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戈之王皮耶佐拉

2015-09-27 08:07文/安
音乐生活 2015年9期
关键词:皮耶探戈手风琴

文/安 磊

探戈之王皮耶佐拉

文/安 磊

在南美音乐史上,阿斯托尔·潘塔莱昂·皮耶佐拉(Astor Pantaleón Piazzolla 1921.03.11-1992.07.04)被尊称为“探戈之父”及“阿根廷国宝”,因创立“新探戈音乐(Tango Nuevo)乐派”而成为阿根廷文化的代表人物。皮耶佐拉出生于阿根廷的银海市(Mar del Plata),4岁时跟随家人移居纽约格林威治村,在纽约皮耶佐拉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架班多纽手风琴,并录制了第一张非营利性唱片Marionette Spagnol。13岁时与探戈传奇大师加德尔一起工作,拍摄电影担任配角并演奏手风琴,接触到探戈音乐。1936年,皮耶佐拉全家搬回阿根廷。在钢琴家鲁宾斯坦的鼓励下师从阿根廷作曲家希纳斯特拉(A. Ginastera),系统学习了钢琴、作曲等专业。1943年,皮耶佐拉创作了作品《弦乐与竖琴组曲》(Suite para Cuerdas y Arpas),1946年,创作了第一部探戈作品《混乱》(El Desbande),并组建自己的第一支管弦乐队。

皮耶佐拉音乐学院毕业后,曾一度在矛盾中质疑自己的探戈音乐风格,试图放弃探戈音乐,开辟新的创作领域。1953年对皮耶佐拉是重要的一年,在法比安·塞维茨基(Fabien Sevitzky)比赛中,其创作的作品《布宜诺斯艾利斯》(三段交响作品)获得第一名,并赢得机会赴法国拜著名作曲家娜底娅·布朗热(Nadie Boulanger)为师。在布朗热的鼓励和肯定下,皮耶佐拉重新正视自己的创作道路,开始专注于探戈音乐的探索,踏上“新探戈音乐乐派”的征途。1955年,皮耶佐拉返回阿根廷并组建了一个名为“布宜诺斯艾利斯八重奏”(Octeto Buenos Aires)的乐团,其乐器编制为两把小手风琴,两把小提琴,低音提琴,大提琴,钢琴及一把电吉他,确立了探戈乐团的标准编制。

上世纪6 0年代皮耶佐拉创作了大量探戈作品。在皮耶佐拉不计其数的作品中,最杰出的有《天使系列》,它围绕一个天使主题展开:《探戈天使》(TANGO DEL ANGEL)(1957)《天使之路》(INTRODUCTION AL ANGEL)(1962)《天使之死》(DEATH OF THE ANGEL)(1962)《天使的MILONGA》(THE ANGEL'S MILONGA)(1965)以及《天使复活》(RESARRECTION DEL ADGEL)(1965)。皮耶佐拉指出这些作品是为20世纪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而作。冷静的弦乐齐奏和六角手风琴的旋律烘托下,映射了现代都市冷漠而宏大的气息。

1968年,皮耶佐拉创作了历史上的第一部探戈歌剧《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玛莉亚》(Maria de Buenos Aires)。20世纪70年代后期,皮耶佐拉旅居意大利,迎来其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其代表作《自由探戈》(Libertango)和《班多纽手风琴协奏曲》(Concierto para bandoneón)均出自这一时期。1990年,皮耶佐拉在巴黎患中风,1992年,皮耶佐拉病逝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皮耶佐拉试图从演出形式和音乐创作两方面对传统探戈音乐进行创新。他在乐队中尝试以站姿演奏探戈音乐的灵魂乐器——班多纽手风琴。单脚踏在椅子上演奏六角手风琴成为音乐舞台上专属于他的特点,而在他之前,手风琴一般是以坐姿演奏,皮耶佐拉认为这样更有利于情感的宣泄和表达。正如他所言:“传统探戈音乐是很无聊的,不断重复一成不变的旋律,老是用那几个和弦,演奏者和机械人无异。我决定去改变它,用新方式作曲和演奏。别忘了,阿根廷人是感情丰富的。”

皮耶佐拉的音乐虽然饱含感情,但也是冷静、理智的,在节奏方面完全突破传统音乐的强弱规律,强调重音、切分音及装饰音的运用,形成别致的曲风,作品有很强的旋律感和节奏性,颠覆了探戈音乐长久以来只能作为舞蹈伴奏的附属地位。通过皮耶佐拉的创作,探戈采用的音乐体裁从早期单纯的舞曲形式扩展为歌剧、协奏曲、交响乐等多种演出方式,成为独立表达内心思想的艺术形式。

不同于巴西等其他南美洲国家音乐的热情,他的音乐像是一个人的低吟浅唱,是孤寂的。他这样评价自己的探戈音乐:“并不是因为我伤感,完全不是。我是个快乐的人,我喜爱美酒与美食,我喜欢生活,所以我的音乐没有理由是悲伤的。但我的音乐是伤感的,因为探戈是伤感的。探戈虽然伤感、富有戏剧性,但并不悲观厌世。古老而荒谬的探戈歌词才是悲观厌世的。”

在音乐创作方面,皮耶佐拉从和声、复调、曲式、配器四个方面将古典音乐和爵士音乐的创作技法渗透到探戈创作当中,形成独树一帜的新探戈音乐风格。大量使用古典音乐和爵士乐的和声技法,改变了传统探戈音乐单调重复、缺乏表现的和声织体;将西方古典音乐的成熟曲式结构用于创作当中,扩展了探戈的音乐篇幅和表现张力,例如:根据巴洛克组曲(Suite)形式创作的《探戈·四季》等组曲,为独奏手风琴和乐队创作的《手风琴协奏曲》都是借用古典音乐的框架表现探戈的内容;引入富于古典音乐色彩的独奏小提琴、独奏大提琴等乐器,同时在乐器编配上引入电吉他、木吉他、拨弦低音提琴等带有爵士风格的乐器,使探戈音乐在配器方面趋于色彩化,音乐语言也更为丰满;在探戈室内乐重奏中遵循古典重奏音乐的精神,分配给每个声部以同等重要地位,原本只担任低音、节奏任务的声部,也有机会演奏较高技巧性的段落。

这些改变对探戈演奏者的独奏能力和演奏技巧有了更高的要求,但从另一侧面看,无疑更大程度提高了探戈音乐的审美要求和艺术水准。古典音乐领域一直持续关注着皮耶佐拉,他的作品被改编成多种乐器版本,甚至在古典音乐界形成一股改编和演奏皮耶佐拉作品的潮流。皮耶佐拉去世后,很多音乐家用各种形式对其致敬,例如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基顿·克莱默(Gidon Kremer)连续录制了一系列皮耶佐拉作品唱片,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与皮耶佐拉生前的伙伴录制了《探戈灵魂》。在这些致敬活动中,有影响的几乎都是古典音乐领域的音乐人,皮耶佐拉对探戈音乐的艺术化做出的贡献可窥一斑。

(责任编辑 吴家军)

安磊,1976.12,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音乐学专业,博士。

猜你喜欢
皮耶探戈手风琴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张之远问鼎第70届手风琴世界锦标赛
机械舞者
手风琴音乐在室内乐实践中的研究
中国手风琴发展的现状分析
雷军的汽车探戈
一曲探戈
跳一段探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