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民教育的重要性及作用

2015-10-14 22:20刘克建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2015年4期
关键词:粮食产量社会主义新农村

摘 要:发展农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本文试图分析发展农民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对农民自身素质的培养和自我认知、对国际社会的影响方面阐述发展农民教育的必要性,希望对新农村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农民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粮食产量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4-043-01

随着新型农业的发展,农民教育成为必然的一个发展趋势。本文旨在阐述农民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农民教育可以为社会各界带来的好处。本文涉及的农民教育根据我国国情分为北方和南方农民教育两方面。内容如下:北方农业发展的趋势是一步一步向机械化、自动化发展,所以农民的教育着重在农民对农业技术的认识和农业机具的使用培训。这两方面的学习可以使得北方农民在使用农业机具的过程中更好的维护农业机具,同时在农业知识的认识方面更多的了解到农业产量的提升方式和农业新型技术的使用中培养自身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南方农业发展中由于地形、天气、产量等因素的限制使得农民的教育会侧重在农业生产中更系统的学习农业方面的气象、化学知识。这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提升农业产量,为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提供保障。除了以上地域性的区分以外,农民教育还会在多方面体现出来它的必要性以及好处:

一、农业发展

农民自身教育的进行可以更好的提高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使简单粗糙的种植产业发展成为半自动化甚至自动化的农业生产成为可能。在上世纪杂交水稻的推广已然让世界人民都明白了科技是生产力转化的关键,也是提升粮食产量的关键。所以科技促进生产已经不单单是国内农民需要的,也是全世界农民的发展方向。我国目前本身是世界产粮大国,农民的教育就是更加迫切的课题。这主要源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我国有必要保持产粮大国的自身优势。所以对农民的教育即农民学习怎么样使用科技力量提升粮食产量就是教育农民的最明显也是最实在的成果。

农民教育的成果虽然不会在短期内特别明显,但是在新型农业机具的使用中就会有一定的显现。例如农民可以自行教授,这样农业机具的普及就成为一项简单的工作。

再有就是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对食品安全的更加关注,可以更好的消除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由于过分注重农业产量和利益而引发的农业产品质量下降问题。

以上这两点只是农民教育中对农业发展起到的一些显而易见的作用,更深层次的作用甚至是鼓励其它从业者、科研单位更加专注于农业发展,使得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更加良性的科研、商业的层次,农民能够更加高效、节省成本、注意环保的提升农业生产力。

二、农民素质

农民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农民的自身素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对农民的教育可以促进我国农民的自身素质的提高。在简单的农业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农民一直都是用体力来进行耕作,在这样简单高强度的农业生产中耗费大量体力和精力的农民很难有时间去学习提升自身的休养。所以在我国“农民”一词常常包含有素质低下等问题。对农民的教育可以缓解这一现象,在农民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开拓农民的眼界,让他们由自身出发结合自己所学习到的文化知识来自发的提升自我修养,这样可以更好体现我国礼仪之邦的传统文化,在我国人口基数最大的农业发展方面根除文化低、素质低的弊病。

农民素质的提升不只是对我国的整体文化水平、整体民众素质方面有好处。也可以更好的改观进城务工农民给城市形象的不良影响,甚至有利于缓解城乡之间的矛盾,在文化方面拉近城乡间的距离。在外国形象方面也可以更好的为我国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发展中大国的形象。

三、农民社会自我认知

农民教育可以更好的让农民认清楚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我国传统观念里的“士农工商”是将农民的位置摆在“士”这个社会阶层之下的。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扶植更使得农民常常有一种社会地位低下的错觉。这种错觉不只是社会各界人士的,也是源于农民自身对自我社会定位的模糊。农民教育的实行可以提升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位置以及提升农民使用新型农业机具的能力。使得农民可以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素养和发挥自身的价值。以此带来的效果就是农民可以更好的参与到社会生产以外的社会活动中来。这就使得社会各界的人们都能更好的认识到新世纪农民的精神面貌和相应的素质水准。

这种认识不只是可以侧面的从社会各界的认识层面提升凸显新世纪农民的社会地位,也可以让农民朋友自我体现、自我意识到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的观念上改观我国农民朋友自我认识的不足和社会各界对农民的社会地位认识的不足。让农民朋友的社会自我认知更加完善和充足。更好的贯彻我国人人平等,民主自由的社会准则。

四、提升我国国际形象

农民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我国的农民工问题一直为世界所关注,农民工的素质也是外国经常诟病我国的一项议题。对农民的教育可以很好的改观这一现象,让农民从自身的文化素质、文化素养等多方面得到提升。这样不只能在国内改观我国农民的一般社会形象,也能使得外国媒体看到更加具体化的我国农民的形象。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我国农民的形象的改观不只是对我国整体人民素质的一个提升,也可以让我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形象得到大大提升。

五、提高粮食产量

农民教育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在提高粮食产量方面的效果也最明显。农民的本质工作就是生产粮食,而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以上几点可以明确,农民教育可以更好的提升农民本身的素质和刺激农民的求知欲,这可以在农业科技的宣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让农民更好的有意识的去学习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更容易掌握这些可以提高粮食产量的农业科技;在技术层面更好的发展农业,提高粮食产量。

由以上五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农业教育可以为农民和社会带来的好处。可以在发展农业方面为农民朋友指明道路,也可以在提高粮食产量方面为农民朋友出谋划策。而在社会环境方面更可以提高农民朋友的自身素质,让社会各界人士都更好的认识到农民这一我国固有职业的重要性。而以上只是农民教育在我國农业发展中起到作用中的一小部分。其实农民教育的大力推广更能在我国的国际形象、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农民教育在我国的推广有着极大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李峰.发展农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中村的奠基工程[J].安徽农业科学,2007(21).

[2]刘绍斌.农民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

[3]赵志勇.农民教育与农民弱势处境的改善[J].前沿,2007(2).

[4]朱建文.“三农”问题的破解与农民教育[J].成人教育,2006(05).

[5]林克显.我国农民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与改进措施[J].成人教育,2008(8).

作者简介:刘克建(1979-),女,满族,河北省承德市人,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承德市分校,高级农艺师,农业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粮食产量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的驱动效应及其空间分异研究
关于优化农村治理模式的思考
组合预测法在我国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论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对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