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易相通

2015-10-10 07:39阮晓枫潘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7期
关键词:易经少阳

阮晓枫 潘毅��

【摘要】以易经的角度,从少阳卦象中阴阳的量、阴阳的特性及阴阳的消长转化等方面,解释肝“体阴用阳”的生理病理特性、“阴阳兼顾,体用相和”思想指导下的柴胡芍药相配以及镇肝熄风汤中加川楝、麦芽、茵陈顺应肝木少阳生发之性的用意,以期能为临床治疗肝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易经,少阳,肝,体阴用阳

【中图分类号】R22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012-01

《周易·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1]。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与太阴,是我国古代哲学在两仪(阴阳)的基础上,对事物的进一步划分和初步的量化。少阳象,阴爻在下,阳爻于上,代表少阳乃从阴而生,向阳而化。从阴阳之量的角度来看,少阳是初具阳气,但量尚不够多;虽有阴分,但已逐渐消散。在阴阳消长的过程中,少阳是处于一个中间阶段。医易同源,医易相通,四象配五藏,在中医学上,肝就被定位为少阳。肝少阳之象,几乎能体现在肝所有的特性之中,尤以“体阴而用阳”为代表。

1少阳象解“肝体阴用阳”之生理病理

“肝体阴而用阳”语出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文曰: “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2]。体,即肝之本体,《灵枢·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王冰注《素问·五脏生成》之“故人卧血归于肝”道:“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 肝主血海故也”,肝之本体内藏阴血,故肝体为阴。用,指肝的功能活动。朱震亨在《格致余论·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中提出:“司疏泄者,肝也”[3],肝性调达,主疏泄,内寄相火,主升主动故其用为阳。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发挥是以肝藏阴血为物质基础与前提。阴血柔肝,肝之阴血既是肝阳化生之本,又可制约肝阳,使其不致生动太过,肝木方能冲和条达,肝体阴柔对维持正常的肝用,防止其刚爆太过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说“体阴用阳”揭示的正是肝脏“以藏血为本,疏泄为用”的本体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这一点,与少阳之象非常对应。少阳之象,阴爻在下,表示阴乃本体与基础,阴为阳化之源;阳爻在上,表示阳从阴生,阳为发展方向。“阳化气,阴成形”,于肝而言,在下的阴爻象征肝藏有形之阴血,以阴为体;在上的阳爻代表肝气疏泄,以阳为用,从少阳整体的象来讲便是从体生用,体阴用阳。这也恰好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相呼应。

2少阳象解柴胡芍药相配体用兼顾

尤怡解肝病用药:“肝以阴脏而含升气,以辛补之所以助其用,补用酸者所以益其体”[4],治肝之病,多以柴胡芍药相配。《本草思辨录》云:“人身生发之气,全赖少阳,少阳属春,……柴胡乃从阴出阳之药,香气彻霄,轻清疏达”,肝以阳为用,主疏泄,恶抑郁而喜条达,柴胡“禀仲春之气以生,兼得地之辛味”,恰应少阳卦象,从阴出阳,从体生用;芍药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故郁则以柴胡辛散,疏肝之气机以助阳升;虚则以芍药酸补,养肝之阴血以护肝体。柴胡配伍芍药,体用兼顾,以柔承刚,得少阳象之精髓。

3少阳象解镇肝熄风汤加川楝、麦芽、茵陈用意

叶天士道:“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不滋荣,故肝阳偏亢”[2],少阳有向两爻均阳的纯阳之象—太阳发展的趋向, 肝亦有阳用太过,阴体耗损,阴不潜阳,肝阳上亢之病,临床常用张锡纯镇肝熄风汤为基础方治之。方中重用牛膝引血下行,为治标之主药,配以代赭石镇肝降逆,臣以龟板、白芍,益肾水、补阴血、柔肝体以制肝阳,以龙骨、牡蛎益阴潜阳,镇熄肝风,又恐阴虚生热,加以玄参、麦冬滋阴清热,柔润熄风。乍一看,上八味足以共奏滋阴潜阳、镇肝熄风之效,为何又佐以川楝、麦芽、茵陈此般升发之药呢?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解释:“后因用此方效者固多,间有初次将药服下转觉气血上攻而病加剧者,于斯加麦芽、茵陈、川楝子即无斯弊”[5],联系少阳阴下阳上之象,于肝而言,其阴阳发展关系亦为阳从阴出,阴消阳长,属阳之基调已定;加之少阳又类春,其性暖,其象升,所疏之气也属阳,故肝以阳为用、肝主疏泄正是顺少阳暖升之性而为[6]。因此,即使对于升发太过所致之肝阳上亢证,亦要顺应肝为阳脏、具少阳之性、主升主动的生理特征。“茵陈为青蒿之嫩者,得初春少阳生发之气,与肝木同气相求,泻肝热兼疏肝郁,实能将顺肝木之性。麦芽为谷之萌芽,生用之亦善将顺肝木生发之性使不抑郁。川楝子善引肝气下达,又能折其反动之力”[5],三药配伍,在清泄肝阳之余,又可顺其肝木少阳之性,使肝气条达,以利肝阳之平降镇潜。由此可见,治肝之病,在柔肝之体的同时,亦要顺应肝木少阳的生发之性。

4结语

总而言之,“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与易均是建立在以阴阳变化为规律的自然整体观上。少阳于阴生阳,主升主动;肝木用从体出,喜条达而恶抑郁,阴常不足但阳常亢盛。因此我们临证遣方用药,在顺应少阳升发之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柔养肝之阴体,阴阳兼顾,体用相和,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全景芳,吕绍纲.周易全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560.

[2]潘华信,朱伟常.叶天士医案大全[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30.

[3]元·朱震亨.施仁潮整理.格致余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

[4]清·尤怡.雷风,晓雪,点校.金匮要略心典[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

[5]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55.

[6]潘毅.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象之篇[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54.

(收稿日期:20150527)

猜你喜欢
易经少阳
《易经·序卦》探微
解读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
英语世界认识《易经》的三个阶段
现在我们如何当老师(上)——《易经》里的教育智慧
简析《易经》文化与太极拳
常少阳
《易经》不是用来算命的
朝医太极针法治疗少阳人失眠60例临床观察
朝医凉膈散火汤治疗少阳人中风病的临床研究
《易经》里的《天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