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农村殡葬文化现象探究

2015-09-23 23:59黄桂万
卷宗 2015年9期
关键词:礼俗逝者传统

黄桂万

殡葬文化是“寄托哀思、追恩报德、行孝道、报亲恩”的一种特殊传统孝道文化,是以儒、释、道、基督为主干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体系。它兼容并蓄着各种文化形式,具有传统的价值理念以及现代人提供和支撑的价值理念。它牵涉的民族之多、区域之广、形式之纷杂当属传统文化礼俗之最。由于各民族聚居地、传统影响、宗教信仰的不同,形成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整体性、包容性、长期性、地域性及现代性特点始终贯穿其中。也因此各地殡葬文化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有所差别,一些说法和做法以及对逝者的处理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当然其本质却是相同的,那就是“行孝道、报恩德”,体现“孝道”的精神实质。笔者就立足本地域,梳理浅探一下闽南地区的农村殡葬礼俗文化现象。

在闽南地区,传统殡葬礼俗一般是送終、初终、入殓、守灵、报丧、成服、吊唁、接三、发引、居丧等形式。建国以来一些礼俗被慢慢淡化了,现今社会殡葬礼俗主要是送终、报丧、入殓、守铺、停棺、成服、吊唁、出殡、安葬、居丧等几种形式,有的地方更简单。“送终”是指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生命垂危的亲人身边,听取遗言,直至亲人去世,这是一件大事,表明子女尽了孝道。“报丧”是指家人向亲友发出“亲人已逝”的消息和出殡时间,以便亲友前来慰问吊丧。“入殓”是指将逝者进行整容、穿寿衣、择时辰移入灵柩内,入殓之前需做佛事、道场,念经超度亡灵(又称“净尸”),让逝者安祥地进入极乐世界(除信基督外)。若系女性,应还请其兄弟或男性侄儿(又称“岳家”)先来瞻仰遗容,摸眼抹目,方能入殓封钉。“守铺”又称“守灵”,是指逝者家人轮流守护在棺材边,直至出殡,以表尽孝。“停棺”是指把棺材停在家里或本族祠堂,一般时间不长,多则一星期左右。“成服”又称“穿孝”、“戴孝”,是指逝者的儿子戴草帽、穿麻衣白裤、穿草鞋、腰扎麻绳,儿媳头盖麻头巾、穿麻衣白裤、穿草鞋、腰扎麻绳,且衣服皆不能锁边,女儿头盖白头巾、一身白衣白裤、且衣服皆不锁边,服丧棺边,即所谓“披麻戴孝”。“吊唁”是指逝者以及家人的亲戚朋友含悲前来慰问,送来挽联、挽幛、花圈、礼品及礼金。“出殡”又叫“出山”,是殡葬礼俗中最重要的环节,其中包括搭灵堂、摆祭席、哭灵柩、祭拜、读祭文、绕棺。有一定名望的如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还要举行追悼会,介绍逝者生平并请亲戚朋友绕棺一周作遗体最后告别(信佛教的请佛像、念佛经、祭五果六斋,信基督教的不摆祭席、念圣经,有的还在教堂举行悼念仪式)。出殡现场还请来八音、鼓乐、哭丧队,有的还请歌舞、杂耍等进行表演,营造浓厚氛围,以报亲恩、尽孝道。出殡队伍也相当讲究,大部分哀乐开道,接下来的顺序是挽幛、花圈,女婿侄孙婿等婿辈撒纸钱、相庭、神牌、灵柩、孝男、小弟及侄儿、亲戚朋友、孝妇、女儿亲、赞白等。最后举叩谢牌叩谢亲友,出殡结束。“安葬“又称”落葬“、”下葬“。传统安葬是土葬,礼俗较复杂,现因政府引导下,提倡改为火葬,仪式简单,只把骨灰盒统一安放在骨灰安放大厅(有的买公墓把骨灰盒安放在公墓),让家人来年清明期间瞻仰缅怀。“居丧”是指亲人去世后一年内要节制生活许多方面,不参与娱乐喜庆之事,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思念之情。

随着历史的演变、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催生了一些新的殡葬礼俗文化活动形式,如芗曲(潮剧、南音)哭灵队、西乐队、腰鼓队、鸣锣开道队、歌舞表演团、杂技表演队等文艺团体,给闽南农村地区的文化注入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承载着五千多年历史文化底蕴的殡葬文化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某些殡葬礼俗逐渐背离了传统的韵味,变得乏味、低俗,严重玷污了中华传统文明,违背了“百善孝为先”的本质内涵,亵渎了亡灵,沦丧了伦理道德。其主要表现在大操大办丧事,以“花钱之多、花圈之多、送丧队伍之长、丧席规模之大”为荣。为展示气派之大、规格之高,有的还大做佛事道场、搭台请戏,歌舞乐队连演数日而不停,更有甚者表演脱衣舞、《猪八戒招亲》、《济公戏嫦娥》等不堪入目的下流小品,乐队演奏《初恋》、《喜洋洋》、《欢聚一堂》等曲目,与哀悼亡灵格格不入。有的主祭者乱设礼俗,借机敛财。虽是哭灵队,有的哭灵演员为引发逝者亲属的共鸣,声嘶力竭,跪地恸哭,向亲属乞讨哭灵钱。有的还大鸣大放,哀乐声、鞭炮声、焰火声振聋发聩,造成左邻右舍不得安宁。虽说是约定俗成,其实贻害无穷。风俗坏了,造成了沉重负担,影响到兄弟姐妹反目、大动干戈、关系闹僵,得不偿失。

殡葬乱象在闽南沿海地区存在较为普遍,究其原因是:首先,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攀比风盛行,人们虚荣心作祟,自认为这是“行孝道”的重要表现;其次是有关部门缺乏引导和教育管理机制,认为殡葬礼俗是悲情文化礼俗,抱着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的态度。殊不知这种现象已影响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当前如何治理殡葬乱象是摆在农村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成立整治机构。由县、镇文化部门牵头,组织公安、工商、民政、村级文化协管员、殡葬管理员等相关部门和人员成立殡葬乱象整治领导小组,把治理殡葬乱象摆在当地党委、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

二、加强引导教育。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如宣传车、印发宣传材料,深化移风易俗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厚养薄葬、丧事简办”,进一步贯彻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殡葬改革的方针政策。

三、依法管理。按照《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加强对参与葬礼演出的文艺团体进行严格管理,规范演出市场。重点要做到:1、加强文化法规宣传;2、加强农村文化市场排查和监管;3、充分发挥演出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提升行业自我管理水平。

四、调动文化协管员和殡葬管理员的积极性,及时把握动向,完善汇报制度,把有悖伦理道德的殡葬礼俗消除在萌芽状态。

殡葬礼俗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文化现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渊源深、牵涉面广、治理难度较大。因此,作为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者必须始终把好“治理殡葬乱象,莫让传统文化变了味”这根弦,敢于面对,勇于担当,落实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殡葬文化氛围。

猜你喜欢
礼俗逝者传统
逝者师友二题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CLOSE TOHEAVEN
爆炸一周后,贝鲁特停下来缅怀逝者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墓与塔——南北朝丧葬礼俗的新变化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古代礼俗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研究——以徽州礼俗为例
徐显秀墓的镇墓神兽壁画 逝者的神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