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涵式发展探讨

2015-09-29 12:35孙培清孔晓丹
关键词:高等学校机制财务管理

孙培清++孔晓丹

摘要:基于财务运行机制创新视角,研究高校内涵式发展,对于高校事业发展目标的制定、办学实力的增强及办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高校财务运行机制改革的内容及方式,系统阐述财务管理改革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 G4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5)04-0106-06

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中央高校的投入力度,提高保障水平,促进体制机制建设。主要政策包括:提高生均拨款标准和离退休人员拨款标准,开展化债工作、减轻高校债务负担,增加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经费,重点支持“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建设,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启动了“2011计划”等。在这些政策措施的支持下,中央高校的基本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财务风险基本化解,学生和教师待遇不断提高,重点学科建设全面加强,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在努力构建中央高校经费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的同时,着力优化高校经费支出结构,逐步从支持规模扩张向支持内涵式发展转变。与此同时,现阶段高校内涵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制约内涵式发展的问题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制约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原因

高校内涵式发展是一种强调内在的提高和进步的发展,要实现内涵式发展,根本动力在于创新式改革。影响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和访谈意见梳理发现:制约内涵式发展的关键点是体制束缚、制度匮乏、学校资金投入不足、在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和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方面缺乏系统设计、措施落后等,造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教学质量、科研等发展不够,难以适应内涵式发展总体需求。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创新管理、深化改革,从财务方面入手对现行模式中不利于内涵发展要求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改革创新,从财务运行机制投入进行突破性改革,才能真正实现内涵式发展目标。

(一)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现阶段,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一般是校长负责、中层干部辅助的形式,没有从根本上理顺财务管理关系,高校财务部门主管只负责财务管理工作,对各单位的财务监管力度不够,而且管理制度的不统一,容易形成各部门之间的贫富差异,影响高校教职工的教学积极性,对高校内涵式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完善

目前,高校没有完善的内控制度,使高校财务部门缺少财务监督必要的依据,部分经济行为失去了财务监督。对资金管理的控制不严格、监督不到位,成为影响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桎梏。

(三)校院两级管理观念滞后

在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管理重心下移后,学院权力加强,工作量增加,而学校只交责任权力,不交资金,资金分配不到位,必然会束缚各层次、各部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积极性,影响学院的自主管理运行,从而影响学校内涵式发展建设。

(四)资金投入效益不高

资金投入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低,许多高校在资金的运用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在有限资金使用的情况下,基础设施投入只注重硬件设施建设,把相当一部分财力资金用在了购置超豪华设备和搞形式主义上,甚至在招生宣传、校庆时大力投入资金,请明星搞形式,而在人才队伍、教学改革、科研水平、学科发展等内涵建设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对于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存在平均主义现象,薪酬分配不能与个人贡献挂钩;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很难适应高等内涵式发展的要求,从而导致高校教学质量不高、科研水平较低。从总体上看,部分高校的人才队伍、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基础设施还不能完全适应内涵式发展的需求。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第4期孙培清 等:高校内涵式发展探讨

(五)措施落实不力

当前高校教育经费的来源较单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部分高校忽略了筹措资金是保障预算资金合理有效运行的基础,严重制约了内涵式发展建设。高校预算管理方面缺乏完整性,未能真正实现综合预算管理,同时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与学校年度发展计划脱节,不符合实际发展需求,缺少绩效管理的科学架构和措施,绩效指标不明确。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主要采用购买财务软件和多个软件共同使用的方式,来实现财务账务系统和财务管理的不同需要,财务软件限于数据输入、凭证制作和生成报表等简单的功能,不适应高校特点的统计分析,有些财务信息还需在传统的人工统计的基础上形成。

基于财务运行机制创新视角,研究高校内涵式发展,高校必须创新财务管理思路,改革财务运行体系,将财务管理创新工作有机嵌入学校综合改革发展当中。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这一中心目标,以深化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立足实际,凝聚财力,统筹谋划,科学布局,全面提高高校内涵式发展水平。

二、创新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开拓内涵式发展新局面

高校财务管理内涵丰富,创新财务管理体制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首要任务。需进一步深化财务管理机制改革,加强开源节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对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以及大额资金使用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强化防范财务风险。形成财务预算管理与审计监督监控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分类管理的资产管理架构。

按照管理层次,分别建立单位负责人、各级财务主管以及财务人员的经济责任制,构建多层次的经济责任监管体系,形成结构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做到管资金、管资产、管人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充分展现内涵式发展的新局面。

三、完善财务制度建设,夯实内涵式发展基础

高校财务制度建设是创新财务运行机制的先行之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逐步加大了对高校的财政投入,基本和专项投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高校通过充分发挥现有的教学和科研资源优势,积极拓展教学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稳步推进科学技术的研究和转换,使高校自筹收入明显增长。多元化筹集资金已取代单一的财政投入,成为高校收入来源的新常态,所以不仅需要财务运行机制具有规范和约束财务行为的功能,同时还要为高校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因此,要适应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就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及时补充、修订、完善各类有关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进一步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通知》(教财〔2013〕3号)精神,进一步完善制度,确保经费使用管理有章可循,强化财经纪律和创新财务管理,建立科学、全面的财务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部门业务指导功能,加强学校各单位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首要条件和基本保障。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制定科学、全面的财务预算制度,通过计划实施,进而为高校内涵式发展决策和执行提供可靠保障,加强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注重资金效益[1],严格控制支出浪费现象,完善相关的财务操作流程,及时分析、总结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解决措施,以制度为蓝本,以执行为主线,不断推进教育财务制度体系的完善。

四、创新校院两级财务管理改革,激发内涵式发展活力

要积极稳妥地深化以财务管理改革为核心的校院两级综合体制管理改革,建立新型的校院两级财务新体制,激发校院两级内涵式发展的潜在能力,真正实现财务管理重心下移,鼓励和支持学院开展校院两级管理创新改革模式,形成以“宏观调控,微观激活”的财务管理体制,使学院真正成为办学主体,最大限度地增强学院的办学活力和办学自主权;从各方面调动全校教职员工“开源节流”的积极性,增强学校整体经济实力[2]黄永林.关于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说明[N].华南师范大学报,2012-12-31(03).,改革学校经费分配机制,在经费和政策上给予支持,通盘考虑预算资金分配,实行预算分配切块管理。学校根据学院专业系数、学科系数、学生人数、教师人数、教学工作量、实验室情况等各类指标测算平衡,将学院经费进行合理分配,为鼓励学院内涵式发展更上水平,应将取得的各类成果纳入学院经费分配的指标因素,根据测算情况及时将经费下达到学院进行统筹分配,赋予学院较大的自主权,充分激发学院的办学积极性,从而增强学院服务意识,创新内涵式发展方式,提高教学服务质量,激发学院推进高校事业内涵式发展的活力。[3]

学校应根据内涵式发展建设情况,设立竞争性专项经费,并就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创建目标任务和经费全面挂钩的运行机制。在年度执行过程中,注重宏观管理,强化考核与监督机制,保证学院经费合理合规使用。同时应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绩效考核机制,注重对学院的考核,进一步推行内涵式发展的战略目标。

学校应加强学院预算编制管理,根据学校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制定学校整体预算方案,核定学院预算的控制数以及对学院预算进行细化的审核。[4]学院根据人才队伍、学科建设、师资建设等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在学校核定的预算控制数内进行本学院预算的细化,编制年度财务预算,上报学校统一审核执行。进一步完善学院预算控制体系,加强对学院预算执行的监督。通过层层管理把关,及时发现问题,对预算不合理之处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同时学院应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强化学院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对于学院预算须经党政联席会讨论通过,健全学院科学决策、自我发展的工作机制。

五、以财务运行机制为导向,渗透内涵式发展核心

高校全面提高内涵式发展水平,要切实做好以创新财务运行机制为导向,努力提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核心。高校应以足够的资金推动长远发展的重大改革,转变高校发展方式,狠抓内涵式发展教育,努力培养创新型卓越人才,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彰显优势学科特色,坚定不移地走高水平建设、内涵式发展道路。

(一)加大人才培养投入,提升内涵式发展质量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高水平社会服务的重任,其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任务就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影响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水平和发展层次。高校须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实施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的“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型创新人才为目标,着力投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落实“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改革,建设“创新实践与实习基地”,通过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搭建良好的平台,成为装备先进、体制健全、管理到位、特色鲜明的内涵式发展培养中心。

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扶持重大学术活动、岗前培训、教学实践等,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关心和确保青年教师的生活和待遇,让其无后顾之忧,使其快速成长。

继续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引进或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拓宽奖助学金和科研项目的资金来源,努力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大幅度提高本科生互换比例,支持研究生出国访学,增加留学生比例和培养质量,提升教师国际合作能力,经费支持教师海外进修,拓宽学校国际视野,长期稳步推进内涵式发展。

大力推进拔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加大资金投入,实现教学改革、实践活动、科技研究的一体化,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专业化团队,充分发挥拔尖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人才的综合能力,实现培养创新强校的人才机制,争创内涵式发展的特色一流大学。

(二)导向教学改革投入,强化内涵式发展特色

强化特色是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要实施发展特色办学,就要对教学进行深入改革,教学改革是高校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目标。学校应集中财力对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等各方面进行改革。

教学质量的改革还要注意充分利用资金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重点学科建设是促进高校特色办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的重要保证,是强化内涵式发展的特色内容,增加教学改革投入首先要加大学科建设的经费投入。重点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工程,高校要充分考虑自身现有的学科发展潜力和发展能力,统筹考虑,全面布局,做好规划,改造提升传统学科专业,注重加大交叉学科专业经费投入,努力建设与国家、支柱产业密切结合的专业,逐步形成学科创新型平台,展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特色。

专业建设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特色工程,要加大对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专业招生的预警机制和优化设置机制,从重点专业入手推进内涵式综合改革,使之充分发挥专业的优势与特色,促进不同专业协调发展,通过相互交叉和相互支撑,实现共同发展,全面提高专业水平,建设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专业,同时加大对新办专业的经费投入,保证新办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新办专业的学生满意度。使高校在内涵式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水平。

(三)保障师资队伍投入,促进内涵式发展品质

创造内涵式一流大学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前途和命运。[5]因此,高校应树立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观念,落实支持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资金投入政策,保障师资队伍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培养资助学校有潜力的青年骨干、优秀人才、学术创新人才,造就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领军人物,取得有重大贡献的原创成果,促进高水平师资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的形成。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并逐步加大经费投入,立足于高校学科和专业发展的基础上,引进一批学术造诣高深、学校急需的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等高层次人才,提高引进人才工资薪酬、住房补贴额度等方面的待遇条件,努力造就德才兼备、教学能力强、教学品质高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加大师资队伍的奖励机制投入,建立与内涵式发展相结合的教师考核奖励机制,通过对教师量化考核实施奖励,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支持高校教学成果评选,对优秀成果、创新成果给予奖励,优劳优酬,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研究和改革的积极性,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新跨越。

(四)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内涵式发展水平

科技创新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动力源泉,要以教学、科研协调发展为重点,确定科技创新主要目标和方向,不断增加科技创新资金投入,进行重点配置和重点保障,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和重点科研创新基地建设投入,为高校基础研究发展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整合资源、发挥潜能,努力争取获得重大项目高水平成果,不断增加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数量,鼓励支持人文社科研究,坚持自主创新,培育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扎实深入地推动科技、学术、项目创新。着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着眼长远目标,构建多元化协同创新模式和内涵式发展体系,促进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科技教育资源共享。

增加科技创新奖励投入,围绕科技创新业绩考核、经费管理、学术研究、基地研究管理制定和实施科研奖励办法,完善分配和激励机制,从而实现科研和教学的优质发展,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五)确保基础设施投入,搭建内涵式发展平台

高校内涵式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的支撑和保障,必要的办学条件和设施是保证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物质条件。基本办学条件主要包括校园建设、课室建设、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图书、网络、文化体育等硬件设施。硬件建设以满足发展需要为限,要努力使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益最大化,合理安排,确保资金投入,促进内涵式发展。

根据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的需要,应加大实验室及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力度,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利用率。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应不断加大对图书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投入,以丰富学校馆藏文献和网络文献资源。加大对校园建设、课室建设、多媒体建设的投入,保障其正常运转,全面改善校园、教室和实验室环境。通过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使学校初步建立资源共享、相互配套、类别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优化、活力增强的现代化内涵式发展新体系。

建设高效运行的内涵式发展校园,扎实推进数据化校园,加大校园网络建设投入力度,坚持信息化工程与网络安全同步推进,打造智能的服务平台和信息化平台,全面服务学校师生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断优化环境,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科技创新中的功能和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5],有效改善内涵式发展过程中基本办学条件。

六、强化创新措施落实力度,加速内涵式发展步伐

(一)多渠道筹措内涵式发展资金

高校内涵式发展资金主要是财政补助和自筹资金。资金缺乏,是制约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瓶颈,因此高校要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同时要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和科技水平,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争取企业资助,吸收外界资金共同发展科技事业,弥补高校内涵式发展经费的不足。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学,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消除后顾之忧,顺利完成学业,为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提供保障。同时奖与助有机结合,切实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有效地加快内涵式发展的步伐。

(二)强化内涵式发展预算管理

预算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的体现,高校在安排年度预算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和办学特点,统筹兼顾、优化结构、保证重点[5],全面考虑各方面资金投入方向,科学测定收入支出规模,确保各项资金收支纳入预算管理,细化预算支出,确保内涵式发展经费的需求。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高校,建立权责分明的预算管理体制,增加预算的完整性和透明性,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预算管理体系,增强综合预算观念,完善预算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内涵式发展的预算控制,强化计划管理,切实规范预算收支行为。

高校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形式下,要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必须树立成本核算观念,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从财务角度全面掌握资金流的动向和使用率,掌控学校经济效益和办学成本。只有树立了成本核算观念,才能计算出较为精确的教育经费投入值和产出值,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工作思路,改变方针政策,合力资源配置,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有效提高学校办学成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创新内涵式发展绩效评价体系

高校内涵式发展综合实力的提升,需要建立有效的综合财务绩效评价体系。高校财务工作已从最基本的核算机制逐步转变为绩效评价机制,利用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对财务状况准确地进行比较分析,因此,要全面完整地制定一套相互关联的高质量绩效评价体系指标,发挥办学优势,调整专业和学科投入方向,正确决策,减低财务风险,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战略目标。

高校的内涵式发展绩效指标应包括内涵式发展财务综合实力指标、运行绩效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应科学合理地设计适合高校财务绩效管理的评价体系,广泛开展财务绩效评价工作。首先要求评价方向应该是多向的,评价的预期效果应该能直接反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确财务绩效评价的标准和内容等信息,通过指标评价,可以分析出资金支付能力、现金流动情况、财务风险防范等信息。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指标不仅能够反映资金的使用率,还可监督资金流向,避免资金闲置浪费。高校应设置成立绩效评价评估小组,对学校基本建设项目、重大事项投资、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估,充分发挥绩效评价机制的奖惩作用,鼓励各单位高效合理地利用资金,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加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达到高校发展的预期目标。

根据学校内涵式发展战略目标,形成系统的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通过数字化财务分析,能清楚体现学校的管理效益和管理效率,为学校管理层提供可靠准确的决策信息。通过财务预警控制整体绩效周期中各单位的绩效情况,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绩效。

(四)提升财务信息化建设创新手段

信息化建设是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手段,信息化为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要结合高校财务自身管理实际需求,加快提升财务信息化建设,最终达到业务处理高效智能、信息及时共享、预警监管实时主动、财务工作精细管理的目标。贯彻以网上填报为源头驱动执行控制、科研预算到结题的管理思想,突破财务管理瓶颈,用多种方法和措施推广网上报账。师生可以通过网上填报报账信息,直接生成制单凭证,有效解决年底报账难的问题;推进收费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互联网网上缴费,满足学生各类缴费需求,提升收费管理水平;推进预算管理网上申报、流程控制、一键生成报表,优化项目评审流程、自动制作凭证。集中资金管理,强化内部控制,实现现金零库存管理。延伸网络财务管理,优化经费账务查询、工资个税查询、国库集中支付额度网上查询以及财务处报账大厅业务办理实时查询,信息化的提升有助于高校内涵式发展水平的提升。

当前高校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阶段,创新是质量提升的根本动力,是实现强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创新财务运行机制将有利于提高内涵式发展水平和财务管理效率。通过探索建立具有高校特色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真正落实各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制;健全重要财务事项的决策程序与议事规则;深入推进和实施校级财力全额预算制管理;积极推行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努力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充分发挥财务工作在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保障作用,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季茵茵.论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3(05).

[2]黄永林.高等教育财会十大热点问题[J].教育财会研究,2013(12).

[3]阎国生.陈俊.徐磊.浅淡推进高校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1(12).

[4]蒙雪珍.浅议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J].中国总会计师,2012(12).

[5]吴东霞.浅谈适应高校内涵建设的财务管理创新[J].会计之友,2012(09).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机制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