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专业应用型实习教学体系改革探讨

2015-10-14 16:43陈永利周雪娇张丽萍
科教导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材料成型实习实训实践教学

陈永利 周雪娇 张丽萍

摘要 目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轧钢方向,实习教学体系存在:课程体系与工程实际脱轨,学生动手机会少,实习流于形式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行之有效的相应措施,并介绍该课程改革的一些成功经验。

关键词 材料成型 实习实训 教学体系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8.025

Material Forming Professional Applie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Reform

CHEN Yongli, ZHOU Xuejiao, ZHANG Liping

(School of Metallurgy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331)

Abstract Currently material form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specialty steel rolling directio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exists: of course system and engineering derailment, less hands-on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internships formality and other issu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propose effective targeted measures, and introduce som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 the course reform.

Key words material forming; practice and training; teaching system reform; practice teaching

材料成型专业是机械与冶金类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专业方向,其专业方向涵盖:金属压力加工(轧制、锻造)、模具(铸造、冲压及热成型)、焊接及热处理等,其中轧制方向是最为重要和技术含量最高的几个方向之一。根据GB/T 13745-2009分类标准,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技术”和“机械工程”三个一级学科门类中均涵盖材料成型专业。该专业人才要求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良好跨学科知识运用能力。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势头较为迅猛,钢铁产能遥居世界第一。轧钢作为钢铁生产的终端重要环节,人才需求绝对量较大,特别是理论功底强实践水平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企业实际需求量巨大。目前主要表现为轧钢厂对有轧钢厂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生非常青睐。然而,由于新建轧钢厂项目,普遍应用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系统和设备,加之学校的实习教学模式沿用以往模式,导致实习效果不佳。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切身感觉所学知识与现场岗位技能要求脱节。企业不得不拿出3~6个月让新入职人员跟“师傅”学习实际操作,这样会给企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对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提出迫切的改革要求。重庆科技学院是一所具有60余年轧钢人才培养悠久历史的冶金类院校。面对目前普遍存在问题,材控系老师深入调查走访和调研研究下,总结出了一套校内外相结合行之有效的实习教学体系。

1 目前实习教学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传统实习教学环节基本停留在“走马观花”、“只许看,不准动”的层面,严重制约了学生动手能力;目前各高校积极拓宽专业方向,“重基础”的专业趋势与“高水平专门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在实习环节中有时很难统一和融合;各大传统冶金个院校对实习教学环节作出了改革尝试,但仍然无法根本甩脱“新瓶装旧酒”的现存模式。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实践教学针对性不强,依附于课堂理论教学;(2)实验的手段和方法落后;(3)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工艺流程”整体性。(4)校外实习教学环节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量化。

2 实习教学环节资源建设相应措施

鉴于以上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针对性的改革:

在夯实和加强校内理论课教学的同时,强化校内实践效果。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应用,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完全吃透理论后,再安排相应的实践课教学环节,实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提升。如在教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时要求重点加强轴类零件的测绘和机械设备结构的学习,然后进行轧机拆装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加强实习环节教学管理,强化和落实教学目标。不管是在校内的实训还是校外的实习环节,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至关重要。合理的教学计划安排和可控竞争气氛,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实习实训教学效果进一步加强。在进行校内设计教学环节中,让学生预习实践内容,提前发放任务书,强调手工绘图和电脑绘图相结合,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实践的有效性;在进厂实习环节中,落实好“四级”?安全教育的同时,加强实习考勤管理和任务驱动。施行分组管理,实现“带着问题去班组,在现场求解方案”,进一步增强实习效果。

施行校企联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本专业先后为重钢集团、德胜钢铁、四川金广集团、川威钢铁、达钢、攀钢、鄂钢、信钢、常宝钢管等企业培养轧钢应用型人才。该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解决企业专业人员需求的燃眉之急,同时学校也借助企业现有设备,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

多方联系,扩宽专业实习渠道。随着学校轧钢方向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如何解决众多学生的实习安排问题,还要保证良好的实习效果,是困扰实践能力提升的难题。通过走访冶金轧制企业和加强与轧钢老校友联系,构建更多的实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和高水的实习平台和基地。

建立和完善校内实习和实训平台,提升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基于“中冶赛迪控轧控冷实验室”项目教学形式的改革探索,打破企业需求与高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两张皮的现状。充分利用中冶赛迪工程实践和项目校内实施机会,进行学生“项目-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于“钢铁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形式的改革探索,通过进行在线学习,计算机仿真操作,学生可以形象而准确地模拟实际加工工艺的系统行为、进行各种操作及事故处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利用“冶金工艺生产一条线”,设计类实践教学环节内容改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题、自愿开展设计类实验,在冶金专业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实验,提交实验报告。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推广、组织管理,创新性实验以教师科研项目和大学生科研项目为依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创新能力。

聘请具有轧钢实际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讲解现场技术、项目讲座和指导学生参与企业具体项目等方式。切实营造工程化的实践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让教师去企业实践锻炼,打造“双师型”特点的年青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8.4%,为高水平实践能力人才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3 实施成果

3.1 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切实改进

专业课内实验:从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已有的情况来看,几门专业课的课内实验项目的设置基本合理,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单项实验的操作技能。

课程设计:现有课程设计的题目类型多且来自生产实际,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题目与指导老师;课程设计完成效果较好,能为学生后续综合实训以及开展毕业设计(论文)等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独立操作与综合实训:该环节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综合性最强、最重要的实践教学项目,不论是在设计题目的选定和设计内容方面能结合本专业工程师能力培养的要求,并与实际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对接,以强化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3.2 校企合作相关的实践教学环境得到加强

目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实验室金属压力加工方向已经与全国许多大型冶金企业如德胜钢铁、常宝公司、金广实业、重钢公司、鄂钢公司、信钢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除了在教学实验室的所有实践项目能得到实施后,金属压力加工参观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项目亦在企业得到很好的落实。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办学过程始终强调技术应用,特别注重学生轧钢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的学生受到了各大钢厂的一致好评。轧钢专业毕业生长期供不应求,学生供求比1:4之多。专业对口一次就业率90%以上。

3.3 成功创办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冶金工艺类专业包括冶金工程专业、材料成型。突出“应用型培养”是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应用型轧钢专业人才培养的落脚点,也是应用型高水平轧钢专门技术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为了切实提高人才的质量,通过优化校内理论课程体系,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目前,已获重庆市批准为冶金工艺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思路,制订和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轧钢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4 致谢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得到重庆科技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基金和重庆科技学院教研教改课题“有色金属设计与计算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资助。

基金项目:重庆科技学院教研教改项目“有色金属设计与计算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重庆科技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基金”

参考文献

[1] 翁宇庆.后危机时代的中国钢铁工业[R].北京:钢铁研究总院,2010:1-4.

[2] 周谷平,徐立清.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18(3):5-8.

[3] 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35-38.

[4] 江兰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实践性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06(7):42-43.

[5] 黄双华,蒲利春,陈伟.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有效途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4):124-126.

[6] 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34-37.

[7] 陈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的思考[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8(1):1-6.

猜你喜欢
材料成型实习实训实践教学
基于CDIO理论的材料成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实习实训探究
浅谈高职院校实习实训教学工作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应用型本科提高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的研究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模具方向)特色化建设分析
基于网络共享的材料成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