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湾长6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挖潜技术研究

2015-10-18 07:37康治华彭瑞强刘广峰范明理杨学武
石油化工应用 2015年2期
关键词:高含水质性韵律

康治华,彭瑞强,刘广峰,范明理,杨学武

(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陕西西安710018)

五里湾长6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挖潜技术研究

康治华1,彭瑞强2,刘广峰2,范明理1,杨学武1

(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陕西西安710018)

靖安油田属于典型的低渗透油藏,具有典型的三低特征,油藏进入中含水期,水驱规律、剩余油分布特征较为复杂,调整难度大,因此研究剩余油对低渗透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靖安油田最具有典型代表的五里湾长6油藏为例,深入研究进入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五里湾长6油藏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由于不同开发阶段的生产制度、开采速度、注采矛盾、开发特征等原因影响,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致使剩余储量动用难度增大,严重影响了采收率的提高,本文主要从动态分析法、数值模拟法、沉积相法、动态监测法等国内外成熟的剩余油研究方法有机的结合研究五里湾长6油藏剩余油富集规律,并通过认识的规律指导挖潜剩余油,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对其它类似油藏的后期开发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剩余油;富集规律;剩余油挖潜;应用效果

靖安油田五里湾一区的发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地质认识上的差异和开发技术的制约,油田一直未能得到探明和开发。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国第一个整装特低渗透油田安塞油田投入开发,为五里湾长6油藏的勘探开发建设提供了技术和经验。

随着长庆低渗透油气勘探开发理论的不断创新,以五里湾油田为主体的“靖安模式”已成为高速、高效开发低渗透、特低渗透油气藏的成功典范。五里湾1997年投入注水开发至今已17年,17年来一直保持中低含水采油,采油速度始终保持在1.1%以上,创造了一流的开发指标和高效开发水平,但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采出程度的增加,含水上升率和递减逐步加大,导致地下油水分布复杂,部分剩余油难以挖潜,油田稳产难度增大。

1 目前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平面矛盾突出

五里湾长6油藏发育有微裂缝,裂缝发育区主要分布在分流河道的边部及天然堤,在原始地层条件下裂缝处于闭合状态,经过油层压裂改造、注水开发后,储层条件相对较差的区域裂缝开启(或者存在原始高渗透带),造成平面上水驱不均,裂缝主线上油井过早水淹,平面矛盾较为突出,特别是油田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微裂缝发育方向及密度等都发生较大变化。裂缝导致水淹严重,地下油水分布复杂,给挖潜带来很大难度。

1.2流压下降,地层堵塞问题突出

五里湾长6油藏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动液面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从2006年的1 560 m下降到目前的1 590 m,随着压力的逐步上升,流压下降,生产压差增大,最终导致油藏堵塞井增多。从近几年五里湾的堵塞特征来看,油井堵塞机理多位油井先见水,见水后采液采油指数均下降,油田稳产难度加大。

1.3层内及层间差异大,剖面矛盾突出

五里湾长6油藏油层为复合韵律沉积,造成层间及层内差异性较大,注水关系复杂,导致剖面矛盾突出。如柳82-34井组,柳82-34测试吸水剖面显示上射孔段吸水严重,为主吸水层,下段基本不吸水,造成与其层对应的两口油井柳81-34、柳82-35过早水淹。以上三种原因,造成中高含水期的五里湾长6油藏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动用难度大。

2 剩余油富集规律研究

依据目前油田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动态分析法、数值模拟法、沉积相法、动态监测法等国内外成熟的剩余油研究方法,相结合分别从平面分布及剖面分布研究五里湾长6油藏剩余油富集规律。

表1 柳82-34井吸水剖面测试结果表

2.1平面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油藏局部区域储层非均质性较强,裂缝较发育,注水单向突进,造成裂缝线及主向油井水淹,导致井网残缺,储量控制程度低,剩余油较富集。根据油藏水动力受效单元,结合油藏动特征,刻画出不同水动力受效单元在平面上的的剩余油富集区。根据水动力受效单元,结合油藏动态特征,共刻画出3种平面剩余油分布规律:(1)水动力受效单元为均质型和对称型的井组,因其水驱较均匀,剩余油富集较均匀,主要分布在油井近井地带,在油藏平面主要分布在油藏中部和压裂试验区,在沉积相上分布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2)水动力受效单元为裂缝型和主流线型的井组,其因水驱不均,剩余油较富集,主要分布在主流线及裂缝线侧位油井处,在油藏平面主要分布在ZJ53区块和局部裂缝带,在沉积相上分布主要分布在席状砂;(3)水动力受效单元为不对称型井组,因水驱偏向渗透率较大方向,剩余油较富集,主要分布在弱水驱一方,在油藏平面主要分布在北部与ZJ41区块交界处和油藏边部,在沉积相上分布主要分布在几种沉积相的交汇处。

图1 油藏水动力受效单元刻画出剩余油分布图

2.2剖面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根据油藏不同沉积韵律组合剖面水驱动用模式,结合剩余油监测技术成果,剖面剩余油主要受韵律、层间非均质性影响。

2.2.1韵律影响(1)沉积韵律为反韵律层,岩性表现为上粗下细,注水水易沿上部突进,造成上部水洗严重,下部弱水洗,死油区面积增大,剩余油富集;(2)沉积韵律为正韵律层,岩性表现为上细下粗,注水易沿下部突进,造成下部水洗严重,上部弱水洗,死油区面积增大,剩余油富集;(3)沉积韵律为复合韵律层,岩性表现非均质性,且发育隔夹层,注水井一般都为两个以上射孔段,注水易沿高渗段突进,造成高渗带水洗严重,低渗带弱水洗,剩余油富集。

2.2.2层间非均质性影响为了便于直观的表达剩余油剖面分布规律,针对影响剖面剩余油分布规律的三种重要因素,分别是层间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层内夹层的展布,应用ECLIPSE软件建立了不同动态数值模式,便于研究剖面剩余油分布规律。在模拟完后,又进行了这三种不同层间非均质性剩余油剖面特征的分析,模拟可知层间非均质性越强,见水越早,最终水淹程度也最高。

3 剩余油挖潜技术及应用

通过对剩余油富集规律的研究,依据不同的分布特征采取相应的剩余油挖潜技术,五里湾长6油藏主要以精细油藏注水为核心,立足油藏单元,坚持“总体温和、局部微调、精细调控”的注水开发技术思路,围绕“稳定并提高单井产量、提高采收率、降低自然递减”三大目标,以数值模拟技术为依托、强化油藏动态分析及精细油藏差异化管理为手段,不断优化开发技术政策;加强堵塞井、低产井治理,稳定并提高单井产量;强化注水井剖面治理,控制油藏含水上升速度,降低油藏自然递减;同时加强提高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技术试验不断完善五里湾长6油藏中高含水期稳产技术体系,确保油藏稳定高效开发。

3.1合理油藏开发技术

依托数值模拟技术及结合油藏不同部位的开发动态特征,确定油藏合理的开发技术方案,分油藏分部位分层系实施差异化注水技术方案,提高一次注水井网最终采收率。

3.2堵塞井治理

五里湾长6油藏堵塞主要有外界流体的伤害:随着注水开发,外界流体与油层岩石或流体作用,易发生固相颗粒堵塞;工程因素和油气层状态发生改变造成伤害:作业和生产压差对油层产生速敏、压敏、有机物沉淀;措施影响:长6油藏初期改造主要靠压裂,后期以压裂和酸化为主,措施后的残留物对储层有一定伤害;同时在修井过程中对储层也会造成伤害。

主要的措施手段分阶段,在低含水开发阶段:压力保持水平低,由于地层压力下降引起微裂缝、孔喉压实收缩,造成储层渗透率下降,导致油井产量下降。主要以重复压裂、土酸酸化为主体解堵技术;中高含水开发阶段:注水大面积见效,压力保持水平高,堵塞机理由开发初期的孔喉收缩演变为目前的近井地带堵塞。解堵方式主要以暂堵酸化为主、土酸酸化为辅。

3.3水井调剖,提高水驱程度

根据油水井对应关系,结合测井、剖面等静态资料,对剖面动用程度低、剖面不均注水实施补孔、酸化调剖,实施剩余油挖潜。近年共计实施注水井选择性增注51井次,对比井吸水厚度由7.2 m上升到10.2 m,对应333口油井见效,见效井单井日增油0.70 t。

3.4三次采油试验,探索稳产技术

针对低渗透油藏的特征,近两年在五里湾主要开展了空气泡沫复合驱三次采油试验,目前经过先导性试验到扩大试验规模。现场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根据目前见效井见效特征、见效范围结合数模预测采收率,实施复合空气泡沫调驱后,预计试验井组采收率将提高0.47%,为低渗透油藏高含水期稳产储备了稳产技术。

3.5实施油井更新调整,提高井网适应性

根据剩余油测试的成果,结合油藏动态分析法定性确定剩余油的基础上,定性描述剩余油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实施更新调整,提高采收率。截至目前长6油藏共实施调整更新61井次,单井日产油3.78 t。通过早期调整加密取得以下效果:从2006年至今,通过调整加密,累计增油达到12.85×104t;加密区老井加密后生产稳定,无明显产降,含水保持稳定;2006年针对压裂试验区井网密度小,实施了油井整体加密试验,加密后区块开发形势变好,达到了控水增油的目的,提高了采收率。

4 认识及结论

通过对五里湾长6油藏剩余油富集规律研究,依据规律制定的相应剩余油挖潜技术及应用,取得以下认识:

(1)五里湾长6油藏剩余油在平面上的富集规律与水动力受效单元及沉积相有直接关系。

(2)五里湾长6油藏剩余油在剖面上的富集规律与沉积韵律及层间非均质性有直接关系。

(3)在油田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应用单一的手段进行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挖潜,很难得到准确结果,而多种剩余油研究方法结合应用,更能准确描述剩余油分布,为剩余油挖潜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4)研究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规律,必须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入手,应用多学科技术,从本质上研究影响剩余油形成与分布规律,从而提高驱油效率。

[1]高博禹,彭仕宓,王建波.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特种油气藏,2004,11(4):7-11.

[2]俞启泰,等.关于剩余油研究的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24(2):46-50.

[3]刘建民,李阳,颜捷先.河流成因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探讨[J].油气采收率技术,2000,7(1):50-53.

Study on residual oil distribution and potential tapping technique in Chang 6 of Wuliwan oilfield

KANG Zhihua1,PENG Ruiqiang2,LIU Guangfeng2,FAN Mingli1,YANG Xuewu1
(1.Oil Production Plant 3 of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Yinchuan Ningxia 750006,China;2.Oil Production Plant 5 of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Xi'an Shanxi 710018,China)

Wuliwan bay reservoir has entered the development phase in high water cut,due to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systems,the exploitation of the speed of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of contradictions,and so the reas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pact of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ual oil,with the result that the remaining reserves are difficult to us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improvement of oil recovery,s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remaining oil enrich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rough a single means of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it is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ual oil,so this article from the dynamic analysis,numerical simulation,sediment-phase method,dynamic monitoring of law at home and abroad,such as the remaining oil in matur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Wuliwan Chang6 enrichment of remaining oil,and th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 to guide the remaining oil potential,the development of good results,similar to other reservoirs of the late development of a strong guiding significance.

residual oil;enrichment;tapping potential of remaining oil;application effect

10.3969/j.issn.1673-5285.2015.02.017

TE327

A

1673-5285(2015)02-0065-04

2014-12-26

康治华,男(1981-),工程师,2003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勘查专业,从事石油开发工作。

猜你喜欢
高含水质性韵律
特高含水油田的“硬稳定”之路
高含水水平井控水效果量化评价方法与应用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特高含水期相渗关系表征新理论与实践
韵律之美——小黄村
从量化机制到质性建构——情绪话语分析刍议
AIDS患者内心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维医治疗涩味黏液质性风湿性关节炎85例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