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保守疗法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2015-10-14 02:40定州市人民医院产科河北定州073000
关键词:司酮宫外孕包块

徐 光(定州市人民医院产科,河北 定州 073000)

中西医结合保守疗法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徐 光
(定州市人民医院产科,河北 定州 073000)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氨甲蝶呤联合宫外孕Ⅰ号方保守疗法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231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116例与常规组11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及氨甲喋呤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宫外孕1号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7天后对比其疗效。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9%,高于常规组的7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氨甲蝶呤联合宫外孕Ⅰ号方保守疗法治疗异位妊娠,可弥补单一用药的局限性,起到协同的功效,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异位妊娠;米非司酮;氨甲蝶呤;宫外孕Ⅰ号方

异位妊娠又可称之为宫外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着床。临床上可根据受精卵着床位置的不同分为:输卵管妊娠、宫颈妊娠、卵巢妊娠、阔韧带妊娠、腹腔妊娠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输卵管妊娠,其在异位妊娠发生率中占95%以上[1]。主要表现为停经、阴道内出血、腹部有包块并伴有腹痛等,此病起病急且发病迅速,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因包块破裂而大出血,甚至患者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2]。随着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宫外孕可在早期被发现,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保守治疗。本文选用非司酮、氨甲蝶呤联合宫外孕Ⅰ号方进行保守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23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116例与常规组115例。试验组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8.64±4.21)岁;停经时间32~65天,平均停经时间(49.37±8.31)天;输卵管妊娠者85例,宫颈妊娠者9例,卵巢妊娠者11例,阔韧带妊娠者6例,腹腔妊娠者5例。常规组年龄22~33岁,平均年龄(27.53±3.81)岁;停经时间33~60天,平均停经时间(49.72±8.06)天;输卵管妊娠者84例,宫颈妊娠者8例,卵巢妊娠者13例,阔韧带妊娠者6例,腹腔妊娠者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停经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及氨甲喋呤进行治疗,米非司酮,150 mg/次,1次/d,需在饭前2 h服药,连用3天;氨甲喋呤,肌肉注射,50 mg/m2,1次/d;可根据患者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水平重复用药2~3次,但给药总量不应超过200 mg/(m2·d)。试验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宫外孕1号进行治疗,组方:三棱、莪术各6 g,延胡索、赤芍、桃仁、丹参各9 g。1剂/d,分早晚2次服药。两组患者均治疗7天,并对比其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及体征均消失,B超显示盆腔内包块消失,且血β-hCG水平降至正常范围;好转: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B超显示盆腔内包块体积减小但未消失,血β-hCG水平降至500 IU/L以下;未愈: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及体征改善效果不显著,B超显示盆腔内包块体积未见减小,血β-hCG下降幅度不显著[3]。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9%,高于常规组的7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n(%)]

3 讨 论

异位妊娠可发在生育期的各个阶段,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输卵管妊娠,若不能在妊娠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致破裂出血,严重者可因休克而死亡。近年来由于宫内操作以及性疾病的传播导致此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妊娠早期即明确诊断此病并在包块破裂出血前给予保守治疗,可避免损伤生殖器官;但保守治疗适用于包块直径<3 cm,无显著内出血且包块尚未破裂或流产者[4]。临床上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时常选用的药物有米非司酮与氨甲蝶呤。米非司酮为孕激素拮抗剂,其抗孕酮的作用较为显著,服药后能杀死依赖孕酮而发育的胚胎。而甲氨喋呤属于叶酸拮抗剂的一种,能阻止妊娠胚胎继续发育,并使胚胎萎缩最终死亡[5]。

中医学认为此病属于“少腹血瘀证”,是因淤血久积不散,日久成瘕,瘀结于少腹或胞脉。临床治疗以活血止痛、化瘀消瘕为主。方中的三棱、莪术、延胡索具有祛瘀止痛、消症瘕的功效;赤芍、桃仁、丹参能够活血化瘀[6]。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不仅缩短临床治疗时间,还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氨甲蝶呤联合宫外孕Ⅰ号方保守疗法治疗异位妊娠,可弥补单一用药的局限性,起到协同的功效,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 成兰仙.手术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后再次发生宫外孕机率比较[J].大家健康(下旬刊),2014,8(22):148-149.

[2] 曾丽明.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宫外孕35例[J].光明中医,2014,29(4):797-798.

[3] 解瑞成.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22):79-80.

[4] 杨红英,曾凡清,吴南顺,等.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54例[J].中国药业,2013,22(5):91-92.

[5] 黄纯玉.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及宫外孕Ⅱ号治疗62例宫外孕患者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4:111-112.

[6] 张训景.宫外孕Ⅰ号保守治疗异位妊娠4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5):541-542.

R714.22

B

ISSN.2095-6681.2015.13.011.02

猜你喜欢
司酮宫外孕包块
包块型宫角妊娠的超声表现
米非司酮的药理作用和体内过程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宫外孕有哪些症状
怎样预防宫外孕
关于宫外孕你了解多少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