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基金会:中国的洛克菲勒基金会

2015-10-16 16:46章伟升
中国慈善家 2015年9期
关键词:牛根生永胜洛克菲勒

章伟升

牛根生希望把老牛基金会办成千年老庙—中国的洛克菲勒基金会

中国大陆第一家非公募家族基金会—老牛基金会的捐赠总额已经超过了8亿元。

它的创始人牛根生年近六旬,但精力旺盛,他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基金会的发展中。他希望把老牛基金会办成千年老庙—中国的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而他自己,则成为中国的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

十多年前起,牛根生和他的家人就陆续捐出了名下持有的蒙牛乳业的全部股份用于慈善,总市值达40亿元。如今,该基金会在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救灾帮困及行业推动等业务领域的公益项目遍及全国,还延伸至欧美和非洲。

早在2002年,蒙牛上市提上议程时,牛根生就开始规划公司上市后所获巨额财富如何支配和使用。2003年,牛根生、蒙牛集团副总裁雷永胜、蒙牛集团党委书记卢俊和律师杨育红四个人碰面,以非正式的形式第一次探讨了成立慈善机构的可行性。2004年蒙牛在香港上市,当时,牛根生在《福布斯》上的身价为1.35亿美元。

2005年,牛根生对外宣布捐出个人持有的所有蒙牛股份,捐赠到老牛基金会。

这意味着他突然成为巨富,但钱还没有到手,又立即放弃了。在中国,这样的选择和决定,直到今天仍无第二人。牛根生说,在他的人生规划中,前半生做商业,是通过度己来度人,后半生做慈善,是通过度人来度己。

“因为蒙牛的崛起,让我获得了很多光环,这可以说是‘拿得起;适时地淡出蒙牛,让出这个舞台,可以说是‘放得下;将个人资产悉数捐出,投身公益,可以说是‘想得开。我想用这种方式来诠释对儒释道精神的理解。”2013年8月中旬,在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家中,牛根生告诉《中国慈善家》。

驾车从呼和浩特市区往正南方向行驶40公里左右,即来到一片高低起伏的低矮山区。这里原本是一片土地严重退化的荒山。2011年之后,老牛基金会致力于恢复这里近四万亩植被—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植被恢复项目,预计耗时三十年。牛根生已记不清来过这里多少次,有些树都是他亲自栽种的。

2009年中粮入主蒙牛,牛根生没有带中粮董事长宁高宁看任何蒙牛的工厂,而是转道去了两个很远的地方。宁高宁回忆:“一个是他治理的河,第二个是河两边种的菜和树苗,种的西瓜,这就是他现在干的事。”

项目现在已经初现成效,山坡上密集的樟子松已经长到了一米高。“在漫长的栽种和养护周期内,老牛基金会要投入34亿元。”老牛基金会秘书长雷永胜说。

生态示范区附近是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盛乐实验学校。这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学校,占地约300亩。校园里除了建有体育馆之外,还有一所独立的网球馆。牛根生笑言,希望这所学校为中国培养出更多的“李娜”。学校的总投资达2亿多元,老牛基金会捐赠了70%(约1.4亿元)的资金,其他资金由政府财政支出,学校建设完成之后,归属内蒙古师范大学。

在老牛基金会2013年年初的捐赠预算中,生态示范区造林项目和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盛乐实验学校分别为3000万元和2142万元,排在基金会当年捐赠预算的第二、三位,排在第一位的是老牛儿童博物馆,计划捐赠8000万元。

2014年,老牛基金会还有十多项百万量级的捐赠,如:捐赠633万元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设立白求恩奖学金,并制作白求恩塑像;捐赠300万元用于四川西部自然保护基金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北京师范大学捐赠300万元;向太极禅院捐赠300万元支持太极文化普及、推广和研发;为庐山地震捐赠1000万元,为通辽地震捐赠100万元,以支持当地灾后重建。

庞大的捐赠支出以文化教育和环境保护为主。老牛基金会历年项目捐赠统计显示,文化教育占到31.16%,环境保护占到27.60%。这也曾是老洛克菲勒和洛克菲勒基金会关注的重点。

捐出股权做慈善,牛根生是中国大陆第一例,并无经验可循。为此,他和雷永胜一起,在美国考察了近二十家个人和家族基金会。其中,传承百年的洛克菲勒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家族最吸引牛根生。

后来,这一捐赠模式得到瑞士信贷银行、瑞士嘉盛银行等专业机构人士的帮助,借鉴境外信托的经营模式,委托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管理。位于香港的尚心投资管理公司有40多人,属于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跟老牛基金会是合作关系。投资管理公司设有投资委员会,决策投资,委员会委员除了资产管理公司的专业人士之外,还包括牛根生、雷永胜、老牛基金会财务部长和律师。

雷永胜介绍,目前老牛基金会控制、管理和受益的40亿元慈善资产,年收益在10%到20%之间。基金会的收入主要来自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收益。

希望工程创始人、南都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认为,老牛基金会是一个依托公益信托的家族基金会,公益信托、家族基金会,这两个模式在中国大陆都是首创。

现在,牛氏家庭成员都参与到了老牛基金会的工作中。在牛根生的影响、鼓励和支持下,妻子申淑香致力于“老人关怀”,儿子牛奔致力于“环境保护”,儿媳陈霄鹏致力于“文化教育”,女儿牛琼致力于“儿童关怀”。“我觉得世世代代都要做这件事,基金会要永续发展。”牛根生强调。

2015年,牛奔和牛琼又注册成立了老牛兄妹基金会。

牛根生家的大门上,贴着这样一副楹联:“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横批:家系国运。楹联是牛根生从杭州胡雪岩故居看到的,见之喜爱,引用至家中。横批,则是他自己拟写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牛根生永胜洛克菲勒
韩永胜
唱一首祖国的赞歌
一种两级双吸管道输油泵
谢永胜
伊利:陈年旧事
伊利:陈年旧事
洛克菲勒摔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