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抗栓治疗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

2015-10-18 08:32
关键词:抗栓心肌梗塞氯吡

王 婷

(上海亲和源医院,上海 201319)

联合抗栓治疗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

王 婷

(上海亲和源医院,上海201319)

目的 探讨对心肌梗塞患者采用联合抗栓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划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栓药物氯吡格雷,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疗效为67.9%,低于观察组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肌梗塞患者采用联合抗栓治疗疗效明显,价值高,可明显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减少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改善心电图,值得推广。

联合抗栓;心肌梗塞;氯吡格雷

心肌梗塞为心血管内科常见危重疾病,发生率较高,发病急骤,病情快速发展为此病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心肌梗塞病因为冠状动脉出现病理性改变,出现粥样斑块后破裂,形成血栓后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骤然减少冠脉供血量,导致心肌处于急性缺氧缺血甚至坏死状态,进而诱发梗死。经大量研究显示,心肌梗塞病例改变主要为血小板活化、炎症以及冠脉血栓等,因此采用抗栓疗法可促使血小板活化减少,进而对心肌缺血予以改善。本文为详细探讨联合抗栓治疗心肌梗塞的疗效,现将患者56例选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划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抗栓药物氯吡格雷。对照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8.6±13.2)岁;梗死部位:前壁9例,下壁14例,前间壁2例,高侧壁3例。观察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7.5±12.4)岁;梗死部位:前壁10例,前间壁1例,下壁15例,高侧壁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梗死部位等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一般方法

患者入住后均保持绝对卧床休息状态,予以饮食指导,即低脂、低盐饮食,补充蛋白质与纤维素;适当运动,以对血糖与血压予以控制。同时静滴硝酸甘油,若患者存在心力衰竭合并症可应用西地兰,对病情变化予以密切观察。基于上述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剂量为300 mg/d,口服噻氯吡啶,剂量为50 mg/d,同时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000 IU,2次/d,疗程为2周。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氯吡格雷,口服剂量为75 mg/d,疗程为2周。

1.3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症状消失,心绞痛持续时间与发作次数与用药前相比大幅度减少,超过75%,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无异常;(2)有效: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相较于治疗心绞痛持续时间与发作次数有所减少,为50%至75%,行心电图检查提示明显好转;(3)无效:症状未改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与发作次数未缩短或减少,心电图检查提示结果无变化;(4)恶化:症状加重,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与次数增加。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n(%)]

3 讨 论

心肌梗塞为发生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对人类健康有着严重威胁,该病快速发病且病情严重,有较高病死率。经调查显示,该病主要病理性基础为冠状动脉中有血栓形成,冠心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时临床应高度重视血栓出现、发展时斑块的稳定性。因为血液脂质成分会在动脉内膜中沉积而后形成斑块,阻塞血管中血液流通通畅度,若严重阻塞会导致心肌处于缺氧、缺血状态后坏死。目前临床主要应用药物治疗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可对冠状动脉中出现斑块予以稳定,防止增加血栓后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对于心肌梗塞患者而言关键在于抗栓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并改善预后。

本组主要应用氯吡格雷,该药物为常用抗栓药物,地位高,可对血小板聚集进行强效抑制,在非Q波型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中适用性高。本组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常规疗法加用氯吡格雷,结果对照组疗效为67.9%,观察组为89.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常规疗法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可对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予以改善,同时减少血浆黏度,可有效预防心肌缺血现象,进而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1]。出现上述一系列现象的原因在于相较于阿司匹林等传统抗血小板凝集药物而言,氯吡格雷成分中含有一种活性物质,即R-130964,可有效结合于P2Y12受体[2],该受体主要在血小板中存在,且该结合过程具有不可逆性,进而对血小板成分激活予以不断阻止与抑制,强力削弱血小板功能,对血小板凝集进行抑制,避免血栓在血管中形成,对心肌缺血现象予以有效预防,故而治疗心肌梗塞疗效优良。

综上所述,对心肌梗塞患者采用联合抗栓治疗疗效明显,价值高,可明显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减少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改善心电图。推荐应用氯吡格雷,因该药物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形成血栓,进而预防心肌缺血现象,同时增强心功能,值得推广。

[1] 蒋树军.早期静脉溶栓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疗效[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16):11-13.

[2] 刘江茹,刘剑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40例诊治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2):246-247.

[3] 雷琼霞.倍他乐克对心肌梗塞患者院外治疗的疗效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15(2):261-261.

[4] 屈昌平.联合抗栓治疗心肌梗塞的应用及观察[J].医学信息,2014,04(21):130-131.

本文编辑:卢 娇

With antithrombotic therapy myocardial infarction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WANG Ting
(Shanghai yearn, hospital, Shanghai 201319,China)

R542.2+2

B

ISSN.2095-6681.2015.019.066.02

猜你喜欢
抗栓心肌梗塞氯吡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为什么心肌梗塞这么“可怕”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两种不同抗栓治疗对冠心病心房颤动支架术后病人疗效及安全性的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低抗凝强度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的抗栓疗效观察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二十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成功召开(三)
陈醋体外抗栓及溶栓活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