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时代,请为父母开一扇门

2015-09-28 23:40许红
祝您健康 2015年10期
关键词:黑名单常识关心

许红

微信时代里,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也玩起了微博、微信,他们不仅与亲戚朋友联络感情,更希望能打入孩子的朋友圈,了解、关心孩子的生活。但父母的加入,却引起了不少年轻人的反感,称父母“监控”了自己,大呼“没隐私”。而愿意让父母成为自己微信好友的年轻人也很少,在这少部分人中又有一大群人在父母开通微信后,都会诚惶诚恐一阵子,最后直接把父母拉入了“黑名单”。作为父母,也很疑惑,为何关心孩子反倒被“拖黑”?

在孩子看来,父母玩微信后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关心过头”让人吃不消

白领徐先生说,自从母亲玩上微信,第一个就加他为好友,紧接着还加了他女友的微信,甚至与他息息相关的一些兄弟同事的微信,母亲也没有“放过”。母亲常常窥探完儿子的动态后,就立即打电话关心说教,导致闹了很多误会,有的小事也化大了,最后他和女友为了不让母亲瞎操心,干脆把老母亲拉进了朋友圈的黑名单。

2. 无论什么内容都“点赞”

在上海打工的胡女士说,因与父亲相隔千里,所以教会父亲玩微信,可以方便联系。可父亲不会拼音、打字,所以就只能在状态下点赞,而且无论好事坏事,父亲都点赞。虽然胡女士理解父亲是不会打字使然,但在别人看来多少有些讽刺的意思。纠结一番后,胡女士将父亲拉入了黑名单。

3. 不是健康常识就是心灵鸡汤

“自从母亲学会使用朋友圈,每天都转发‘心灵鸡汤’和‘健康常识’,有的健康常识还是谣言,导致以讹传讹!”市民吴小姐解释说,她之所以要屏蔽母亲,是因为母亲所转发的内容都提示给她看,每天都能收到四五条信息。

面对孩子们的抱怨,年迈的父母们大多显得很无奈、很委屈,大部分家长表示,作为父母,浏览子女的朋友圈无非是想关心他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生活。但孩子们却不领情,还将自己的好意拒之心门之外,内心很是失落。有些多愁善感的母亲,甚至因为此事搞得郁郁寡欢,觉得人生灰暗,自己辛苦养大的孩子,居然不亲近自己,母亲的角色做得很失败,她们内心充斥着浓浓的挫败感。

其实矛盾的根源,还是在于两代人的价值观、人际交往方式不同。在绝大多数子女的潜意识里,父母永远都是管理者的角色,在朋友圈里分享的内容,很多都会暴露自己的行踪和心情。因此,子女潜意识里有避开束缚、渴望自由的本能。所以传统型家长的贸然介入,甚至是干涉管教,自然会引起孩子逃避、抵触、反感。

而父母的做法也可以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关注过度了。年轻一代人的表达方式和父母那一代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在社交网络上,年轻人经常会对自己的情绪夸张渲染,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严重。对于不知情的父母来说,他们就会认为孩子有很大的麻烦,所以才会评论甚至打电话。因此建议父母要学会慢慢放手,不要过度关注孩子。可以在日常谈话中向孩子传递安全意识,不要单纯地说教。父母也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此外,父母一定还要学会尊重孩子,并且把孩子当作朋友一样去平等地对待和尊重。

当然,作为孩子,也要理解父母的做法,孩子有责任、有义务跟父母搞好关系。将父母拉黑的做法不可取,要经常和父母沟通,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教父母用微信,不仅仅能多一份亲情联络,多一点乐趣,还是多一种生活技能。在打车软件大行其道的当下,被出租车抛弃的群体往往就是老人,因为他们压根不会用这些“高科技玩意”。回想当初,当还是孩子时,是父母不厌其烦地教我们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待他们年华老去,很难再轻易接受新生事物时,我们为何不主动回馈一些?教父母玩微信,也是一种爱的“反哺”。微信时代,为父母打开一扇心门,也让他们多体会一下科技带来的生活便利。

猜你喜欢
黑名单常识关心
防晒黑名单?第2款就翻车了!
开心与关心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受惩黑名单
受惩黑名单
黑名单
回归常识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