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开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015-10-14 18:55张宇仇丽琴
科教导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高校

张宇 仇丽琴

摘要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高校体育场馆成为全民健身需求的重要资源。本研究以天津市部分高校为样本,针对体育场馆社会开放情况展开调研,分析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现状及管理情况,探索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方式,为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 高校 体育场馆 社会开放

中图分类号:G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8.088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Sports Venues

Opening to the Public in Tianjin City

ZHANG Yu, QIU Liqin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 Tianjin 300381)

Abstract With the rise of national fitness craze, college sports stadium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fitness requirements. In this study, a sample of some universities, the situation for the sports venues open to the public to start research,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ports venues opening and management, the exploration of college stadiums social way, to promote the national fitness campaign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Key words college; sports venues; opening to public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身体素质的提升,高校体育场馆成为全民健身需求的重要资源。在保证师生、教职工使用的前提下,高校体育场馆积极向社会开放,缓解了社会体育设施的不足,同时也实现了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本文通过对天津市27所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情况的调查,分析了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现状、管理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在加大体育场馆宣传力度、转变营销观念、合理优化开放时间、培养专业管理人员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促进天津市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提供现实和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体育学院等27所院校内的场馆管理人员、场馆内锻炼的人群及周边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体育经济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经营管理学、大众体育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查阅了中国知网CNKI上关于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及利用方面的相关论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撑。(2)问卷调查法。针对高校体育场馆的基本情况、设施及管理现状、开放情况、影响因素等方面问题进行问卷设计。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和电子邮件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700份,回收问卷2565份,有效问卷2475份,回收率95%,有效率91.7%。(3)数据统计法。将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分类统计分析,采用excel、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4)访谈法。对天津市部分高校的体育场馆管理人员进行访谈,获得部分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实践经验和观点;前往北京体育大学,对该校的体育场馆管理人员进行访谈,获得北京体育大学场馆管理的基本制度与管理方面的宝贵经验。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体育场馆现状调查

2.1.1 体育场馆数量

从表1得知,在被调查的27所高校体育场馆中,共有544个场馆,其中,室内馆87座,校均3.2座;室外体育场457块,校均16.9块。建设在室外的多是相对投资较少的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室外乒乓球台、田径场和足球场,而标准化的游泳馆(池)、室内武术馆、体操房较少。对外开放的体育设施中,多为露天的田径场、篮球场和足球场,而室内的羽毛球馆、乒乓球馆、排球馆、篮球馆基本上供运动队及学生进行训练学习,极少对外开放。

2.1.2 体育场馆开放模式

表2显示,在开放模式中,“学习日制”主要是在周一至周五的正常教学时间内针对学生开展的教学与训练活动。“工作日制”和“半日制”是针对学生、教师和民众在教学时间以外及双休日(含节假日)的健身活动。“半日制”更能满足民众的需求。最后一种是“节假日制”,也就是寒暑假期间对外开放,面向所有人群,可以满足大众对体育锻炼的需求。调查得知, 27所高校中,有22所对外开放,占81.5%,有5所未对外开放,占18.5%。

2.1.3 体育场馆开放时间

从表3看出,27所高校的体育场馆从上午的8:00至下午的5:00均为课堂教学时间。10所高校从早晨的6:00至8:00、中午的12:00至下午的2:00为对校内学生、教师及附近健身居民开放的时间。周末与寒暑假是20所高校主要的对外开放时间,分别占74.1%和55.6%,均从早晨6:00至晚上7:00,面向所有健身民众。但在调查中也发现,在开放时间内,场馆闲置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一定物力人力上的浪费。

2.1.4 体育场馆收费状况

从表4看出,大部分高校场馆开放采取的是单次收费,占48.1%。有25.9%的高校采用了健身卡制度,健身卡的优惠力度比较大,基本针对校内的学生和教师;会员制则是一种商业化较明显的惯用方式,比单次收费更具吸引力。集体租赁则是大多数高校采取的方式,占74.1%,一些单位用包场的方式,根据所占用的时间段、所使用的场地面积、所提供的服务不同支付费用,价格相对较高一些。多数高校的体育场馆开放的收费方式采用了单次收费、集体包场、健身卡、会员制相结合的方式。

2.2 高校场馆社会化认识调查

2.2.1 学校职工和学生的认识

调查发现,56.9%的学生赞成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38.8%的学生持否定意见;50.7%的同学认为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不会对正常教学和学生锻炼带来影响,46%的同学认为对外开放对教学和锻炼有一定影响,54%的同学认为学校对外开放体育场馆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65%的学生认为对外开放会对学校安全带来隐患,认为不会影响学校安全、教学及学生锻炼的占27%,这说明学生对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具有一定的顾虑。老师和领导持反对意见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主要观点是“对外开放对校园秩序和环境有影响”。

2.2.2 健身居民的认识

学校体育设施与社会共享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明确要求,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是高校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尽管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缓解了社会体育场馆短缺的矛盾,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被调查者普遍认为,高校体育场馆对于正常体育锻炼的场地支持明显不足,加之许多高校现有体育场馆存在维护保养缺失、器材设施陈旧或损坏、部分场馆无法使用等问题,个别高校因管理问题使场馆教学时间与社区居民健身时间交叉重叠,存在师生员工与健身居民之间不和谐的潜在冲突。另外,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体育项目多为竞技型、时尚型体育项目,与健身居民偏爱的传统体育项目的需求有较大差异。

2.2.3 锻炼者对收费标准的认识

体育场馆是市民锻炼消费的重要场所之一,活动门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市民参加锻炼的积极性,适当的价格设置很有必要。当前普遍反映为,体育场馆的活动门票价格偏高。高校体育场馆属于公益性质,不会成为完全的体育经营实体,但其日常维护、能源消耗、人工工资成本很高,这就需要适当收取使用费用,从而满足其成本开支。目前,部分高校在游泳馆的开放中制定了优惠的门票价格,如,对在校学生收取费用为100元30次,对社会人士的收费价格为200元10次。

2.3 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大多数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经营刚刚起步,在社会宣传推广方面力度不够,没有运用现代的宣传手段对场馆开放进行很好的宣传,致使不能吸引广大民众积极到高校体育场馆进行健身活动。目前许多学校采用的是校内公示的宣传手段,只有极少数学校在个别项目上采用网上团购的方法,如游泳项目。在经营中大多是“守株待兔”,不愿主动开拓市场,造成了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不能被广大民众所熟知。由于体育场馆开放宣传的力度不够,导致许多社会性的体育比赛、运动训练、健身活动以及相关的赞助、资助活动无法实施,造成了体育场馆及设施的闲置。

2.3.2 营销观念落后

由于高校的市场取向动机不强,缺乏与社会的交流和合作,使高校的优势体育师资和优质体育设施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主要表现在:体育场馆的社会化经营观念落后,对所提供体育服务的全过程缺乏整体设计和有效控制;在市场经营管理中对市场分析研究不够,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经营管理人才;经营者营销意识不强,没有引进社会资金建设和开发利用现有的优势资源;没有形成有效的服务网络,仅仅局限于场馆出租和有限的有偿服务。以上问题严重影响着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进程。

2.3.3 缺乏专业人才

高校虽然聚集着一大批高学历、高职称的一流体育专业人才,但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大多数高校由于对体育产业的认识滞后,对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使得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管理的“专业化”不够,影响了高校体育场馆优势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3 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方式的思考与建议

3.1 合理安排开放时间

首先,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学校师生员工及校园周边民众,这些对象的学历层次、运动爱好、消费理念存在较大差距,如果这些差异能够较好地协调和融合,则高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程度就相对较高。其次,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师生员工对场馆开放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开放的程度,不少学生认为高校体育场地是供教学使用的,体育场馆对外经营是为了增加创收和赚钱,侵害了他们业余时间锻炼身体的权利。所以高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为主的校内体育运动群体的认识和舆论反响,合理安排好开发时间。

3.2 合理制定收费标准

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要根据本校师生的普遍情况,结合周围居民的消费状况以及所提供服务项目的情况出发,通过合理分析,定位消费层次,制定相关的收费标准。高校可采用差别定价,如校内师生优惠定价、分时段定价、会员优惠定价等,还可以结合社会特殊人群的需求进行合理计划、统筹安排。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场馆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会员制,来吸引更多的体育消费者。

3.3 深化营销理念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加快的生活节奏与不断加大的工作生活压力,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活动是释放压力、缓解心情的有效途径。目前,民众健康观念的改变,健康意识的增强,为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经营提供了大量的消费者。因此,高校应从简单出租场馆设施的观念中走出来,引入市场经济理念,研究能够满足体育消费者需求及其他各种相关服务,如体育咨询、体育培训和体育健身等方面的服务项目,将高校体育场馆资源推向市场,拓展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的市场空间,创造最大的效益。

3.4 加强专业人员培养和培训

加速对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是推进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的重要基础。应该走出去,请进来,多多考察学习其他学校的管理优点,加大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力度,投入到“全民健身”这个活动的奉献中来。应该组织专门的研究人员,对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方面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使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能够法制化、规范化。应该注重培养具有各种体育服务技能的专门人才,使高校体育场馆不仅成为广大民众健身的场所,也成为能够承接各种赛事、表演、会展的多功能综合场所,成为广大体育爱好者的精神家园,从而推动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3.5 利用现代手段宣传推广

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体,将自己的体育场馆信息传播给广大公众,为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提供积极的舆论。同时,应该将一些高水平的会展、比赛、表演等引入校园,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为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进行积极的宣传。多种方式的宣传推广利于高校自身服务品牌的建立,利于寻找资助、赞助及合作伙伴。

3.6 建立场馆社会化网络平台

建立网络平台是推进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的有效方式。场馆管理者可在网站后台对场馆信息进行及时发布,可以根据今日或未来一周内场馆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同时,健身者可通过网页浏览各大院校场馆开放时间、开放项目等信息,进行场馆预约。网络平台解决了管理者与消费者不能及时沟通的问题,避免了一些项目因场地不足拥挤、另一些项目无人问津的现象,对场馆的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基金项目:2013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参考文献

[1] 曹可强.高校体育场地的社会开放策略[J].体育学刊,2004(3).

[2] 王腾.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的营销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7).

[3] 姜东.对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途径的探讨[J].榆林学院学报,2005(11).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高校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运作与创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