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生新”融冰化艰—中国石化油服借力科技创新突围寒冬困境

2015-09-24 04:02蔡廷永李泰豫
中国石油企业 2015年12期
关键词:油服勘探石油

□ 文、图/特约记者 蔡廷永 李泰豫

“有中生新”融冰化艰—中国石化油服借力科技创新突围寒冬困境

□ 文、图/特约记者 蔡廷永 李泰豫

10月20日,北京。随着又一场秋雨的到来,气温再次跌破预期。深秋的乍寒,总是让人们猝不及防,如同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出现的断崖式下跌,把即将上市的“石化油服”(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瞬间推入市场“寒冬”。

石化油服于2012年12月28日揭牌成立,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控股的、中国最大的石油工程和油田技术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2014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实施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ST仪化600871,仪征化纤1033)与石油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重大资产重组,12月31日完成资产交割,实现石油工程公司资产、业务在上海、香港两地上市。

然而,生于高油价时代的石化油服,却在上市之初遭遇油价暴跌并持续低位运行。当国际油服公司举步维艰之时,石化油服也在寻找突围之路。在“新常态”和低油价的倒逼下,石化油服的业务结构、用工结构存在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加快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发展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正如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玉普所言:“在这个‘极寒期’,石油工程公司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依靠创新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和发展优势”。

2015年10月19日至21日,石化油服首次召开的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科技创新的集结号已经吹响,转型升级之路任重而道远。

集结科技力量 打造油服品牌

过去的10多年里,石化油服所属企业在涪陵50亿立方米页岩气产能建设、120亿立方米高酸性气田成功投产、塔河油田增储上产、300万吨滩浅海油气田等重大项目建设中,掌握了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技术好似一颗颗珍珠散落在各所属企业。石化油服打响科技品牌的重要一步,就是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连起来,整合、推介,形成6大集成配套技术。

此次科技创新工作会上,页岩气、高酸性油气藏、深层油气藏、滩浅海油气藏勘探开发工程、致密油气藏、煤层气开发等6大集成配套技术首次亮相。

“这是中石化石油工程科技战线近年来攻关创新和集成配套形成的最新成果,在实践中实现了标准化、国产化和工业化应用,形成了中国石化的特色优势,为今后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了技术支撑。”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石化油服董事长焦方正介绍说。

的确,中国石化勘探开发取得的每一项重大发现和重要成果都离不开石油工程技术的支撑和保障:页岩气勘探开发工程配套技术的创新应用,支撑引领了北美以外最大的页岩气田涪陵气田实现勘探重大突破和商业开发;高酸性油气勘探开发工程配套技术,支撑保障了我国最深高酸性气田元坝气田的成功投产;致密油气藏勘探开发工程配套技术推动和支撑了大牛地气田的高效开发;深井超深井钻完井配套技术保障了塔河油田快速上产。

在国际市场,石化油服密切配合国际油公司开展技术创新,在沙特阿美油服项目上形成了钻机整体搬迁、纵横向平移技术,创造了沙特市场钻机横向和纵向平移距离新纪录;在哈萨克斯坦形成了“大包井优快钻进集成技术”以及“钻、测、固、录、水平井技术一体化服务”等具有针对性的技术系列,获得了中国石油阿克纠宾公司等业主的表彰;荣获了厄瓜多尔国家石油公司优秀服务奖、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缅甸RSF作业区最佳表现奖和最佳国际承包商HSE表现奖等奖项。一个个纪录被刷新,一项项成果的取得,让石化油服赢得了口碑、赢得了市场。截至目前,石化油服“走出去”的队伍已达399支,分布在36个国家,执行项目合同总额达165.5亿美元。

集结科技成果,推广技术品牌,仅仅是公司突围“寒冬”的第一步。公司管理层清醒地意识到,对石油工程来讲,科技为先就是安身立命之本,是拓市增效之剑,是持续发展之源。公司必须以更多富有竞争力的创新成果开拓市场、引领市场、创造市场,引领公司战胜市场寒冬,走上一条有质量有效益的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正视科研差距 加大创新投入

2014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下降,油公司纷纷减少投资,油服工作量急剧下滑。2014年,石化油服的营业收入为944.8亿元,同比减少了12.0%。

进入2015年,石化油服的处境更加艰难。财务报告显示,前三季度,石化油服亏损20.6亿元。

尽管如此,公司的研发投入并未减少,甚至有所增加。2014年,石化油服的研发支出为5.25亿元,比2013年的4.85亿元同比增加了8.3%。

2015年,公司仍计划继续加大投入。根据公司在科技创新大会上发布的《“十三五”科技发展行动计划(草案)》中,石化油服科技投入比例从目前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不足1%,逐渐提高到3%左右。同时,改进科技投入结构,加大核心技术关键方面的投资力度,适当增加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部门的比重,鼓励地区公司和专业公司扩大科技投入。

公司生产经营遭遇困境,为何仍要加大科研投入?

石化油服副董事长、总经理朱平在科技创新工作会上作工作报告时坦言,国际油价下挫幅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远超预期。而依靠技术的进步和高效的管理,实现低成本可持续发展,正逐步成为全球石油工业发展的共识。

朱平称,在这些大趋势下形成的倒逼机制,既是压力更是动力,迫切需要公司加快创新步伐,着力培育适应能力强、作业效率高、使用成本更低的石油工程技术,来积极应对低油价、新常态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公司走上创新驱动的道路。

另一方面,与国际油服公司的差距也在逼迫石化油服必须加强技术创新。

譬如国际油服“老大”斯伦贝谢,研发体系包括6个研究中心、14个技术中心,分布在英国、美国、挪威、沙特、俄罗斯、巴西等国家;而石化油服目前的研发体系主要在国内,海外休斯顿研发中心和沙特研发中心尚处于起步和建设阶段。

工程技术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市场占有率、经营指标和创效能力上。从国际市场收入占比看,斯伦贝谢、哈里伯顿、贝克休斯海外收入均在50%以上,斯伦贝谢在80%以上,石化油服仅为20%多。

“由此可见,我们的创新成果与国际一流油服公司不仅存在数量上的差距,质量上的差距更大,这也更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和重视。”石化油服董事长焦方正分析说。

另外,石化油服面临国际油服公司技术领先和民营油服公司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油服公司低成本竞争的“双重夹击”,没有先进适用和高性价比的特色技术作支撑,不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将面临更大挑战。技术实力是左右市场竞争尤其是高端市场竞争胜负的关键手段。

可以说,石化油服推进高端业务发展的困难很多,竞争也很激烈。但石化油服提高技术水平的决心依然坚定。朱平说:“我们不能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今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别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手中,拥有自己的‘一招鲜’甚至‘几招鲜’,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王玉普对石油工程加强科技研发的做法表示了肯定。他说:“如果没有先进技术、过硬的产品,我们生存和发展是有一定的困难和挫折的。对于我们石化工程服务公司来讲,落实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是极其重要的。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能力和管理水平,才能真正度过严冬,这也是我们将来的出路。”

精准对接需求 服务勘探开发

中国石化董事长王玉普曾在中国石化第三届科技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在未来发展中,创新战略必须成为公司的重要战略,必须把实施创新战略摆在核心位置,依靠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来。”

“十三五”期间,预计国际油价会持续在中低油价震荡。面对困境,石化油服必须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提升国际竞争力。

加大科技投入是一方面,对石化油服而言,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明确未来科技攻关方向。

“油公司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石化油服未来的攻关方向必然与油公司勘探发展方向一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总地质师马永生在石化油服的科技创新工作会上提出了近年来油气勘探领域的“八大转变”:从储油气层到生油气层,从局部圈闭到大面积、全盆地,从构造、岩性油气藏到常规、非常规油气聚集,从高点找油气到下凹(洼)勘探,从优质储层到多类型储层,从中、深层目标到中、深层、超深层目标,从高、中品位油气资源到高、中、低品位油气资源,从滩浅海、中深水域到浅海、中深水域乃至深海等。

马永生认为,与八大转变相应,中国石化“十三五”期间油气勘探方向集中在以下七大领域:隐蔽及复杂断块、碳酸岩盐岩、大面积致密岩性、山前构造带、火成岩、海域、非常规资源,其中,前三为持续增储领域,后四为勘探突破与接替领域;需在物探、井筒、测录井等技术方面进行一系列重点攻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阳在此次会议上也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三点:一是深层、深水和非常规油气资源成为未来油气开发的重要领域,面对复杂的开发对象,要研究配套适用的技术;二是在低油价长期持续的情况下,要降低开发成本,依靠技术进步高效低成本发展,这将是油服公司的竞争力的主要体现;三是要不断提升研发实验平台的建设水平,包括信息平台、软件平台、标准平台、监测平台等。

面对需求,公司所属单位分别针对自身所长开展攻关。比如江汉工程总经理杨国圣说:“未来国内页岩气开发的难度预计会更大,并且要求技术更先进、成本更低。如果技术没有重大突破,成本就下不来,将会造成连锁的不良反应。所以,我们对技术难题的攻关丝毫不能懈怠。”

公司也根据油公司需要列出“十三五”技术攻关的主要目标:集成完善8类配套技术,重点突破10类核心技术,提升完善21类专项技术,储备8类前瞻技术,先导和推广8类技术,共计268项;“十三五”申请发明专利1000项以上,科研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整体技术水平步入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行列,部分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石化油服将利用这次新技术发布的机会,与国内外油公司密切沟通,更加深入细致地掌握油公司对于石油工程业务与技术服务的需求,融入市场、融入客户、融入现场,加快推进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服务能力,为国际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更专业、更高效、更安全环保的工程技术服务。”石化油服董事长焦方正表示。

深化“两化”融合 推动改造升级

“工业4.0时代”悄然到来,以移动通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成为驱动发展的又一强大动力。

“用信息技术全面推动技术升级、装备升级和管理与服务升级,是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的重大机遇和重要任务。”石化油服董事长焦方正指出。

在此背景下,石化油服提出,要在更深层次推动信息技术与工程技术的融合发展,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技术,提升研发水平,集成创新能力,加快推动工程技术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重点加快自动化、智能化和无风险钻井、精细控压钻井以及可视化测井、录井量化与信息化等技术;积极推动软件升级,推动物探、测录井等专业技术向多学科联合、可视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等。

装备是工程技术的主要载体,要把智能制造作为石油工程“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积极应用智能设计、3D打印等信息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技术,加快突破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动石油工程装备提质升级。重点加快自动化钻机、精密测录井仪器和海洋工程等装备的设计、研发和制造,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装备系列,铸造石化油服装备制造品牌。

发展技术必须与推动管理和服务升级相结合。公司提出,要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能,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价值创造能力。重点加快整合石油工程数据库和信息资源,建设统一化、标准化的数据中心,实现全公司数据集成与共享;加强物联网、大数据在技术服务、设备管理、资源调配和流程优化等领域的应用,实现工程服务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各专业一体化和协同发展;打造远程技术支撑和辅助决策系统,实现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的远程作业监测、安全监管、专家支持,提高现场服务水平,降低服务成本。

未来,石化油服将通过运用智能化、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技术,以技术革命推动成本革命,以最佳方案、最优效率、最有竞争力的成本实现提速提质提效,以工程技术的创新和跨越支撑勘探开发成本不上升和效益稳增长,加快创新打造以低成本和先进适用为主要特征的特色技术系列,推动石油工程从保障型服务向增值型服务转变,在支撑保障集团公司上游板块发展过程中实现石油工程自身的持续有效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鸟瞰独山子大峡谷

图片为作者2015年11月16日大雨过后天气晴朗瞬间,在新疆克拉玛依独山子黑山西侧顶部拍摄的。此处位于独山子制高点,北面俯瞰独山子工业城区,南面俯瞰独山子大峡谷全景,可目睹天山脚下的大峡谷壮观景象,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邢善良/摄

猜你喜欢
油服勘探石油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勘探石油
立秋
油服回暖下的众生象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浅析测绘在煤矿勘探中的应用
中石化油服暂居三季度A股预亏王
油服滑铁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