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频频失踪透露了

2015-10-17 09:11
金融周刊 2015年28期
关键词:储户漏洞存款

近期,连续多起存款失踪事件引发市场普遍关注。

从2014年杭州联合银行的42名储户总计9505万元存款被盗,到近期浙江义乌的刘先生发现其存储在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奉化城东支行的250万元存款不翼而飞,这样的存款神秘失踪案例接踵而至。除了个人,泸州老窖、酒鬼酒等企业也成为受害者。多则数亿元,少则百万元,这些储户的存款在没有短信提示、没有电话通知的情况下,毫无征兆地转到了陌生的第三方账户上。

银行,这个通常意义上最安全的存款地,却成为了事故频发的雷区。细细梳理几起典型案件可以发现,此类存款失踪事件透露了三大问题:

其一,存款人普遍盲目追求高收益,风险防范意识弱。

在个人储户存款失盗案例中,受害储户往往在高额利息的诱惑下,跳入陷阱。以杭州联合银行的存款失盗案为例,很多受害储户在听说“把钱存到杭州联合银行古荡支行文二分理处,可以在存钱现场立即拿到远高于国家规定的利息”这一消息后,就与银行签订了一个明显不合理的约定一一“六不”承诺书。然而,个别“不守规矩”的储户中途查询账户后发现户头上分文没有。由此,案情败露。经警方调查发现,此案为银行外部人员和银行内部员工联合作案,先以高利息的幌子诱骗储户存款后,工作人员直接把钱转到嫌疑人账户上,盗取存款。

无独有偶,在其他类似案件中,也多发生储户受到高额回报诱惑,甚至从外地赶至某个指定网点集中存入大笔款项后却发现存款失踪。这些储户往往求利心切,并未关注具体操作流程的合规性,或者抱有侥幸心理刻意忽略不正常的要求,最终导致个人利益受损。

其二,银行的相关系统存在漏洞,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在梳理案情时可以发现,存款被盗案件往往与银行“内鬼”密不可分。据媒体披露,泸州老窖的存款遗失案件中,有人刻制假印章,对该笔存款作了假担保协议,而银行把钱贷出去后,还款出现问题,导致案情曝光。而前述杭州联合银行一案中,则是“内鬼”柜员祝某通过伪造存单,并以白纸替代储户存折打印转账信息的方式将钱从储户账户中转出。

但是,个别职员的不轨行为背后也显示出银行相关系统本身安全性不足,以及自审工作不到位。根据规定,每日工作结束后,银行本该对当天工作进行核查,并核对各类凭证。如果能切实执行这些自审,即可及时发现部分被监控记录的造假过程,但因为银行自查不及时最终酿成恶果。

这些问题充分说明银行在执行和监管的多个环节上存在漏洞。

其三,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健全,受害储户维权困难。

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在相关规定中明确表示:国家宪法保护个人合法储蓄存款的所有权不受侵犯,银行对其存款负有保管责任。但在实践中,对存款冒领、丢失如何处理等都没有明确规定。例如,储户张某曾于2008年将900万元存入工商银行江苏扬州支行,存款到期后,却发现已经被银行营业部主任转走以偿还其个人债务。经过6年诉讼后,二审法院认定,银行无过失,张某索赔多年无果。

而且,此类案件一旦被公安部门立案侦查并认定为刑事案件后,相关责任人在无力承担全部赔偿责任的情况下往往“以刑抵债”,受害方的经济损失无法获得合理赔偿,酒鬼酒就曾因此蒙受损失。2013年该公司在中国农业银行杭州分行1亿元的存款被盗后,尽管嫌疑人被捕,但只追回3699万元,其余损失只能按规定计提坏账,由投资者分担。

由此可知,存款频频失踪事件背后反映出的是储户贪利、银行监管执行漏洞、相关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为避免此类事件再发生,各方必须提高警惕。

储户要强化自我风险防范意识,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以免“贪小利、吃大亏”;对于企业而言,必须健全内部财务制度,明确去银行办理存款等业务人员的责任,避免程序漏洞和监管漏洞。

银行应堵住监管和执行层面的漏洞,完善风险控制制度。一方面,银行不能因为资金运行紧张,就通过各种打擦边球的方式来寻求资金,埋下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对于日常业务的操作流程必须加强保障和监控,落实自审机制,避免个别“内鬼”兴风作浪,引发安全隐患。

立法层面还应加强相关法律约束,保护储户合法权益。例如,规定存款遗失等问题发生后各方的偿付责任。明确在银行监管不力的前提下,发生银行员工侵吞或挪用储户存款事件后,银行需承担的相应责任。

猜你喜欢
储户漏洞存款
“沉睡卡”
漏洞在哪里
银行窗口数量设置和排队等候时间的分析
侦探推理游戏(二)
29城居民人均存款排名:北上广人均存款超10万
漏洞在哪儿
隆昌县联社:“开门红”增存75877万元
查不到信息不能成银行拒兑存款理由
视频、Office漏洞相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