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等院校生态体育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2015-09-23 19:07留宇凯李菲珍
卷宗 2015年9期
关键词:趋势现状

留宇凯 李菲珍

摘 要:本文采用体育学、生态学的理论,采取问卷调查法、参考文献等方法和手段,对福州地区六所高等院校(福建师范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农林大学、福州大学、福建警察学院以及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校生进行生态体育知识方面及当下生态体育于高等院校的实行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体育在高等院校中的发展程度相对落后,且缺乏相关理论指导。因此,加深高等院校校生对生态体育的认知以及丰富和完善高等院校体育项目教学等是推动其在高等院校良好发展的未来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福州地区高等院校;生态体育;现状;趋势

生态体育是在人类-体育-天然环境的协调共存的状态下,于天然情境中进行体育活动的教授[1]。它作为体育的一个新颖内容,它重视体育的生态化,强调教授过程与周边天然环境互相配合,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与天然环境密切接触,进而让他们融入教授环境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教授内容并且达到对他们的身心锻炼。简而言之,生态体育指导下的教授模式实质是要求在自然环境与教授内容相结合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然而,现今的局面却是高等院校的场所设备、师资力量的增长速度同高等院校校生的增长速度具有显著差距,致使传统体育教授内容无法与当前高等院校校生的身心需求相匹配[2]。也就意味着,教授老师要能够很好对教授过程中出现的冲突采取妥善的方法进行处置。但是,现在目前福州高等院校生态体育的开展情况如何,下面我们主要对福州地区六所高等院校(福建师范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福建警察学院以及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当前生态体育在高等院校的发展近况进行研究和探讨。本研究连合生态体育于高等院校中的实行情况,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对其在高等院校的近况及其趋向施行调查与分析,这有助于推动高等院校生态体育的发展,也为完善其相關理论体系尽一份微薄之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福建福州地区的六所高等院校校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数目各半。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本文根据课题研究需求编制相关问卷,于高等院校的体育课前集合之际发放问卷。900份被发放,回收全部问卷,其中有用问卷为781份,有用率为86.8%,。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高等院校校生进行生态体育知识方面的调查与分析

本研究欲通过调查高等院校校生对生态体育的认识程度与其信息来源渠道,来分析生态体育于福州地区高等院校的推广状况。

2.1.1 对六所高等院校校生进行生态体育知识掌握情况方面的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对生态体育知识方面掌握的良好程度,为其在高等院校的开展打下了牢固的根基[3]。在研究中进行了“对生态体育的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见(表2.1.1)。

由表2.1.1可知,各高等院校于生态体育方面存在认知水平相差不大的现象,且有46.61%的人对其不了解。很显然,我们可以得知高等院校学生对生态体育的概念十分生疏,这也对学校开展生态体育带来一定的困难。

大学生获取生态体育相关信息的渠道是影响大学生认知生态体育的重要媒介。在研究中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见(表2.1.2)。

通过图2.1.2所展现的内容可以看出,高等院校校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依靠网络,其比例为38%;其次是通过电视和学校,其比例为15.9%;图2.1.2的数据也充分的说明了,学校作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体育的宣传力度不够,学校应该从思想上重视对生态体育的宣传,才有利于学校推动生态体育的顺利开展。

虽然将体育进行生态性的开展需要依靠众多要素,但最为要紧的是通过高等院校来实施[4]。高等院校的学生是生态体育课程进行教授的主体,但从调查结果可以得悉,他们在生态体育方面的相关知识上是匮乏的,同时对其概念存在一定的错误理解。也就是说,高等院校当中的大部分学生对生态体育的认识仅滞留在参加活动的表层上,并没有对其深入探究,导致难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5]。对于体育生态化的开展,高等院校先要培养学生对人类-体育-天然环境三者和谐发展的认识,促使高等院校校生树立生态体育观念,使得他们加深对其的理解。其次,高等院校可以采取多种途径来传播生态体育知识,促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到相关知识,改变他们对生态体育的态度和看法,提高高等院校校生参与活动的踊跃性,从而推动高等院校生态体育的开展。

2.2 高等院校生态体育开展情况

下面我们主要以调查问卷形式从高等院校的生态体育课程内容方面和高等院校重视程度、师资力量等多方面来分析讨论福州地区高等院校在现目前生态体育课程的开展情况。

2.2.1 对高等院校生态体育项目实行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

学校体育是生态体育的主要实现途径之一,学校生态体育课程的开设内容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之一,其对学校生态体育的开展起着至关作用。通过对收回的问卷数据分析,在有关生态体育课程内容的选项[6]上,本土性生态体育(拔河、放风筝、趣味接力、踢毽子、跳绳、滚铁环、武术、健美操等)占最大比例,为44.6%;其次是水性生态体育(游水、潜水、赛龙舟、户外漂流等体育项目),为28.2%;山地生态体育(山崖攀爬、户外训练、户外扎营等体育项目)和陆地生态体育(徒步、室内攀岩、蹦极、平地骑行、溜冰、跑酷等体育项目)分别占15.4%、11.9%;而无法开设的是需要结合当地习俗的民俗性生态体育(舞龙舞狮、旱船、竹马、高跷、秧歌等民间舞蹈)。可以看出高等院校的生态体育课程以本土性生态体育为主,其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学校应该把自身的体育教学内容和周围自然环境相结合,如福师大的福清分校可以利用周边的五马山,进行走向运动、登山运动等。

2.2.2对高等院校的重视程度、师资力量等多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

高等院校生态体育的开展情况除了从其概念的宣传度和课程内容外,更多的是通过学校的重视程度,其相关师资力量、设施的完善程度、场地的供给情况、以及课堂的安排合理等多方面进行考查。下文主要侧重从人、物质和精神等多因素对分析当前福州地区高等院校的生态体育开展情况。

根据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从其全体局面来看,高等院校生态体育的进展境况相对令人失望。首当其冲的是高等院校的重视水平,57.23%的高等院校校生觉得高等院校自身对生态体育存在较为严重的忽视现象。其实,高等院校对生态体育课程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态体育的开展情况,倘若高等院校再继续忽视生态体育,其发展将逐步萎靡下去。紧接着,在对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设施完善、场地供给的选项上,分别有45.84%、49.3%和48.78%的学生对其选择了“程度偏低”。学校的师资力量对一个学校来讲很重要,它影响着一个学校的教学任务能否完成,教学目的能否达到,对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有很大影响。许多高等院校往往忽视了生态体育的本质,即通过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来开展活动,为此在“课程与环境结合程度”的选项上有52.37%的学生认为其程度偏低。此外,觉得课上师生沟通水平偏低的占45.2%,同时也存有49.3%的高等院校校生觉得“课外活动中师生交流”程度低。根据调查结果可以获悉,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之间存在欠缺的现象。另外,有51.34%的学生认为课程安排密度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前的大学生对体育的渴望程度,高等院校应意识到本校生对参与体育活动的踊跃性,竭力满足大学生的身心训练需求。最后在“教授评定结果多元化”选项上,有49.94%的校生觉得教授评定结果存在多元化程度偏低的现象。这种只重视学生的技术层面的评价,忽视了身体健康标准和心理健康问题,无法全面评定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

2.3 高等院校生态体育的未来开展方向和建议

对于高等院校未来生态体育的发展情况,我们从生态体育的影响及作用等方面来分析,并结合生态体育当前的发展限制因素等来为其发展提供建议,希望更好地推动生态体育在高等院校的开展。在调查中发现,生态体育的开展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并且改变着学生对体育的简单认识,更多的是促使学生从体育中获得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这也是本文为何关注高等院校体育生态体育开展情况的主要原因。

从现有的资料文件和实际教授情形中可以看出[2-5,7-12],高等院校尚未能很好的将周边天然环境融入到实际课程教授中,且在实行教授流程中欠缺相关理论的详尽指导。这也是导致生态体育难以很好的在福州地区高等院校进行开展的主要缘由之一。除此之外由于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凸显了体育教授场所设备无法满足的问题。为此,本文结合在调查中发现的当前生态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推动高等院校生态体育更好的开展提供以下建议。

2.3.1突出生态体育文化氛围

当前高等院校的生态体育文化氛围冷淡,为此要运用所有载体来传递相关音讯、增强对相关概念的认识,举办丰富多彩的相关文化活动、举行趣味十足的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去主动积极地了解与参加其系列活动。同时在课内外教授过程中,偏向于生态性课题,加强高等院校校生同天然环境协调合作的认识,从而推动其文化在高等院校的建设以及促进校园文化的多样化。

2.3.2建设与完善生态体育课程

起首,加强课程的“人类—体育—天然协调开展”思维教育。另外,研究和构建生态体育课程体制,努力做到提高教授形式的新颖性、增加教授内容的趣味性和丰富课题内容的选择性,从而改善和充实目前体育课题,促使高等院校校生的成绩考评方式朝于多元化形式倾向。最后,拟定课程教授宗旨,把生态视作主脉,从而在其根基上对教授形式进行创设,从而健全高等院校的生态体育课程教授模式。

2.3.2结合周边环境,拓展现有教学内容

当下教授课程几乎是于室内建筑或室外空地等限定的范围内实行讲授活动,实际已无法满足生态体育学课程的要求。高等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应注意将课程活动放到教学环境中,致力于开拓同天然环境密切连合的课程,包括远途徒步、攀登高山、攀岩、野营、户外开拓训练等项目,与高等院校周边环境相结合,有利于暂时缓和目前学校活动场所设施不够的情况。

2.3.4把古代体育思维注入到现代体育教学思想里

在过去,体育教学项目大多将健壮体魄等外在表现形式视为主要内容,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心体验。而“养生”、“吾与万物为一”、“珍爱生命”这些主张体现了我国古代体育思维中对其运动内心体验的注重。因此只有中外体育的联结才能充分体现生态体育学的内在,才能使其传扬的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这一概念更好地注入到实际教学里头去。

3 结论

开展生态体育学课程必须于结合其理念的基础上对它的各要素进行优化,同时要运用系统、综合的方法将各要素进行有机整合,促使生态体育达到整体优化。高等院校生态体育学的课程的建构与实施需具有个性化特点,结合各校的实质情形,实事求是地选择上课内容与组织形式,同时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运用发展的观点,采用“运用、检验、反馈、调控”等科学方法不断地对生态体育进行改进和完善,更好地、积极地推动高等院校生态体育学的课程以帮助其取得重要进展。

参考文献

[1] 周君华,吴文峰.山东省城市大众生态体育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9):1-4

[2] 胡彩凤.浅析重庆市高校生态体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D].重庆大学,2011;

[3] 龚建林.对我国学校生态体育环境的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74-76

[4] 郭荣菊,郭蓉娟.试析“生态体育”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学中的应用.[J].菏泽学院学报,2012(2):135-138

[5] 刘婷,杨哲.生态文明视域下对高校生态体育课程建设的思考.[J]剑南文学,2013(8):297-297

[6] 周君华,孙涵.生态体育资源开发及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基于山东省的实证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7):8-11,16

[7] 雷慧,邓罗平,张铁雄.学校体育生态化指标体系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9):28-31

[8] 潘静敏.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结构与发展趋势[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4):139-140

[9] 韓冰,王欣.高校开展生态体育课程的探讨-以海南省为例.[J]齐齐哈尔滨大学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76-178

[10] 谢雪峰,曹秀玲.我国生态体育研究现状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1):1-5

[11] 邓跃宁.学校体育的生态化与发展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7):89-91

[12] 马新宇,贺小花.和谐社会视域下高校体育生态系统建设浅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1(3):89-90

猜你喜欢
趋势现状
初秋唇妆趋势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去编”大趋势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