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效果观察

2015-10-18 08:32穆托航张美玲
关键词:中枢性葛根素纳洛酮

穆托航,张美玲,黎 新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2.西安市高陵区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2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效果观察

穆托航1,张美玲2,黎 新2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712046;2.西安市高陵区中医医院,陕西西安71020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患者7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葛根素组和纳洛酮组,联合组给予葛根素400 mg联合纳洛酮0.8 mg静滴,葛根素组仅给予葛根素静滴,纳洛酮组仅给予纳洛酮静滴,治疗7天后评价并观察疗效。结果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葛根素组的76%和纳洛酮组的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葛根素与纳洛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联合纳洛酮治疗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葛根素;纳洛酮;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效果

椎-基底动脉性眩晕作为临床常见病症,是由于椎-基动脉发生缺血性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供血不足,引起眩晕。临床常伴有大脑后动脉供血不足或者缺氧,颈部位置改变会加重眩晕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1]。临床治疗多反复发作,效果不佳,因此探索具有长期疗效的药物有重要意义。我科应用注射用葛根素联合纳洛酮治疗中枢性眩晕,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证实存在椎-基底动脉血流方面的改变,符合眩晕的诊断标准[2],排除其眼部疾病、颅内肿瘤、脑梗死等其他疾病导致的眩晕,排除心血管疾病及其它心血管不良反患者,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组,葛根素组和纳洛酮组,各24例,其中联合组,男10例,女14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1±2.1)岁;葛根素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62±1.8岁);纳洛酮组,男16例,女8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59±1.8)岁;研究经过医院伦理会批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联合组给予注射用葛根素(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089)4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同时给予纳洛酮(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761)0.8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葛根素组给予注射用葛根素4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1次/d;纳洛酮组给予纳洛酮0.8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三组疗程均为7天,密切关注治疗过程,针对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治疗过程均不使用钙离子拮抗剂。

1.3症状评分及疗效判定[2]

根据临床症状表现情况给予症状评分及疗效判定。5分:持续性的眩晕,不能睁开眼,完全需卧床休息;4分:持续性的眩晕,而不需完全性卧床,或每天眩晕发生时间>12 h;3分:眩晕间断的发作,累计发生时间6~12 h/d;2分:眩晕间断性发作,累计发作时间2~6 h/d;1分:眩晕间断性发作,累计发作的时间<2 h/d;0分:无眩晕的症状。显效:评分降低3~4分;有效:评分降低1~2分;无效:评分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疗效比较

治疗7天后,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葛根素组的76%和纳洛酮组的71%,(P<0.05);葛根素与纳洛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疗效比较(n,%)

2.2不良反应

纳洛酮组出现心慌1例,对症处理后继续治疗,其余未见不良反应。

3 讨 论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属于中医“眩晕”眩晕的范畴,针对此病或为髓海不充,气血亏虚所致,或为气血,痰火上扰清窍所致,临床辨证多为表使本虚,虚实夹杂[3]。现代研究表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容易出现大脑缺血及脑缺氧情况,此时大脑内脑啡肽明显增加,内啡肽增多可增加组织耗氧,加重缺氧,从而引起眩晕的发生[4]。葛根素是从中草药葛根中提取分离出的一种单体,属异黄酮类化合物,能改善高粘滞血症,改善微血管循环,扩张大脑血管,清除自由基,并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药理活性[5]。纳洛酮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可特异性拮抗β-内啡肽,并有抗凝等作用,还能促进神经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并延长受损神经细胞的存活,逆转前庭中枢部β-内啡肽对神经元的继发性损害,能稳定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防止膜脂质过氧化物的作用,增加环磷酸腺苷含量,减少对神经元的损害[6]。本研究结果显示,葛根素联合纳洛酮治疗中枢性眩晕明显优于单用葛根素或纳洛酮,而葛根素与纳洛酮治疗中枢性眩晕的效果无明显差异,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且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孟凡辉,孟庆良. 自制定眩止晕汤加紧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9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06(22):75-76.

[2] 刘松鹤.葛根素联合纳洛酮治疗中枢性眩晕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4):3895.

[3] 杨亚丹.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椎-基地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8(1):20-21.

[4] 韩冠先,连华敏.眩晕宁治疗椎基地动脉缺血性眩晕100例[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11):29-31.

[5] 董泗静,赵正强.葛根素治疗眩晕症54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杂志,2006,133(24):626.

[6] 孟庆林.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纳洛酮治疗眩晕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0):86.

本文编辑:徐 陌

R743

B

ISSN.2095-6681.2015.019.056.02

猜你喜欢
中枢性葛根素纳洛酮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痛觉和感觉阈值的影响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PaO2、pH、PaCO2水平的影响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纳洛酮治疗急性非麻醉药物中毒性昏迷的临床治疗效果
葛根素制剂的研究进展
国产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评价
葛根素生物黏附微球的制备及评价
纳洛酮:不仅仅是“解酒药”
乙醇法提取粉葛根中葛根素工艺的研究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