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是个伪命题

2015-10-15 05:41雕爷
商界评论 2015年8期
关键词:美甲上门细分

雕爷

中国O2O行业迟早会影响全球的服务业。这种影响力,只会掌握在那些在未来幸存的企业手里。遗憾的是眼下大部分O2O项目都是急于上马,趁热烧钱,难以为继。

国内O2O创业项目越来越多,许多项目其实是伪命题。如果你是一个O2O创业者,怎么判断自己的项目有没有问题?是不是进了死胡同?怎么判别生死胜负手?

国内分析前,我们必须先搞清楚O2O里面的几个维度:1.你家的上门服务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多?2.你家的O2O,是在行业的高价格区间,还是低价格区间?3. “行业轴”赛道够不够宽?有没有“变道”的空间? 4.“全人群、高频、刚需” 三大要素中,你占了几样?5.如果“补贴”能够起单量,你在“用户忠诚度”上有没有护城河?

我惊讶地发现,到现在挺多O2O企业都还没弄清楚,自己究竟从事的是什么行业。针对以上五个问题,我的观点如下。

第一,什么叫“半径效率”。前几天有个朋友问我,做美甲怎么解决半径效率问题。我告诉他美甲是典型的“一对一”,半径效率实际上无从解决。

Uber和滴滴出售的是“移动”,所以一对一没问题。本质上除了“出行轴”行业,别的行业只要一动弹,就要面临“一对一还是一对多”的死结。为什么“饿了么”和“e袋洗”起单量那么快?因为送盒饭和取送衣服,本质上是“一对多”。一个快递员出发,一条路线上可以走访十户甚至二十户顾客,所以“最佳路径”的规划,就变得无比重要。

就美甲来说这是无从规划的。一对一服务,规划得再好,最佳“半径效率”的终极版是:美甲师不动,顾客动起来找她!这时美甲师效率才是最高的。

第二,一对一的上门O2O,如果在低价区间必死。一对多的低价也能活,但必须一家独大,满足充分的效率匹配。而一对一的高价区间,实际上比拼的是“个性化匹配”的效率。

还有一些能活的,是那种赛道够宽的,做着做着变道了,而且还能超车。举例来说,e袋洗最有可能率先变道超车。e袋洗如此短时间就超过日均十万单,那么多保洁O2O公司都没有做到,为什么?e袋洗属于“家政轴”,是“一对多”,所以他们比保洁阿姨这种“一对一”的更具备效率。只要是在同一个行业轴,高频打低频是必然的。

第三,赛道是什么?当e袋洗突破日均100万单后,一定会介入“家政轴”的更多细分领域。就像滴滴从出租车起家,现在进入到专车、拼车、代驾等各个出行的细分板块。当洗衣O2O日单百万,靠保洁阿姨上门的公司才10万单时,后者只会被轻松碾压。

第四,其实全世界的行业中满足“全人群、刚需、高频”的,就两个行业——送盒饭和出行,没第三个。其余的,比如洗车O2O刚需没问题,但窄人群、低频;上门做饭,窄人群、非刚需、低频;上门开锁,窄人群、刚需,低频低到爹妈都不认识了;至于婚礼O2O,如果我说高频民政局可能有意见。

回到我熟悉的,美甲窄人群、刚需,频次尚可;美发,全人群,刚需,可惜低频;美容呢,窄人群、高频,刚需……聪明的读者肯定看出来了,这几个事关美的行业凑在一起,居然满足了“全人群、刚需、高频”。注意,没一个是真高频或真的全人群,但聚合在一起,攒鸡毛凑掸子,居然凑够了。

这就是我一开始做河狸家的“阴谋”。单独只做一个细分品类,绝对死路一条。聚合成一个“大行业轴”,才能存活。

第五条就不用多说了。如果纯烧钱能赢的话,BAT应该亲自下场才对。

最后说说我的判断。毫无疑问,任何传统服务业,都必将在这次O2O浪潮中被改变甚至颠覆,但目前几百家的O2O企业,95%以上会在惨烈的竞争中消失。至于谁胜谁负,始终逃不脱“终局判断”这件事,以前唯一可选择的传统门店,会变成“到店、到家、到中间”三分天下。

可惜很多企业,用上面的五把尺子一切,恐怕再没有继续的机会了。

猜你喜欢
美甲上门细分
深耕环保细分领域,维尔利为环保注入新动力
又是美甲时
美甲
上门可行 诊疗不可
你的美甲和包包真的配吗?
1~7月,我国货车各细分市场均有增长
生意上门
整体低迷难掩细分市场亮点
美上门:“爱美丽”是个刚需
送祸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