生,2010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农业微生物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北京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工作了10多个月之后,2011年4月的一天,28岁的马瑞强递交辞呈,决定回家“种地”。

问及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他回忆说,“读了5年博士,工作将近1年,一共做了6年微生物研究,觉得自己应该换一种生活方式了当时就是想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想干一番事业。”

但这是个很痛苦的抉择,哪里是嘴上说说那么容易啊。

所有的人都劝他慎重,单位的领导也好心地劝他,想回去就回去试试,如果做得不顺,可以随时再回来。马瑞强没有给自己留退路。他说,要创业就不能给自己留退路,哪怕我失败了重新再来。“不能给自己留后路,也不能给自己找借口。如果留后路,会有一万条路,要找借口,会有千百个借口”,他说。

不给自己留退路的马瑞强辞职之后直接回了老家,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乌加河镇。刚回到家时父母非常高兴,以为儿子是回来看望他们的。但是当听说他打算就此回家种地时,见到儿子高兴不已的父母“差点背过气去”。好不容易培养出个博士,又回来种地,“白供你二十年,赶紧回去原来的单位,创什么业!”

父母反对,周围的人不理解,困难重重。马瑞强很坚定,经他苦口婆心解释后,家人勉强同意让他试一试。将近一个月时间里,马瑞强的母亲陪着他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走了将近一百多户,最后成功说服的,只有14户人家愿意参与。

开始时,种植采收的过程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马瑞强租用的冷库出现两次断电的意外,一库玉米一晚上就损失6万多块钱,总计12万元,需要自己承担。为了不让乡亲们损失,他将自家的玉米黄在地里,先收购了村民们的玉米。这一次,马瑞强赔了15万元。

之后,马瑞强开始融资,逐步建立玉米冷库、启动水果玉米深加工等项目。到去年,已有500多农户云集他的麾下,“水果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带动农户增收达到1000多万元。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他所带回去的技术落地生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马瑞强说,他以前没有接触过“创业”,后来才发现,(创业)这个事情太有挑战了。创业几年来,“忍耐的极限度,应对压力的能力成倍地增长了,”他坦言,“我认准的事就是要坚持,坚持到最后,只要有一点办法,就绝对不放弃。”当然,他觉得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闯开一条明路,而不是从上班第一天就看到退休的日子,不然“枉活一辈子”。

对于未来,他希望自己能做一家上市企业,一个伟大的企业。“农村老龄化问题也很严重,将来谁来种地?目前我们在探索最佳的人机组合,最佳的耕种面积的组合。”而一旦成形,以后种地的农民将像产业工人一样工作,“将来全中国的地都可以交给马瑞强来种”,同样的模式甚至可以复制到世界各地去——一个农业产业领域的现代化公司呼之欲出。

在中国,有两位种水果玉米的年轻人蜚声业界,一个是马瑞强,一个是杨天龙。巧合的是,他们都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都是80后,并分别被共青团中央评为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无一例外地,他们的共同梦想都是希望把自己的公司打造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马瑞强这样的高学历青年带领下,在他们脚踏实地的努力下,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回归农村创业,并让农业成为一个收益稳定、受人尊重的行业,让农业产业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迎来脱胎换骨的新时代。(本刊记者赵涛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中国农业大学高学历种地
种地钓鱼
智慧农业看“屏”种地
汉滨:村干部趋向年轻化、高学历
高学历人才未必“低就”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曲周的故事——闲不住的老支书
安得“广厦”千万间——记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李保明教授及其团队
“半数富豪没有高学历”
高学历人才实现价值谈
农民工月均收入超3000元,怪不得种地的农民少了
The Significance of Family in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