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密码(十四)
—— 第十四弦乐四重奏 op.142

2015-09-26 07:25文/王
音乐生活 2015年11期
关键词:同音音型四重奏

文/王 晶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十四)
—— 第十四弦乐四重奏 op.142

文/王 晶

1972年8月2日,第十三弦乐四重奏的被题献者中提琴家瓦迪米·鲍里索夫斯基去世。作为与肖斯塔科维奇关系很好的艺术家,鲍里索夫斯基的离世对作曲家造成了巨大的震动。在给朋友的信中,肖斯塔科维奇不无伤感地谈道:“生活变得很艰难了,命运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损失简直太多了……” 死亡的影子似乎越来越接近作曲家和他身边的朋友们。在老朋友们一个个离开的当口,作曲家本身也在经受着病痛的折磨。1971年9 月17日,肖斯塔科维奇突发第二次心肌梗塞,住院疗养近半年。身体机能的下降让作曲家感到悲观,在随后的一系列与友人的信件中,频繁出现的两个词就是病痛与死亡,作曲家一方面对朋友们的纷纷离世表示感慨,同时又对自身的病痛感到无奈。

在衰老与死神逐渐逼近的阴影下,作曲家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日益恶化及越来越衰减的创作能力感到焦虑。在这种焦虑背景下,1973年,作曲家完成了他的《第十四弦乐四重奏》。这部写于春天的作品是他这个年份唯一的一部作品。其作曲的最初灵感正是受到了鲍里索夫斯基去世的影响。按照惯例,这部作品同样呈现给了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乐团的成员——大提琴手谢尔盖·西林斯基。随后于1973年11月12日在列宁格勒德格林卡小音乐厅进行了首演。

第十四弦乐四重奏由于处在十二、十三两部重量级作品之后,而再其后则是终章之作的第十五弦乐四重奏,因此第十四弦乐四重奏往往会被人忽视。然而此曲的意义内涵绝对不逊于上述其它三首,同时代的卡巴列夫斯基曾经给予这部作品以极高的评价,称其为“感情与思考,灵感与巨匠性的最高和谐。”而日本理论家井上赖丰则认为“如果说第十三号是人类命运的故事,那么第十四号可以说是人类升华的戏剧”。从上述评论可以推测,在第十四弦乐四重奏中,作曲家是以一种充满戏剧性冲突的创作手法进行写作的。

在第十三弦乐四重奏将结构的聚合达到极致之后,第十四弦乐四重奏并没有继续单一乐章的模式,而是又一次采用回归性的三乐章的结构形式,其中第二、三乐章连续演奏。在之前的四重奏创作中,第五、第七弦乐四重奏均采用三乐章结构形式,但与之前不同的是,在第五号、第七号之中,均采用不间断演奏的形式,第十四弦乐四重奏则以明显的终止将第一乐章与后面的两乐章分割开来,从而形成一种不同的情绪比照。三乐章的速度安排同样具有传统风格,采用典型的快 —— 慢 —— 快的速度安排。

同时,在经过第十二、十三弦乐四重奏的无调性尝试之后,在第十四弦乐四重奏中,作曲家回到了调性音乐的创作领域。第十四弦乐四重奏的第一乐章以明确的调性旋律形态组织而成,乐章结构为双副部倒装再现的奏鸣曲形式。与第十三弦乐四重奏一样,在这首四重奏中被题献者的乐器成为音乐表达的中坚力量。因为作品题献给大提琴手,在这首作品中大提琴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表现意义。在整个第一乐章中,大提琴担负了所有主要材料的首次陈述。

乐章开始以中提琴强力陈述开篇,开篇动机清新别致,与之前的第六弦乐四重奏十分类似。可以认为第十四弦乐四重奏与第六弦乐四重奏的开头基本以同样的构思创作而成。开头这两小节的序奏对整个乐章乃至全曲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全曲都是在这一单音重复音型的隐性控制之下进行发展。而这一音型在第十三弦乐四重奏的主奏乐器中提琴上出现,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味。这恰恰也与第六弦乐四重奏达成一致。

主部主题的陈述由大提琴声部开始,大提琴奏出轻快的舞蹈曲调,低音笨拙的舞蹈性节奏具有幽默乐天的性格(见谱例1)。在主题的呈示阶段过后,进入了与之相对比的发展阶段,同样的舞蹈节奏以完全相反的方向行进,并跟随下行音调模进。大提琴进行主部主题乐句的陈述之后,第一小提琴担当了重复并延展主题的工作。主题在高音区之中再现并通过分裂主题动机的形式进行发展。

谱例1:

副部整个是“游移”的,从调性上看基本以混合调性为主,没有明确的调性陈述。由副部接入展开部时,中提琴以作曲家惯用的“马达”节奏动机进行。整个段落的调性十分稳定,这种稳定的调性与之前的副部陈述形成鲜明的对比,继而形成一种十分“反常规”的做法:在传统奏鸣曲式调性稳定的主题呈示段落在此变为动机式的分裂展开,而惯常以调性游移为特色的展开部,却有持续音在长时间萦绕。

整个展开部都控制在某一个音的同音重复影响下,作曲家选择如此创作用意何在?当我们回顾之前,从乐曲的开头观察即可明白。乐曲以短暂的六个同音重复引出。在主部主题呈示过程中,这一音型并未干涉主题的发展,主题以一种无忧无虑的幽默姿态随意进行着延展,只在引入副部之时才再次出现。副部的下行音调显然与主部主题的情绪特质产生对比,分裂的下行音调营造着痛苦与失望。当展开部中主部主题再现时,同音重复的音调开始侵入,不仅侵入副部主题也侵入主部主题。如果说同音重复象征永恒死亡的威胁,单纯的主部主题是少年印象,副部主题是青年的痛苦,那么同音重复的由隐至显正可以展现死亡威胁对于人生的影响。死亡一直都在,只是少年之时的人们不会对其感到太多的忧虑,随着年岁的增长,死亡的阴影会越来越浓重并时刻伴随在人的左右,片刻不离。

再现部采用倒装再现的形式加深这种印象,尾声中主部主题的音调零星地在四声部闪现,伴随其他声部持续的长音延留。并最终都归于寂静。只余下第二小提琴单调的同音重复的马达式节奏动机。整个第一乐章就如此结束,向人们展示了死亡在人生之中的作用与无上的威力。

在第一乐章呈示之后,第二乐章展现出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素质,由于第二乐章与第三乐章之间不间断演奏,两乐章之间不仅仅在时间上连续,同时在材料上也具备内在联系。因此可以认为全曲是分成第一乐章与第二、三乐章这两部分进行构思与表达的。第二乐章由小提琴冥想性的曲调开始,由上行六度接下行二度的曲折动机引申出具有自由吟唱性的主题,其情绪特质明显与第一乐章不同,第一乐章的活泼单纯在此已经难觅踪迹,而是以更为内倾性的陈述为主。但第二乐章的几个主要主题来源均是第一乐章的呈示部元素,因此在对立的基础上可以看到更深层次的相互统一。

第三乐章承接第二乐章末尾的同音拨奏音型,这一乐章结构十分奇特,乐章的引子部分在之后的发展中作为一个固定的主题进行发展并且持续引导着作品进行。而在乐章末端,作品的尾声则以四个段落的长大结构全部引用了第二乐章的主题。考虑到二、三乐章是连续演奏,因此这里的尾声就同时具备了非常重要的再现意义。假若将二、三乐章视作一个整体,则此处的尾声完全可以视作是第二乐章的缩减再现,那样这两乐章就从整体上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部性结构,与第一乐章形成了呼应。同时在尾声中,大提琴演奏由主部主题引申出的宣叙调,以四度音程向上伸展,同时与上方三声部进行对话。曲终大提琴再次回响第一乐章开始时的同音重复音型,在最后一次连续的四五度上行后终归于寂灭。

第十四弦乐四重奏从音乐语言、整体结构等方面都显示出了一种回归的倾向。第一乐章中开头对之前作品的沿用,以及音乐语言风格的调性化回归,甚至是天真童趣的舞蹈性主题的采用,都在明确一种创作风格的回归。同时,作品的第一乐章与第二、第三乐章在情绪特质上存在着巨大的鸿沟。第一乐章所表现出来的开朗乐观的“回归式”情感基调并没有在第二、第三乐章中延续:从第二乐章开始,音乐就进入了一种似乎停滞的状态,主题间缺少对比,随后的第三乐章则更似乎只是第二乐章的延续。因此,如何看待这种分裂将成为理解这部作品的门径所在。

如果说第十二弦乐四重奏是对生命之力的赞颂,第十三弦乐四重奏则是对死亡、抑或非命之死的描述。那么在第十四弦乐四重奏中,作曲家着力阐述的是死亡对于正常人,对于所有人的意义。正如作曲家在信件中向朋友们诉说的,他不断地看见死亡在身边发生,他已经可以正视死亡,坦然接受。正是在这种心态下的影响下,作曲家才创作出了这部作品。

三个乐章内部存在关联。此关联因素正是乐章开头中提琴奏出的六个重复音动机的反复运用:在第一乐章中,同音的持续音型主要出现于引入、连接以及背景音调中。如同一个阴影时时地缠绕在主题呈示的周围。而在第二乐章,这种持续音型已经渗透进了主题呈示的内部,如同顽疾一般时刻伴随着主题的发展,将主题拖入迟滞的状态之中。进入第三乐章这一持续音型已经跃升为显性因素,成为全曲的主导主题。在第三乐章中,这种音调掌控了一切,所有的主题发展都在他的伴随之下进行。在作曲家晚年创作中,最常用的音程形态,一是四度音程,另外一个便是同音的反复持续。这种迟滞的音型正是“死亡”寂灭永恒的象征,而这部作品则由这种类似死亡的音调贯穿了全曲发展。

由此,一种强烈的悲剧感油然而生,这一持续的音调似乎具备着某种神奇的不可抑制的力量,呈现在我们面前,并使我们产生浓重的悲剧感,第十四弦乐四重奏正是通过对这种不可抗拒的恐惧的描述,阐述了人生的必然悲剧。第一乐章与二、三乐章之所以在情感特质上会产生鸿沟,是因为它们处于不同的世界结构之中。第一乐章立足于现实社会,世俗的舞蹈曲调是对现实人群的描摹。在此处,虽然命运一直存在,但愚民并不会对其产生太大的反响,唯有厄运袭来、死亡降临之时人群才会对命运产生恐惧,然而却仍旧苦中作乐。第二、三乐章则进入精神世界,这是以作曲家个人的立场或者以一种哲学家的态度看待命运与死亡,这是对命运与死亡的深度思考,并最终认识到死亡将持续伴随着我们,然后再以一种达观的态度来迎接这种命运的必然。

第十四弦乐四重奏以一种冷静超然的悲观态度看待生命。作者通过这种不同情感特质的对比展示命运的不可抗拒力,并由此产生悲剧效果。第一乐章的舞蹈曲调固然温暖,然而毕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经历漫长的发展之后,作曲家的弦乐四重奏创作也趋向终点。在第十四弦乐四重奏之后,作曲家将进入他最后一部四重奏的写作。在接下来的第十五弦乐四重奏中,宿命的终结必然来临,一切将归于永恒。

(责任编辑 张晓燕)

猜你喜欢
同音音型四重奏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康有为藏西夏字书《同音》残叶版本考
未来人居“空间四重奏”——ArtPark9室内建筑实验
《同音》二字格探析
引入钢琴伴奏提升高中生歌唱能力探研
即兴伴奏的音型发展方式
即兴伴奏构建灵动式音乐课堂探析
论刘聪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音型分类
巧妙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