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讲座进基层活动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2015-10-12 23:09裴洪伟
成才之路 2015年21期
关键词:讲师团全镇社科

裴洪伟

(江苏省昆山市锦溪成人教育中心校,江苏 昆山 215300)

社科讲座进基层活动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裴洪伟

(江苏省昆山市锦溪成人教育中心校,江苏 昆山 215300)

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是广大居民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需要,也是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走进普通居民,融入百姓生活,提升基层干群综合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社科知识讲座,可以把“社科讲堂”在全镇推广,形成终身学习品牌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习型乡镇、学习型城市建设。

社科讲座;基层;品牌效应

一、活动开展背景及意义

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是提升居民素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基层、群众、实践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镇以昆山市“建设学习型城市”为总体目标,紧扣“道德之城、乐仁昆山”中心工作,积极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努力提高全镇居民综合文化素质。宣传、普及乡镇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是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推动我镇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建设学习型乡镇的有效途径。2008年我镇成立了“社科活动下基层”讲师团,我校以此为契机积极发挥宣传作用,强化服务意识,组织专兼职教师送教下基层,为全镇的党员教育、基层干群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社科讲座活动举办以来,已逐渐成为我镇居民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品牌,它是广大居民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需要,也是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走进普通居民,融入百姓生活,提升基层干群综合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活动开展基础和保障

我校通过社科讲座进基层活动,搭建“社科讲堂”,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支持。社科讲座活动的成功开展与充分的前期准备和健全的保障机制密不可分。

一是完善阵地建设。为了不断扩大社科知识普及的覆盖面和社区居民的参与面,我镇社区教育中心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完善社区教育阵地的软硬件设施功能,高度重视学习型组织、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和创建。目前我镇21个村(社区)已全部成功创建为昆山市学习型社区,每个村(社区)都成立了市民学校,学校内部均配备图书、电脑、投影仪、桌椅等,并有专门人员负责管理,为开展各类培训及讲座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近年来我校还积极开展数字化教室、社区、乐仁学院等学习载体的创建,完善和强化阵地功能,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为了推动和促进“社科讲座进基层”活动,我校充分整合学习资源,发挥各村(社区)市民学校、数字化教室、数字化社区、镇老年大学、乐仁学院等阵地的功能和作用,扎实开展社科知识普及活动,参与的群众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影响深远。

二是优化师资队伍。社科普及工作离不开强有力的师资力量。我镇由党委政府牵头,成立社科讲座讲师团。讲师团成员由机关、部门、学校等政治修养高、群众工作经验丰富、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干部、教师、党员等组成,并采取集中接受培训、集中备课、分头教育等方式开展社科知识的宣讲活动。讲师团成员要求具备先进的理念,丰富的经验、扎实的知识、对群众的热爱等多重条件,并能根据授课需要和群众需求及时灵活调整宣讲主题和宣讲方式,以为群众服务、为教育事业做贡献为宗旨。

三、活动开展方式

我校十分注重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工作,多年来,在市社科联、市社区教育培训学院的支持和带领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面向各村(社区)、机关、企事业等,持续开展社科知识普及活动。通过开展社科知识讲座,我们把“社科讲堂”在全镇推广,并形成了菜单式教学的品牌效应,不断完善和创新内容、形式、方法,让更多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品尝到“文化大餐”。

一是统一提供“菜单”。为了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我校通过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形式,掌握基层干部群众对社科知识的了解和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社科讲座的类别和专题,制作内容丰富的学习“菜单”,供全镇各村(社区)、部门、单位等选择。2010年至今,我镇社科讲座共开设了“健康生活方式”“文化锦溪建设”“绿色锦溪发展”“幸福锦溪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胜现代化”“有梦、圆梦、中国梦”“践行群众路线”等12大类84个专题。这些专题内容丰富,既有“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当好群众的好干部”等政治性、针对性较强的课题,也有“预防高血压”“关注青少年心理”“提高科学种植技术”等密切关乎民生的话题,从而使社会科学知识真正走进基层、走进社区。

二是群众自主“点菜”。社区居民根据社区教育中心统计的讲师团讲课“菜单”,依据兴趣和需求,以投票式进行选题“点菜”,再通过各村(社区)、单位、部门的问卷调查,按照比例最终确定讲师团讲师及授课内容。在每一场讲座结束后,采取问卷调查和座谈的形式,形成对授课教师及授课主题的反馈意见。教师针对意见对课程的形式、内容加以调整,以便满足居民的不同学习需求。教师与居民群众的这种有效互动,逐渐形成了我镇独具特色的“菜单式”教学,有效促进了社科讲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社科讲座进基层活动中,我校将继续推广和创新这种“菜单式”教学,在贴近百姓生活的“家常菜单”学习专题的基础上,及时增加富有本镇特色和时代发展特色的学习主题,积极打造“特色菜单”,使社科讲座的“文化大餐”不断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创新“供求”方式。菜单式教学虽然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认可,但是在“供求”形式和方法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创新和改善。我校与讲师团成员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探索社科讲座方法和方式的创新,改变宣讲员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当前我镇社科讲座已形成了灵活、民主、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形式和基本渠道是“四题”“四会”,即大班专题报告会、小班主题研讨会、新闻话题交流会、争议问题座谈会。在机关干部层面,确保月月有专家讲座,在各村(社区)居民层面确保每月至少举行一场以上讲座。充分利用网站的优势,在全镇范围内开通“市民学习在线”,宣传、发动、号召全镇居民网上学习各类综合知识,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四、活动呈现特色

社科讲座根据宣讲的不同内容,呈现出不同的特色。社科讲座内容主要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时事政治、社会主义荣辱观、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我市、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成果等。教学内容与时事动态、时代发展、地域特征等紧密结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广泛性和地域性。

1.创新性

用报告、研讨、座谈、交流等形式,以讲故事、举实例等方法宣传和普及哲学社会科知识既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也是成功的创新,通过实践验证,确实利于居民接受,获得了群众的好评。

2.广泛性

讲座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宗教、历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民情、风俗、道德等各方面,涵盖性广,涉及面宽,促进了居民视野的开阔。

3.地域性

宣讲内容以“文化名城”“生态之城”“道德之城”等地域文化特点为思想基础,以“文明城市”“学习型城市”“决胜现代化”等为思想导向,充分结合地域特征,彰显地方特色。

五、活动取得成效

近年来,锦溪镇全面加强文化阵地建设,重视文化对价值取向、区域发展、社会风尚的引领作用。我校以全镇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为核心,把普及、宣传社科知识作为切入点,组织了一批思想觉悟高、专业水平强的专兼职教师,成立了“社科活动下基层”讲师团,开展思想文化教育,为居民搭建便捷的学习平台,不断加强居民道德和社会心态建设。2010年至今,我校累计举办社科讲座活动二百多场,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通过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进一步提高了我镇干部群众的知识素养,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理性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力推动了我镇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总的来说,(1)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居民的认识,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乡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2)推进社区教育深入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3)积极探索有效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新途径,提高全镇居民的社科人文素养和整体素质。

[1]石玚,卓思廉.社区教育与学习型社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

[2]叶忠海,朱涛.社区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G720

A

1008-3561(2015)21-0008-02

裴洪伟(1978-),女,江苏昆山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基础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与研究。

猜你喜欢
讲师团全镇社科
社科成果展示
河北省党委讲师团系统理论宣讲大赛决赛在邯郸举行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扶贫攻坚必须准确把握“四对关系”
——关于精准扶贫的调查与思考
人文社科
咬定目标抓“创建”全镇面貌别样新
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
疾控党员讲师团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皇城二中“同课异构”演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