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孜运河遗址出土的耀州窑系青瓷碗鉴赏

2015-09-28 00:45闫红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5年4期
关键词:耀州釉面汝窑

闫红

柳孜运河遗址经过1999年与2012年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遗物,包括瓷、陶、石、铜、骨、木、铁器等。其中瓷器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在北宋地层出土的耀州窑系青瓷较多,器形种类主要为碗、盏,根据器物特征可判断这些耀州窑系青瓷应为河南省临汝窑所产。为方便研究,盏可以并入碗类中进行研究。本文将就该遗址出土的这批耀州窑系青瓷碗进行鉴赏与讨论。

一、柳孜运河遗址出土耀州窑系青瓷碗的类型及特点

柳孜运河遗址出土的这批耀州窑系青瓷碗类型有青釉小碗(盏)、青釉大碗、青釉印花碗、青釉划花碗。器表所施青釉的色调有少许差别,胎质皆为较致密细腻的灰色胎。下面根据器形特点的不同分类选取标本进行介绍:

(一)青釉小碗(盏)

青釉小碗(盏)出土数量较多,存续时间较长,跨越的层位较多。根据出土青釉碗(盏)口、底特征的不同选取标本介绍如下:

1 标本T04(15):22,口径13.2cm,底径4.6cm,通高4.8cm,釉厚0.2mm。敞口,圆唇,弧腹,圈足,外足墙高于内足墙。除足底外器身满施青釉(见图1、图2)。

2 标本T21(10):317,口径11.4cm,底径3.4cm,通高6cm,釉厚0.2mm。敞口,圆唇,弧腹,浅圈足,足脊斜削一刀,刮削痕迹明显,多带窑粘。除足底外器身满施青釉(见图3、图4)。

3.标本T12(12):116,口径12.3cm,底径3.1cm,通高5.2cm,釉厚0.2mm。侈口外撇,圆唇,厚唇,唇部凸起明显,弧腹,圈足,足底有窑粘。足脊外沿斜削。除外圈足底均满施青釉,釉面有小开片,有积釉现象(见图5、图6)。这类青釉盏最多,出土800余件,有些因长期埋于沙土,稍有脱釉现象,如T24(12):3(见图7)。

4.标本T13(10):114,口径10.4cm,底径3cm,通高4cm,釉厚0.2mm。侈口,圆唇,厚唇,弧腹,圈足较矮,足外沿斜削一刀。器身满施青釉(见图8~图10)。

(二)青釉大碗

青釉大碗出土数量较少,主要出土于北宋文化层。根据口、腹、底特征的不同列举标本介绍如下:

1.标本T12(11):48,口径19.8cm,底径5.4cm,通高8.9cm,釉厚0.2mm。敞口,口沿外撇,尖圆唇,深弧腹,圈足。除圈足底均满施青釉,釉面有小开片,有积釉、流釉现象(见图11、图12)。

2.标本T12(10):627,口径19.0cm,底径6.4cm,通高5.8cm,釉厚0.2mm。侈口,圆唇,斜弧腹,腹略深,内腹部有一周凸棱,圈足。除外圈足底均满施青釉,釉面有小开片,有积釉、流釉现象(见图13、图14)。

3.标本T12(10):121,口径17.6cm,底径6.2cm,通高4.4cm,釉厚0.1mm。侈口,口外撇,圆唇,斜弧腹,腹稍浅,且内腹处有分格线。除外圈足底均满施青釉,有积釉现象(见图15、图16)。

4.标本T12(10):401,口径21.9cm,底径7.3cm,通高10.7cm,釉厚0.1~0.2mm。葵口,出筋,圆唇,深弧腹,圈足微内收,外足底旋削一刀。除外圈足底均满施青釉,釉面有小开片,有积釉现象(见图17、图18)。

(三)青釉印花碗

耀州窑系青瓷印花碗出土数量不多,但花卉纹饰多样,型式不一。根据器物特征与印花纹饰的不同列举标本介绍如下:

1.T04(12):20,口径13.4cm,底径5.5cm,通高3.8cm,釉厚0.2mm。侈口,圆唇,浅弧腹,微折,圈足。腹内周印上下三层菊花纹。内外均满施青釉,有积釉现象(见图19~图21)。

2.标本T12(10):245,口径11.2cm,底径4cm,通高5.1cm,釉厚0.2mm。侈口,圆唇,深弧腹,圈足,足脊刮削。腹内周印二层菊花纹。除外圈足底均满施青釉,釉面有小开片,有积釉现象(见图22~图24)。

3.标本T04(15):117cm,口径11.6cm,底径4.3cm,通高3.2cm,釉厚0.2mm。侈口,口沿较小,口沿外撇,圆唇,厚唇,弧腹,圈足,腹内印草叶纹。内外均满施青釉,釉面有小开片,有积釉、流釉现象(见图25~图27)。

4.标本T04(14):141,口径12.6cm,底径3.9cm,通高5.6cm,釉厚0.2mm。侈口,口沿较小,口沿外撇,圆唇,弧腹,圈足。内外满施青釉,釉面有小开片,有积釉、流釉现象。碗内分五格,模印缠枝菊花纹(见图28、图29)。

5.标本T12(10):224,口径13.3cm,底径4.4cm,通高3.6cm,釉厚0.4mm。侈口,口沿外撇,圆唇,弧腹,圈足。胎体较轻薄,除外圈足底均满施青釉,釉面有小开片,有积釉现象。腹内底印草叶纹,腹部印海水波浪纹(见图30~图32)。

6.标本T21(12):57,口径12.7cm,底径3cm,通高5.6cm,釉厚0.2~0.3mm。侈口,口较小,圆唇,弧腹,圈足。胎质轻薄,除外底均满施青釉,釉面有小开片,有积釉现象。器内缠枝菊花纹细腻,内底印一团菊,腹部一周印有数个缠枝团菊(见图33、图34)。

7.标本T24(11):38,口径20.4cm,底径5.2cm,通高6.8cm,釉厚0.2mm。胎体厚重,侈口外撇,口沿较大,圆唇,弧腹,圈足。除外圈足底外满施青釉,釉面有小开片,有积釉现象。器表一周刻划放射状线条纹,器内印缠枝菊花纹(见图35、图36)。

8.标本T13(10):138,口径20.1cm,底径5.4cm,通高7.4cm,釉厚0.1mm。敞口,圆唇,弧腹,圈足。足脊被刮削过,足底有窑粘。除足底外满施青釉。器内模印花卉纹,器外口沿下饰一周弦纹(见图37~图39)。

(四)青釉划花碗

耀州窑系青釉划花碗出土数量不多,花卉纹饰种类较少。根据纹饰与器形的不同选取标本介绍如下:

1.标本T12②:38,口径13.8cm,底径4.3cm,通高5.9cm,釉厚0.2~0.3mm。侈口外撇,弧腹,圆唇,圈足。釉色玻璃质感强。内施满釉,外施青釉至圈足,釉面有小开片,有积釉现象。器内花纹干净利落,刻划草叶纹与篦划纹(见图40~图42)。

2.T12(10):175,口径11.7cm,底径4.2cm,通高5.8cm,釉厚0.2mm。侈口,葵口,圆唇,深弧腹,圈足。内施满釉,外施青釉至圈足,釉面较光洁。外腹部划伞箍纹,圈足足心有墨书(见图43~图45)。

二、与陕西黄堡镇耀州窑青瓷器的对比研究

柳孜出土的这批耀州窑系青瓷碗属于河南省临汝窑所产,“临汝窑”这一名称是冯先铭先生1964年对河南省临汝县宋代瓷窑遗址调查后提出的。临汝县境内制瓷原料特别丰富,发现烧制汝瓷的窑址多处。内乡、新安、宜阳、宝丰、郊县、鲁山等许多地区均发现类汝窑青瓷窑口,从而形成了以临汝县为中心烧制汝瓷的庞大窑群。这些窑群临近汝窑,可以看成一个整体,称为“临汝窑”。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河南临汝窑青瓷仿于陕西黄堡镇耀州窑,也有持不同观点的。下面就出土的这批临汝窑青瓷器与耀州窑青瓷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对比。

1.胎的对比。临汝窑青瓷的胎质没有耀州窑那么细腻致密,在瓷土的淘洗上没有耀州窑那么精细,灰色胎的色调比耀州窑显得略深,胎体的规整程度也比不上耀州窑。

2.釉的对比。从透明度来看,临汝窑青瓷釉色以青为主,透明度略高于耀州窑青瓷。耀州窑釉色青中略带黄或灰,给人以沉稳凝重之感,色泽较匀,玉质感较强(见图46)。

3.器形种类及造型对比。耀州窑青瓷的种类与造型品种齐全且用途广泛,每一种器物有不同的造型,整体而言,不下千种。就器形与造型而言,临汝窑青瓷远逊于耀州窑青瓷。从临汝窑址及大运河河道内的出土情况可以判断:临汝窑烧制的耀州窑系青瓷主要以各式碗、盏、盘为主,其他则较少,主要用于批量外销。

4.装饰工艺对比。印花工艺一直是临汝窑青瓷的主要装饰方法,贯穿了临汝窑青瓷的整个历程;刻花工艺在临汝窑一直居于次要地位。这一点从柳孜运河遗址出土的临汝窑瓷器年代可以证明。这批素面与印花的耀州窑系青釉瓷器大量出土于北宋中晚期地层,划花青釉瓷出土较少,一般出土在金代地层。耀州窑青瓷在北宋早中期则以剔花与刻划花装饰为主,北宋后期则转变为以印花为主,刻花次之。根据印花工艺运用的时间和数量,临汝窑青瓷对耀州窑青瓷产生影响是可能的,二者很有可能是互为影响的。

三、结语

通过列举柳孜运河遗址出土的不同器形种类的耀州窑系青釉瓷碗标本,可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该遗址重大价值的认识,加强我们鉴别耀州窑系青釉瓷碗的能力。初步判断这批耀州窑系青釉瓷碗产自河南临汝窑,是否来自临汝窑不同的窑口,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临汝窑与耀州窑同是北方地区影响比较广泛的青瓷窑口,临汝窑青瓷和耀州窑青瓷应该是同时发展、互相交流学习的。临汝窑所产耀州窑系青瓷可以说是临汝窑与耀州窑互相交流的产物,它借鉴了越窑与耀州窑的胎釉工艺,却在印花装饰工艺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与创新。其生产器形品种虽没有耀州窑丰富,但产量大,主要以外销为主。临汝窑青瓷在成熟期以印花装饰为主流,其印花装饰从题材的变化到布局特点都显示出娴熟的技艺。耀州窑在北宋中晚期可能深受临汝窑印花工艺技术的影响,逐步采用印花技术烧造耀州瓷,从而创造了更为辉煌灿烂的耀州窑陶瓷艺术。

猜你喜欢
耀州釉面汝窑
化“腐朽”为神奇,这件汝瓷美吗?
简述明末清初过渡期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工艺特点及其成因
耀州窑贴花夔凤纹三兽足炉西泠拍卖以701.5万元成交
提高全抛釉瓷砖釉面硬度的研究
耀州窑白瓷与月白釉瓷相关问题探讨
浅谈日用陶瓷小膜花纸装饰的常见问题和应对措施
玛瑙为釉 青瓷之首
一种陶瓷釉配方的调试方法
巧如范金精比琢玉
赵占水向南博捐赠珍贵汝窑碎瓷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