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反课纲运动:到底在反什么

2015-09-24 09:20徐亦鹏
世界知识 2015年17期
关键词:史观台独中国化

徐亦鹏

2015年8月2日,反课纲学生及民众在台湾“教育部”大楼外广场集会。样的现状?

反课纲运动使历史教科书沦为政治斗争的战场,使李扁“去中国化”运动得以维系,使民进党“柔性台独”、“稳健台独”路线得以延伸,将导致历史真相和年轻世代国族认同的持续扭曲。“台独”理念与民粹主义一旦结合,势将成为任何政治势力所无法控制的危险力量。

根据台湾当局教育部门规划,普通高中语文及社会领域学科的新课纲将在2015新学年开始实施。这意味着岛内2015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本应拿着新编的语文、历史、地理、公民课本开始学习。然而,一场来势汹汹的反课纲运动打断了这一进程。

学生为课纲争议“占领教育部”

自台当局2014年初公布高中社会领域课纲微调方案以来,民进党和“独派”社团不断发动对新课纲的抵制和抗议,持续营造反课纲调整的社会氛围,并鼓励、支持相关团体的抗议活动。在此背景下,岛内部分中学生展开串联,逐渐成为反课纲主力,进而发起“占领教育部”行动,迫使当局就新课纲作出让步。

2015年5月1日,台中市一中“苹果树公社”社团组织20余名学生静坐,要求当局撤回新课纲,公开课纲调整与制订中的“十二年国教”大纲相关资讯,建立课纲审定的公共参与程序,“苹果树公社”也因此成为岛内首个中学生反课纲社团。其后,岛内中学生群起效仿,组成社团,掀起反课纲运动。随着暑假到来及新课纲上路时间临近,6月以来,“北区反课纲高校联盟”、“北区高职联盟”、“夺回桃园青年阵线”等学生团体多次小规模强行闯入“教育部”及其下属机关喷漆、喊口号,并与警方对峙,抗议行动逐步升温、失控。

7月22日,“北区反课纲高校联盟”发动酝酿已久的“包围教育部”活动,近200人到场。“包围”活动持续到23日晚间,33名学生及民众强行闯入“教育部”前庭,其中18人冲进“教育部长”吴思华办公室并试图长久“占领”。随后,警方将非法侵入人员逮捕,并驱离试图再度硬闯的学生和群众。为了平息事件,“行政院”提出三项处理意见:“新旧版的课本并行、有争议的部分不考、有争议的部分立刻开始检讨”,吴思华则表示让师生共同参与编写高中历史科补充教材。

就在各方为“教育部”是否应对23日入侵人员提告、以及是否撤回课纲等问题争论不休时,7月30日,在一周前曾因入侵“教育部”而被逮捕的学生之一、反课纲团体发言人林冠华在家中自杀。尽管林冠华的家属表示其有情绪障碍,不希望将其死亡和反课纲运动连结,但反课纲团体借机再度发起抗议行动。当晚,数百名学生、民众聚集“教育部”门外要求“撤回课纲、撤销诉讼、吴思华下台”,一度有400余人冲入“教育部”前庭,其中百余人持续“占领教育部”,以三项诉求的满足作为撤退条件。随后,吴思华承诺不追究非法闯入学生、民众责任,并表示将重启课纲审议委员会检讨新课纲。8月6日,台湾发布台风来袭预警,“占领教育部”的学生在与台北市长柯文哲及民进党人士密集沟通后,宣布因台风来袭、且诉求已获阶段性达成,即刻退场,结束长达162小时的“占领教育部”行动。学生声称“退场不是结束,是更多战场的开始”,“将带着反骨的公民种子,回去学校茁壮发芽”,并仍然坚持要求当局暂缓微调课纲。

引发风波的课纲微调

反课纲运动风生水起,不仅占据岛内媒体大量版面,而且成为政治角力的战场。这场运动表面上是学生抵制新课纲、要求重回旧课纲的抗议之举,但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作为争议核心的课纲微调案,牵涉到岛内蓝绿阵营围绕阐述历史真相与“去中国化”运动的斗争史。

对历史的认知是台湾课纲争议的焦点之一。图为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被强征为“慰安妇”的台湾妇女要求日本政府谢罪、赔偿。

从李登辉执政时任用持“同心圆史观”的学者杜正胜编写的《认识台湾》教科书开始,台湾的历史教育就走上了“去中国化”道路。所谓“同心圆史观”,用杜正胜的话说即“以台湾为中心,一圈圈往外认识世界,认识历史”,“从乡土史、台湾史、中国史、亚洲史到世界史”,“要摆脱大中国意识的笼罩,努力建立台湾的主体意识”。李登辉之后,陈水扁在执政的八年里,将课纲中的台湾史部分自中国史彻底分离,还制定《海洋教育与教科书用词检核计划》,禁用“日据”、“台湾地区”、“国画”、“古典诗词”等词汇,将“一边一国”的“台独”史观全面塞入“九年一贯”制学校文史地社各科当中。李扁对教科书的篡改,逐渐扭曲了台湾年轻一代对历史的认知,造成了后来蔡英文所描述的“台独是年轻世代天然成分”之局面。

马英九2008年执政后,并未立即着手开展文化教育领域的“去台独化”工程,直到第一任期即将结束,在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大声疾呼“正视中学史地课本”及新党、统盟等强力声援下,才决定起用统派学者对李扁造就的“去中国化”课纲拨乱反正。适逢台“十二年国教”新政定于2014年上路,为解决“九年一贯”教育与“十二年国教”的衔接问题,“教育部”成立检核小组开展课纲微调,在不更改各学科学分、授课节数的前提下,进行“错字勘误、内容补正及符合宪法之检核”,并“依据我国宪法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规定,检视课程纲要中相关用语,以符合法制及社会实际需求”。

台湾史部分的调整无疑是各界关注的重点。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由“台湾史观”回归“中国史观”。例如:旧课纲在郑成功统治台湾一章中以“郑氏政权的对外关系以及与清朝交涉的始末”表述,新课纲调整为“明郑的对外关系以及覆灭的经过”,并将“清朝”改为“清廷”。二是替换掉模糊、中性字眼。例如:在“当代台湾”一章中,过去以“国民政府的接收与中华民国政府迁台”描述当时政治环境的转变,新课纲把“接收”改为“光复”;同时将“荷西治台”改为“荷西入台”,“日本统治时期”改为“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三是改变突出台湾人与国民党“外来政权”斗争色彩的课程编排体例。旧课纲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方面分别讲述台湾战后的历史,新课纲则回归时间轴,以台湾光复、国民党迁台及1970年代为节点进行分段。以“二二八事件”为例,旧课纲将其放在“政治:从戒严到解严”一章,该章以威权统治脉络展开,从长期戒严、白色恐怖讲到“美丽岛事件”,突出每次事件在“台湾民主化进程”中的影响与地位,新课纲改以时间排列,不再有选择性地突出强调。

泛绿阵营公然推动的政治斗争

反课纲运动的主体是谁?如果简单地将这场运动归结为学生运动,尤其是未成年学生的所谓“公民不服从”运动,未免失之偏颇。民进党和“独派”团体毫不避讳地为整场运动出钱、出力、造势、值守。反课纲运动实际上是泛绿阵营煽动学生发起的政治斗争。

与参加去年反服贸运动的大学生相似,参与反课纲运动的中学生大多也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反对什么。近日有记者上街采访这些抗议学生“这次课纲到底调整了什么”,学生们纷纷表示“没仔细看过”、“没时间去了解”;记者又接着问道,“‘二二八事件部分内容被删,是否知道究竟是哪些内容”,学生们的回答又是“不太清楚”、“这我不是很了解耶”。学生们对新课纲不了解、对史实不熟悉,但却把“反课纲”运动闹得风生水起,让人不禁疑问,他们究竟为谁而战?

学生可谓不明就里,而民进党则是洞若观火。反课纲运动是民进党作为轴心和金主操纵的政治动作,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其筹码和棋子。2014年,课纲微调方案公布之初,民进党就发表声明,要求马当局停止调整高中课纲,并迅速作出决议,民进党执政县市将不配合课纲微调案。此后,民进党执政县市首长及“立委”积极支持、配合、声援甚至现身反课纲团体抗议活动,使其声势得以壮大。有证据表明,民进党为多次冲撞“教育部”的学生团体提供资金支持。在学生夜闯“教育部”被逮捕后,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迅速率领13名绿营县市长发表联合声明,要求“教育部”道歉,并不得向学生提告。在民进党借学生“占领教育部”行动迫使马当局让步后,蔡英文称赞:“因为学生们的努力,让黑箱课纲的政治操作必须摊开在阳光下被检视。”

就在民进党站在幕后策动和援助反课纲运动的同时,深绿的台联党和“独派”团体则充当了这次运动的中坚力量。台联党青年军不仅组织系列反课纲讲座、音乐会,为反课纲学生社团干部提供会议场所,台联党“立委”周倪安更带领台联党青年军和高中生参加“反洗脑课纲”游行。由于反课纲团体的历次活动人数都不如组织者预期,“独派”团体掺杂其间格外显眼。以7月22日的“包围教育部”活动为例,在不足200人的抗议人群中,可辨识的“独派”人士就有近40人。此外,陈翠莲、周婉窈、薛化元、刘熙明等深绿历史学者也到场声援学生,其中有的学者在反课纲运动中几乎无役不与,并常是其“公民论坛”的座上宾。

李扁“去中国化”运动的延续

反课纲运动究竟为了什么?抗议者常常提到的“程序黑箱”不过是一个自反服贸运动以来似乎屡试不爽的借口,而“台独”势力对新课纲阐释历史真相的忌惮,以及捍卫过往“去中国化”课纲的强烈愿望,才是反课纲运动的精神追求。

“程序黑箱”只是泛绿阵营抵制新课纲的借口。坚守“台独”史观,是泛绿阵营发动反课纲运动的精神诉求。民进党认为课纲调整是“违背事实以大中国观看世界,去台湾化”,称在课纲里强迫学生接受光复史观,违反“教育基本法”中立原则。“独派”团体认为当局有意地在历史课本上“镶嵌其拥护的意识形态及认同感,而非单纯客观地陈述历史”,“偏离纲要的原则,在历史解释上已然设好框架,直接或间接地引导编纂者未来的编写方向”。并称,在对郑成功的描述上,“把在台的郑氏政权与大中国脉络下明朝的关系扣紧,强调中国统治范围的正当性”;在对“二二八事件”的叙述上,将该事件“去脉络化”地放到“光复到政府迁台”一章里,“无法跟五六十年代发生的抗争以及现今的民主化发展产生连结”。

抵制对旧课纲的拨乱反正,延续李扁肇始的“去中国化”运动,是反课纲运动的实质目的。反课纲运动学生代表王品蓁曾针对“日本殖民统治”的说法表示,“如果这件事传到国外去,被日本政府知道,他们会不会愤怒?会不会觉得不公平?因为毕竟当初是签约,台湾才变成他们的。”这一颠倒黑白的表述清楚地体现了李扁“去中国化”运动的“成果”,这也正是泛绿阵营借反课纲运动所欲维系的“重要价值”。在学生团体“占领教育部”后,民进党执政13县市即发函辖内所有高中职学校,要求不遵循新课纲,重选教科书,由县市政府协助筹措相关经费。除了要维持旧课纲的“台独”史观和“台湾主体意识”,民进党还意图在未来的课纲调整中确保贯彻其“台独”理念,决定由蔡英文幕僚林万亿主责,会同党智库、“立法院”党团、执政县市及学者专家组成项目小组,监督课纲的检讨过程,并监督目前“教育部”正在进行的“十二年国教”课纲审议过程。

虽然目前“占领教育部”行动已经落幕,但让人担忧的是,反课纲运动使历史教科书沦为政治斗争的战场,使李扁“去中国化”运动得以维系,使民进党“柔性台独”、“稳健台独”路线得以延伸,将导致历史真相和年轻世代国族认同的持续扭曲。况且,“台独”理念与民粹主义一旦结合,势将成为任何政治势力所无法控制的危险力量,对台湾发展和两岸关系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史观台独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斥“台独”狂人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一个不容忽视的高考考察维度——比较史观
全球史观在初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和而不同 学以致用——近两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多元史观刍议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
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 国台办:“台独”不得人心等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