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点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2015-09-29 16:50罗时强
江西教育B 2015年6期
关键词:兴趣小组学业个性化

罗时强

作为教育人,总在不停地思考:教育应当怎么办?我时常想起新加坡教育部长给校长委任状上的附言:“你的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中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部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着你的指引、塑造和培养,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和有用的公民。”这段附言给予了我们一个启示:教育就是点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创优“三大课堂”实践就是我县教育工作者为之努力的一个探索,并以此为支点,推进区域性的素质教育。

说起教育,都绕不开这样一个词——分数。分数是学生学业水平的一个标志。关注和提高学生分数并没有错,因为那是在关注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关键是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方法有不同,理念有差异。我们创优“三大课堂”,推进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分数,只是不要那些靠加班加点、损害学生身心健康而得来的分数,着重关注学生学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重抓“第一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培育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另一方面,“功夫在诗外”。通过丰富“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兴趣空间,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喜欢校园学习生活,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业水平。还通过创建“第三课堂”,建设校园文化,培育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使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精神得到提升,更可以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和全面发展。学生是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有不同的情感倾向和个性差异。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育就必须具有多样性。在创优“三大课堂”活动中,一方面,即使是农村小学,也要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让学生接触到各方面的知识,使之从小萌发对某一方面知识的兴趣,并在课堂上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一方面,开展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搭建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平台。我们常说:“或许是一个音乐兴趣小组发现一个新的‘宋祖英;或许是一个科普体验活动培养了一个新的‘爱迪生。”另一方面,“入得兰室身自香”,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以让学生从中受到个性化的熏陶,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孩子未来的需要。创优“三大课堂”,就是为了改变过去“重知、轻德、弱体、无美”的怪圈,让学生全面发展。在重抓“第一课堂”中,首个要求就是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没有主副课之分,全部纳入考核,并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的主阵地。在丰富“第二课堂”中,不仅各学校因地制宜开设知识类、艺术类、体育类、科学类、技能类的兴趣小组,而且定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创建“第三课堂”中,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让学生学做人,会做人。通过以文化人,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在推进区域性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改革评价方式。这是创优“三大课堂”的机制保障。对学校的评价,我们发生了变化。衡量一个学校的质量不仅仅是智育工作与水平,还有德育工作与水平和体、美工作与水平。德育工作与水平评价权重最高,智育工作与水平次之。这是落实办学方针的需要,坚决纠正“以分概全”的片面做法,突出德育首位,坚持全面发展。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要考核各种活动的参与率。这是面向全体的需要,坚决纠正“关注优等生、忽视后进生”的现象。对学生的评价,我们也发生了变化,不只是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注重发挥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作用,以及“综合素质”样本测评分析,关注点从“冷冰冰的分”转到“活生生的人”。我们积极探索,不断完善“样本测试”,不断创新成长记录袋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成长记录袋成为记载美好、激励成长的加油站。

创优“三大课堂”只是我们的一个改革探索。我们将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坚持立德树人,落实教育方针,进一步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本文作者系江西省宜黄县教育局局长)

□责任编辑 许雅健

E-mail:xuyajian@126.com

猜你喜欢
兴趣小组学业个性化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新形势下,如何有效进行小学美术兴趣小组的教学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小学生作曲兴趣小组的探索与实践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