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2015-10-19 12:39杨春燕陈安宝赵群远张颖胡强王刚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酒精中毒毒物病死率

杨春燕 陈安宝 赵群远 张颖 胡强 王刚

·流行病学调查·

急性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杨春燕 陈安宝 赵群远 张颖 胡强 王刚

目的 分析急性中毒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指导本地区制定中毒的防范措施、干预机制、诊治规范。方法 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3353例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性别、年龄、职业、种类等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3353例中毒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其中酒精中毒男性多于女性,而其它类型中毒女性多于男性;中毒以18~44岁年龄段最多(77.33 % );患者职业分布以商务人员和工人最多(46.08%),初中文化程度患者最多(61.88%),中毒患者城市高于农村;酒精中毒占中毒类型的首位,其次为药物中毒、农药中毒等。中毒原因主要为非故意接触(83.47%),自杀居第二位(15.72%)。自杀患者构成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自杀的毒物城市主要为药物,而农村为农药;中毒途径以经消化道最多(97.70%);中毒发生以7月、12月达高峰,就诊时间以20:00~00:00最多(66.57%);病死率0.78%。结论 酒精中毒占中毒的首位,宣传酒精对健康的危害,提倡文明饮酒。加强药物和农药的监管,科学合理使用,提高自我防范中毒的意识,避免毒物的随意获得。预防自杀性中毒的发生,应不断提高公民素质,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危机干预援助机制,提供实时有效的帮助。

中毒 流行病学 干预 防范

急性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病,其起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常危及患者生命。本院云南省化学中毒救治基地,接收市内和全省的急性中毒患者,特别是病情危重患者,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探讨急性中毒的流行病特征,为指导本地区制定常见中毒的预防措施、干预机制、应急预案、诊治规范等提供依据,以控制、减少急性中毒的发生,提高中毒的抢救成功率。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急性中毒患者3353例,其中男2236例,女1117例;年龄14~91岁,平均36.7岁。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排除感染性食物中毒、诊断不确定、资料填写不完整的患者。

1.2方法 按制定的中毒调查表设计的要求,全面、真实收集和记录患者的资料,根据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中毒原因、中毒途径、城乡差异和中毒类型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发病基本情况 中毒患者3353例,男性多于女性,其中酒精中毒男性多于女性,而其它类型中毒女性多于男性(χ2=284.35,P=0.000)。19~44岁年龄组患者占77.33%,14~18岁年龄组占5.19%,45~60岁年龄组占13.03%,>60岁年龄组占4.45%;患者职业分布:商务人员30.51%、工人15.57%、农民13.78%、自由职业11.18%、学生10.08%、退休人员5.99%、公务员3.7%、无业3.55%、其它职业5.64%。文化程度构成:初中文化61.88%、小学文化17.33%、大学文化18.67%、文盲2.12%。中毒患者城市人群高于农村(2065/1288)。

2.2毒物类型分布 中毒种类依次为酒精中毒、药物中毒、农药中毒、野生蕈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乌头碱中毒、菜豆中毒、砷化氢中毒及其它。药物中毒主要为镇静安眠、解热镇痛、多种混合药物、抗生素类等;农药中毒主要为有机磷农药、百草枯、灭鼠剂、拟除虫菊酯类等。

2.3中毒途径 消化道3276例(97.70%)、呼吸道66例、皮肤7例、静脉2例、其它2例。

2.4中毒原因 非故意接触占首位,其中误服2709例、意外接触67例、服药过量23例,其次为自杀527例、职业接触27例。服毒自杀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χ2=202.73,P=0.000),城市略多于农村(271/256);自杀的毒物城市主要为药物,而农村为农药(χ2=30.42,P=0.000)。

2.5中毒的就诊时间、发病季节见图1和图2。

2.6转归 治愈3297例、遗留后遗症2例、死亡26例、自动出院28例,病死率为0.78%(26/3353)。

图1 中毒就诊时间分布

图2 中毒发病季节分布

3 讨论

随着化学物质及其用品进入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密切接触农药和药物的机会越来越多,再加上现代人工作节奏快,生活负担重,负面情绪明显,自杀性中毒增多。故我国急性中毒患者和事件的发生近年呈上升趋势。2010年相关的数据显示,中毒和伤害已进入我国主要死亡原因的前5位,占总病死率的8.90%[1]。昆明市的调查资料显示,2011年中毒和损伤已成为近年昆明市居民除循环、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后的第4位死亡原因,占总病死率的9.48%[2]。据国外报道中毒病死率2.06%,其中农药占急性中毒26.74%[3]。据WHO估计,全球每年死于各类中毒人数>50万。

本资料结果表明,全部中毒和酒精中毒以男性为主,这与我国男性占主导地位,社会活动范围大、社交应酬多等因素有关。自杀患者以女性多见,这与女性感情丰富脆弱、容易情绪化等有关[4]。本资料显示,中毒患者高发于18~44岁的青壮年,占所有中毒患者的77.33 %,城市中毒患者高于农村(2065/1288),可能与城市工作、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交际、商务活动频繁,酒精中毒和自杀增多有关。文化程度以初中比例最多,职业分布中以商务人员最多(30.51%),这类人群商业活动较多,其次是工人和农民,与该群体文化层次偏低,心理调适、应急能力差相关;退休人员仅占5.99 %,但该人群年龄大,基础疾病多,常因疾病、子女不孝、社会认可度低、记忆力和视力差而自杀或服药过量,一旦中毒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本资料表明非故意接触占83.48 %,职业中毒占0.80%,自杀占15.72%,原因为发病较高的酒精和野生蕈中毒多为无意接触。毒物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为消化道,占中毒人数的97.7 %,与中毒原因多为误食、误服、服毒有关。应向公众普及常见毒物的中毒原因、自我防护措施、如何早期识别等知识。

本组资料显示,中毒种类常见的为酒精中毒、药物中毒、农药中毒、野生蕈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乌头碱中毒、菜豆中毒、砷化氢中毒,而药物和农药中毒多与自杀密切相关。急性酒精中毒占首位(72.92%),这与冯守映等[5]报道的61.66%相似。酒精中毒病死率较低,本组无死亡患者。酒精中毒的患者因出现意识改变、自控力下降,可能会对社会产生伤害,且酒精中毒还可诱发多种急症,导致患者死亡。酒精可直接和间接损伤身体健康,应加大酒精对健康有害的宣传力度,限制青少年饮酒,提倡适量饮酒,摒弃不良习气,减少酒精中毒的发生。药物中毒位居第二(7.07%),主要为镇静安眠、解热镇痛、混和药物等,是城市自杀性中毒患者的首选。解热镇痛和抗生素类药物为个人、家庭常备药物,易得到,也成为自杀使用较多的毒物。抗精神病、抗癫痫类药物中毒者,家人应关注其服药情况和精神状态,避免错服、误服。医师应早期识别出抑郁症患者,及时干预、治疗,避免可预测的中毒发生。本组多种药物混合中毒占药物中毒患者的15.2%,多种药物混合可致毒性增加,加重机体损伤,使病情更加危重,易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农药中毒占全部中毒患者的第三位。中毒人群多为青壮年,病情较危重,若救治不及时,可导致死亡,病死率较高。本资料示病死率6.30%,与陈曙旸等报道(6.86%)相似[6]。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农药中毒之首,有特效治疗方法,若救治正确、及时,可降低病死率。而百草枯中毒无特效解毒剂,病死率据报道达85%~95%[7]。本组患者病死率为12.90%,但不包括其中因病情危重自动出院的20人。本组患者一氧化碳和砷化氢是常见的气体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主要发生在冬季,大多数为使用煤气热水器及室内煤炉取暖时通风不良所致,也有少数是由职业接触中毒和自杀引起。砷化氢中毒可致溶血,引起肝、肾、心功能严重损伤,本组21例均为职业中毒。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落实安全生产,保证环境安全和设备完好。强化意识,掌握预防和识别中毒的方法。

急性中毒患者在急诊患者中占有相当比例,中毒占我院同期全部急诊患者的3.05% (3353/110118 ),占内科急诊患者的5.75% (3353/58362),与我国多家综合医院报道的1.2%~8.0%[14,15]相似。中毒毒物种类繁多,中毒后病情危重、复杂,病死率高。特别是职业接触、群体中毒涉及范围广,危害面大,对社会的影响较大。

1 王宇.2010年全国疾病监侧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26.

2 李志坤,张茂镕,杨昭,等.昆明市2011年居民伤害死亡流行特征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1):40~42.

3 Eddleston M,Phillips MR. Self poisoning with pesticides .BMJ,2004,328(7430): 42~44.

4 Kaslow NJ,Thompson MP,O Kun A,et al.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for suicidal behavior in abused African American women.J Consult Clin Psychol,2002,70(2):311.

5 冯守映,邓绍富,骆贵强,等.绵阳地区2006~2010年急性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四川医学,2013,34(1):18~20.

6 陈曙旸,王鸿飞,尹萸.我国农药中毒的流行特点和农药中毒报告的现状.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5,23:336~339.

7 李春盛.急诊医学高级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579.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2Y035)

650101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

猜你喜欢
酒精中毒毒物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急性酒精中毒的内科急诊治疗分析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连翘提取物对急性酒精中毒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对TIMP-1、HIF-1α水平的影响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快跑!有毒物 绝密毒药报告
家禽中毒怎么办
毒物——水银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情况分析