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进程中,中欧关系的理想与现实之差

2015-09-23 01:12阮琼
卷宗 2015年9期

阮琼

摘 要:2003年,中欧确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欧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双方继续扩展政治上的战略共识,不断推进经贸层面的合作,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局面不断发展并仍将持续。一体化进程中,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如何克服分歧继续向前发展,中欧如何借助双边合作扩大互利共赢已成为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议题。

关键词:中欧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人权问题;涉藏问题

新中国建立后,中欧大致经历了1949年至1971年的“隔阂对抗与相对冷淡”时期,1972年至1988年的“战略接近和初步充实”时期,1989年至1994年的“回冷期”,以及1995年至今的“快速发展和调整”时期。在全球化、多极化趋势背景下,中欧双方在波折中不断加深了解、增进交往交流,日益密不可分。

1995年至今的“快速发展和调整时期”大致由三步组成。1995年,欧盟与中国构建建设性伙伴关系。三年后,中欧全面伙伴关系建立。到2003年,中欧初步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995年至2003年,中歐双方一步一个台阶,默契携手并进,互相成为对方的重要战略伙伴。

在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又无领土等敏感利益冲突的基础上,中欧双方致力促成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顺应全球化、多极化趋势稳步构建起来。与此同时,价值观差异这一根本问题并未得到解决,这也为其后双方的冲突和矛盾埋下伏笔。

1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初步建立与理想目标

(一)构建过程

2003年10月,欧盟发布《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中欧关系中的共同利益和面临的挑战》,阐述了欧盟对华政策的指导方针,重点强调了中欧双方应不断寻求共同利益,迎接共同挑战。对此,中国于同年发布《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积极回应欧方声音。《文件》前言部分指出,中欧之间的共同点远远超过分歧。与此同时,中方认为,中欧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共识奠定了中欧关系发展的基础。在中方发布《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几个小时后,欧盟理事会对这份中方发表的《文件》表示欢迎,表示欧盟和中国将共同努力,促进全球和平、稳定、可持续发展。至此,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初步建立。

(二)理想目标

中方希望并着力构筑长期稳定的中欧全面伙伴关系。从政治层面看,中方希望在互尊互信的基础上,加强合作,求同存异,促进双方关系持续发展,是中欧都成为多极化背景下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推动世界和平与稳定。在经济层面,双方应发挥各自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取长补短。在文化层面,则应扩大文化交流,从多领域展开对话,在民间展开对话,在政府层面加强合作,在全社会构建共识。

欧方则保持以往确定的政策框架和长期目标,以更加明确的立场强调欧中成熟伙伴关系的战略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还补充了一系列新行动要点,使对华政策更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欧方重新规划欧中关系发展的机制框架,这也成为双边关系发展的全面制度化保证。

2 简述1995年至今中欧关于人权、涉藏问题的交流和矛盾

1、1997年10月,15个欧盟成员国正式签署《阿姆斯特丹条约》。1999年5月,《条约》生效。《条约》明确规定,尊重人权与基本自由、法治等原则为欧盟的基础,并将恪守这些原则成为加入欧盟的先决条件。借助“人权”工具,2004年,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加入欧盟的,欧盟实现了规模最大的一次成员扩张。此次成员扩张,标志着欧盟在地域扩展的同时,完成了西方价值共同体的扩张。

2、1995年,欧盟发布首个对华政策文件。欧盟宣称,对人权问题的重视是其对华政策的一贯特征,也是长期对华接触的战略核心。欧盟长期关注中国人权问题,并将在三个层面上采取行动。欧盟在此强调中国人权问题,明显带有西方价值观倾向,为其后与中国有关人权问题的争论和冲突埋下伏笔。1998年,《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及其后一系列政策文件都在试图缓和双方的矛盾冲突。但由于在意识形态、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根本差异,双方在人权观上的分歧依然存在。2009年底,《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欧盟自此确立“全面人权外交”战略。

3、中欧在涉藏问题上的矛盾主要在西藏主权归属、人权和宗教、文化和环境保护三大问题上。一些欧盟国家和政要对达赖态度模糊,甚至向其提供“道义援助”。一些知名媒体,如巴黎国际广播电台等公开宣传达赖集团。2004年,欧盟理事会指责中国在宗教自由方面未取得明显进步。2008年奥运前夕,欧洲议会呼吁欧盟及其成员国向中国施压。同年4月,在巴黎进行的奥运会火炬传递遭到藏独分子破坏,中欧双方在涉藏问题上的矛盾激化。

4、中欧双方因历史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民间的相互了解仍旧不足,这也为双方关系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大众媒体在公众猎奇心态与自身经济诉求的双重压力下,难免片面化地报道某些社会事件。双方民众受其影响,会产生对另一群体的不信任感。对于中国民众而言,近代史上的惨痛故事还萦绕在耳;对欧洲民众而言,对崛起帝国的不屑和恐惧共存。如何消除理解上的偏差,完成双方社会的正常融合,也是尚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现实落差

在“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和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欧双方在经贸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等方面存在众多共识。

正因为此,中欧双方在20世纪后期开始逐步发展合作关系。中欧关系的发展演进顺应历史潮流和现实情况,正在稳步发展。

在经贸领域,中国曾长期依赖于欧洲市场。2007年以来,欧洲成为中国最大的海外市场,也是中国先进技术的最重要来源地和外国投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30年前,中国生产力水平有限,是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从数据上看,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的1%,全球贸易份额不到1%。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相比之下,欧洲经济则面临一些现实困难。希腊深陷债务危机,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政府正在努力振兴经济,避免衰退。

希腊债务危机自爆发以来,欧盟一直试图在欧盟的框架机制下解决危机。但希腊债务危机的阴霾依旧没有散去。作为资本管制措施的一部分,希腊股市在2015年6月底开始休市。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当时告诉媒体,将举行公投决定是否接受国际债权人的条件,换取紧急援助。这也是希腊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闭市。2015年8月3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下调欧盟评级前景展望,由此前的稳定降至负面。标准普尔同时认为,在未来两年里,欧盟评级改变的可能性超过1/3,因为欧盟多次向成员国提供高风险融资,例如为希腊提供的融资。2015年8月3日,希腊股市在停盘1个多月后重新开市,早盘下挫近23%。这是该国股市自1985年有现代交易记录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甚至有声音认为,希腊在无法解决好自身财政问题的情况下,应该被清除出欧盟。

反观中国,在国内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依旧保持着中高水平的经济增速。在国际金融市场,人民币也正在尝试突围。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除美、日和加拿大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均称为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语国。欧盟国家中,英国率先宣布加入亚投行,随后德、法等国迅速跟进。不难发现,美国与欧盟诸国之间并非“铁板一块”,在经济利益出现冲突时,双方均会对各自的外交政策做出权衡。

与此同时,必须正视,中欧双方在军用武器、民用科技等方面,欧方从未放下心理戒备,并未做到“全面战略伙伴”的字面意义及政策目标所确定的那样真正进行深度合作。同时,由于意识形态和历史遗留原因,“铁幕”的后作力依旧强大,在人权和涉藏这两个无法分割的问题上,中欧一直未达成共识。正如Stanley Crosslink所言,对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而言,根本性价值观应当相似,或至少是相容的。在根本问题上未达成共识,或者说,根本难以达成共识,那么这样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也难以达到其应有的高度。

毕竟,中欧双方关系的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合作的深度、广度,重要的是双方在合作中真正获得最大利益。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中欧合作是已成为双方在当下的必然选择。中欧都希望借助双边关系的发展,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先机与高位,互利共赢,实现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也应理智、客观地接受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理想与现实之差,这份差距,恰好是进一步发展双方关系、促进互利共赢的提示与机遇。

应当明确,中欧双方只有秉持着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在双方发展方面不断深入合作的理念和做法,才能互利共赢,实现双方国家利益的实现和国家实力的飞跃。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条件下,谁都不能逆潮流而动。通过不断对话、深入了解,逐渐而有步骤地解决双方分歧,应是双方的理性选择。

参考文献

[1]代秋影.解析中欧关系发展中的人权因素[J].学习与探索2011,(4):121-124

[2]牛春艳.冷戰后欧盟对中国“西藏问题”的干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 施少卿.浅谈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现状与前景[J].现代商业,2011,(30):190-191

[4] 房乐宪.对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期望[J].和平与发展,2011,(4):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