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评价脑出血方面的临床价值

2015-09-26 09:57林耀云张琳焓王家富王丽范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代谢率基底节亮度

林耀云,张琳焓,林 琳,韩 巍,王家富,王丽范,何 锦,李 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ET-CT室,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急性脑血管病中较严重的一种,致死率及致残率极高[1]。如果能适时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方案,不但可以挽救患者生命,还可以减少患者神经功能残疾程度,提高生存质量[2]。而客观评价脑血管疾病情况、疗效及转归的影像方法则是构成这一合理治疗方案的核心技术[3,4]。

基于以上原因,本课题选用18F-FDG-PET/CT影像做为研究目的,观察18F-FDG-PET/CT在评估脑出血及其周围组织的生存状态、转归等方面所具有的特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患者均符合:①CT确诊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约为20-30ml;②年龄为40-50岁,发病24h之内无二次出血,可以安静平躺8分钟;(3)治疗方案相同,均为24h后行置管引流术,术前行18F-FDG PET/CT检查。术后30天行第二次PET/CT检查。

1.2 PET/CT检查 患者检查前空腹≥8h,静脉注射18F-FDG显影剂,平卧休息40min后行头部PET/CT检查,头托固定,扫描时间为5min,重建层厚3mm,得到患者PET/CT图像。

1.3 定量分析 采用SPM及MRIcro软件处理PET/CT原始数据,应用软件勾画并测定患者出血病灶、出血灶周围缺血区域葡萄糖代谢水平。

1.4 出血病灶周围缺血区范围的确定 以病灶为中心,用软件MRIcro在病灶周围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进行像素亮度值的自动测量,并与健侧相同部位像素亮度值相比较,当两者数值一致时,患侧所涉及的最大径所包含的范围就应该属于缺血和出血区域,去掉出血区域后所剩余的面积就可以被认定为缺血区域。勾画此区域并进一步分析治疗前后数值的变化。

1.5 葡萄糖代谢率的说明 本研究所涉及的不同脑组织的葡萄代谢率均以像素亮度值来表明(软件自动将葡萄糖代谢率转换为像素亮度值),即,像素亮度值高的葡萄代谢率高,像素亮度值低的区域葡萄代谢率低,两者呈正相关。

1.6 随访 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治疗后一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选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中的FAQ问卷进行评分。

1.7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法(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用MRIcro勾画出血区的边界后,得出干预前后脑出血部位的像素亮度值,发现干预前后出血区像素亮度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1,图1)

图1 干预前脑出血患者PET/CT图像

表1 脑出血患者像素亮度值干预前后对比

2.2 干预前后出血灶周围缺血区域相比较,发现两者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2、图2)。

表2 干预前后脑缺血区域像素亮度值治疗前后对比

2.3 干预前后脑出血,缺血区域像素亮度值变化与ADL评分的比较 见表3。

3 讨论

3.1 出血区18F-FDG PET/CT显像特点 治疗后出血区域内的葡萄糖代谢值有一定恢复,但不能证实是病灶区部分神经细胞的功能得恢复。这是因为:病灶区的变化过程包括炎性细胞的浸润、纤维包裹、吸收、机化等一系列复杂的恢复过程,参与这些过程的细胞均需要葡萄糖作为代谢底物,这时18FFDG PET的影像上所体现出的葡萄糖代谢值增加,根本无法区别是哪种细胞或哪些细胞代谢增高所致;另外出血病灶区内的神经细胞的内外环境均十分恶劣,几乎没有太多神经细胞能渡过这一漫长的恢复过程的。

表3 干预前后脑出血、缺血区域像素亮度值变化与ADL评分的比较

图2 干预后脑出血患者PET/CT图像

3.2 缺血区葡萄糖代谢值的变化及与患者相关性的分析 本研究证明,在出血区周围都会存在着一定的缺血范围。刘庆新等人[5]认为:除血肿引起的急性神经组织固定的损害外,应该还包括着血肿周边缺血区域组织损害逐渐加深所引起的继发性损害,这部分区域的转归与预后有直接相关性。

按照实验设计思路,在18F-FDG-PET/CT显像中,葡萄代谢值变化差值越大,患者恢复的越快,而差值不明显则治疗后功能恢复情况不好。但是,本实验研究中并没有发现这一规律,无论是病灶周围的缺血区的葡萄糖代谢值,还是治疗后病灶周围的缺血区的葡萄糖代谢值,或者两者之间的差异,均与患者的预后恢复程度没有一定的相关性。

尽管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但可以看出,治疗后患者病灶周围缺血区的葡萄糖代谢值均有明显的增加,没有一例患者的缺血区葡萄糖代谢值出现下降。而且,实验中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出血周围缺血区域平均葡萄糖代谢值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可以认为,随着治疗因素的介入,供血血管的恢复,出血周围存在的缺血区会逐渐减少,患者的病情会得到逐渐的缓解。尽管缓解的程度与很多的因素有关,但是病灶周围缺血区葡萄糖代谢值的变化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适当选择18F-FDG PET/CT做为脑出血患者检查、预后评估的工具,对于患者生存机会和生存质量的提高以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均有较大帮助。

[1]Agre P,Sasaki S,Chrispeels M.Aquaporins:a family of water channel proteins[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Renal Physiology,1993,265:F461.

[2]Benga G.Birth of water channel proteins-the aquaporins[J].Cell biology international,2003,27:701.

[3]Fisher M.Characterizing the target of acute stroke therapy[J].Stroke 1997,28:866.

[4]Hanel RA,Xavier AR,Mohammad Y,et al.Outcome following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nd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Neurol Res,2002,24(Suppl 1):S58.

[5]刘庆新,张苏明.急性脑出血继发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3:191.

猜你喜欢
代谢率基底节亮度
人要活得“凉爽”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中年“发福”别怪代谢率
远不止DCI色域,轻量级机身中更蕴含强悍的亮度表现 光峰(Appptronics)C800
蜂鸟可以降低体温减缓代谢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基底节钙化影像学检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亮度调色多面手
越懒,越不易灭绝
亮度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