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甘草酸镁在治疗乳腺癌化疗致肝损害中的价值

2015-10-19 12:39余晓邓敏张戡谢新生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还原型药物性谷胱甘肽

余晓 邓敏 张戡 谢新生

异甘草酸镁在治疗乳腺癌化疗致肝损害中的价值

余晓 邓敏 张戡 谢新生

目的 评价异甘草酸镁在治疗乳腺癌化疗致中重度肝损害的价值。方法 乳腺癌化疗致中重度肝损害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 两组均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保肝治疗, 观察组加用异甘草酸镁。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85.5%明显高于对照组52.78%(P<0.05),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乳腺癌化疗致中重度肝损害疗效显著。

异甘草酸镁 乳腺癌 化疗 肝损害 还原型谷胱甘肽

近年来,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城乡妇女中,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化疗已成为手术外治疗乳腺癌的另一重要手段。而中重度急性肝功能损害多成为贻误、终止化疗,影响化疗持续性的重要原因,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2]。异甘草酸镁能有效清除肝脏毒性物质、修复肝细胞膜,并有抗肝纤维化、调节免疫、抗炎等多种作用[3]。作者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乳腺癌化疗致中重度肝损害76例, 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76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分别接受AT、FEC、AC—T、XT和NP等方案化疗后出现>中度急性药物性肝功能损害。(2)所有病例在化疗之前无肝病病史;无TBIL、ALT及AST升高史;<2个月未使用或接触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的毒物和药物;无长期饮酒史或短期大量饮酒史。(3)发病前肝功能正常,出现肝损后首次检查乙肝三系结果均为阴性。(4)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检查肝功能≥1次/周,在接受化疗药物治疗后1~24周出现中重度肝功能损害,肝损害程度的标准,参考Maria评分标准[4]。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年龄33~72岁,中位年龄46岁。体重42.5~63kg。对照组36例,年龄31~75岁,中位年龄44.3岁。体重44.6~65kg。两组患者年龄情况、体重及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患者出现中重度肝损害后,立即停用化疗药物。两组均给予还原型谷胱苷肽注射液(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1.2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加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个疗程。

1.3观察项目 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血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及出现的可能与药物使用有关的不良反应,如乏力、腹胀、纳差、肝部不适等。经2周治疗后,复查肝功能,监测TBIL、ALT和AST等指标变化。

1.4疗效评定标准[5]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TBIL、ALT、AST指标下降至正常的<1.5倍。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TBIL、ALT、AST指标下降至治疗前的>50%。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下降至治疗前的<50%。显效+有效例数为总有效。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数据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比较[(%)]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情况比较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BIL(μmol/L)ALT(U/L)AST(U/L)TBIL(μmol/L)ALT(U/L)AST(U/L)观察组111.50±16.25 687.13±61.52 597.65±57.7033.58±13.7139.50±5.72 27.53±6.10对照组113.97±16.84 686.19±81.04 578.11±58.9655.89±14.2982.06±8.10 64.08±7.10 t值0.6510.0571.4596.94326.6424.136 P值0.5170.9550.149<0.01<0.01<0.01

2.3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50%(34/4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52.78%(19/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321,P=0.002)。

3 讨论

化疗已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化疗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害是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药物性肝损伤以急性形式发病最为常见,占总报道数>90%,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发生危及生命的急性肝衰竭[6]。患者一旦发现有中重度肝功能损害,则需中断化疗,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则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还原型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构成的三肽,其分子结构中含有活性巯基。肝功能损害时,肝细胞内还原型谷胱苷肽耗竭,合成减少,外源性补充还原型谷胱苷肽能对肝脏起保护作用,故在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7]。本资料显示,还原型谷胱苷肽能有效地改善乳腺癌化疗药物导致的急性药物性肝损害。与国内报道相一致[8,9]。还原型谷胱苷肽单药治疗,虽能有效改善乳腺癌化疗导致的肝损害,但不能使肝功能恢复至正常。有研究报道[10],在治疗化疗药物导致的肝损伤方面,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效果显著,比单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效果理想,尤其是对于年龄>60 岁的老年人。

异甘草酸镁是甘草酸制剂中的第4代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异甘草酸镁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单纯的18α-甘草酸,是甘草酸的单一旋光异构体,优势构型。其在异甘草酸镁中的含量>99%,有强效的抗炎活性、对肝脏的靶向性高、对脂类物质的亲和性好,以及不良反应少是其区别于其他护肝药物的几大优点[11]。有文献证实,异甘草酸镁有着显著的清除肝脏毒物、修复肝细胞膜、抗炎、抗肝纤维化、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12]。因此可能通过清除肝脏毒素、修复肝细胞膜、抑制肝脏炎症、改善肝脏纤维化、抗氧化作用等多方面机制,产生治疗肝脏损伤的作用。

综上所述,还原型谷胱甘肽已普遍应用于临床治疗肝功能损害,为临床医生首选。加用异甘草酸镁联合治疗乳腺癌化疗药物导致的中度以上肝损害,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血清TBIL、ALT、AST水平,疗效更佳。两者联用具有协同作用,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从而最大程度保障乳腺癌患者化疗的顺利实施,值得临床推荐。

1 杨玲,李连弟,陈育德,等.中国乳腺癌发病死亡趋势的估计与预测.中华肿瘤杂志,2006,28(6):438~440.

2 林增茂,赵建新,徐玲,等.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肝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5):387~389.

3 彭文伟,现代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16~617.

4 许彪,何卫平,张爱民,等. 230例药物性肝损害与Maria诊断评分标准的关联性评价.中华消化杂志,2008,28(8):566~567.

5 陈咏萍,姜锡平,常庆华,等.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荟萃,2012,27(22):1993~1994.

6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1):765~767.

7 明自强,俞林明.还原型谷胱苷肽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多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实用医学杂志,2007,23(3):407~409.

8 熊金蓉,胡建莉,周凌云,等. 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紫杉醇化学治疗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中华肝脏病杂志,2014,22(1):71.

9 韩兴哲,赵琳琳,董哲.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26~27.

10 郭秀丽,姚士伟,张峻,等.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疗效观察.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17(6):575~578.

11 林健梅,杨仁国,耿晓霞,等.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四川医学,2012,33(12):2076-2078.

12 张喜全,夏春光,万顺之.天晴甘美.中国新药杂志,2006,5(16):1409~1410.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感染科

猜你喜欢
还原型药物性谷胱甘肽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谷胱甘肽:防治中风改善帕金森症状
还原型锡酸铅粒度对Al/HMX/CMDB推进剂燃烧性能及安定性的影响
浅议“药毒”与药物性肝损伤
儿童药物性肝病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
谷胱甘肽的研究进展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菱鲆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有关两种还原型辅酶的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启示
谷胱甘肽功能化有序介孔碳用于选择性分离富集痕量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